一提到Android手機,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不如iphone流暢。
這個某種程度上是由於Android系統的開發模式導致的。
Android系統最原始的版本是谷歌開發的,比較精簡,但如果在此基礎上開發手機軟體,難度較大。
然後高通和聯發科這些方案廠商在此基礎上,就又加了一層程式碼,這樣手機廠商拿到他們的程式碼後,改改驅動部分,就可以直接出貨了,降低了開發難度,提高了手機廠商的開發效率。但這樣程式碼自然比Android系統的原始版本臃腫了。
手機廠商拿到高通和聯發科的程式碼後,為了手機的個性化,要和別家的手機不一樣,在高通和聯發科的程式碼上面又加了一層程式碼;如各手機廠商的自個的系統,都是這麼來的,都是在別人的基礎上二次開發的。相當於Android系統的第3個外殼了,程式碼自然更臃腫了,執行效率也更差了。
各運營商有自己的UI和人機互動規範,那運營商訂製手機大多是在手機廠商的系統上再加了一層,相當於Android系統的第4個外殼了。
像這樣一層層加碼,Android手機的執行負擔比iphone重多了,iphone就一層外殼,Android手機自多有4層;哪怕硬體效能都一樣,那軟體方面的差距那是沒法彌補的。
谷歌自己的手機就一層原始外殼,程式碼最精簡,同等條件下,執行應該是最流暢的。
其次就是三星,用自己的方案程式碼,最多就2層外殼,比別家的手機至少少1層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