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隨著朝鮮戰爭基本結束,陳賡將軍被調回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毛主席認為當前中國需要一所新的軍事學院,來提高全軍的軍事戰略水平,為此指定了陳賡將軍於哈爾濱建立軍事工程學院。陳賡將軍到達哈爾濱後,乘坐汽車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被一名警察攔住,並要求汽車開往警察局。見到這一幕,陳賡將軍在開始建設哈軍工前,在哈爾濱先進行了一次嚴打,這是為什麼?
1952年,針對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出現的普遍缺乏工程裝備與相關知識,且對現代化裝備認識不足等情況,中國政府深感自己需要提升軍事技術水平,決定建設相關院校進行教育和研究工作。為此中央將陳賡將軍調回國內,準備由他牽頭建立一所軍事工程學院,陳賡將軍毅然領命,隨後開始選址準備開工,為此陳賡將軍在幾個月內跑遍了全國,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最後選址定在了哈爾濱,因為這裡既有重工業基地,也靠近蘇聯,方便教學的同時還能提供大量工程機械進行實際操作。
確定了學院地址後,陳賡將軍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選擇導師,陳賡將軍先將華東軍區成立的軍事研究院的研究員,全部劃入教師名單範圍內。然後又跑到各大高校開始蒐集人才。但高學歷人員在當時都是寶貝疙瘩,高校不願意讓出,便紛紛回絕或躲著不見。陳賡將軍心急如焚,只能拿著名單跑去見周總理,希望周總理簽字,而周總理也非常瞭解這所學院的意義,便痛快的簽了名。
當選址與研究人員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解決後,陳賡將軍就開始在哈爾濱籌辦軍事工程學院。直到1953年的一天,陳賡乘坐汽車前往辦公地點時,街頭一名警察攔住了他的汽車,隨後登車要求汽車前往警察局。並且在一路上,這名警察表現出了自己經常做這類事,這是街頭車輛應當做的等態度後。陳賡將軍意識到,在哈爾濱建設軍事工程學院之前,就必須先處理其他事情。
1952年,哈軍工籌辦時,國家正在進行,重點打擊對國家經濟建設的破壞行為。在打擊不法分子的同時,三反五反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而當陳賡將軍的車被警察攔住時,陳賡將軍就意識到,這名警察當街攔車,且表現得熟練自然,這說明類似的事件,在哈爾濱基層中並不少見,這是明顯的官僚作風問題。因此陳賡制止了警衛員與司機的發難,而是命令司機,繼續開往哈爾濱政府大樓。這名警察坐在車上一直試著與車上其他人搭話,但三人卻完全沒理他。車到達政府大樓時,警察還很疑惑並準備離開時,陳賡叫住了他,並命令警衛員去把市長呂其恩找來。
直到這時候,這名警察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惹出大麻煩了。當市長呂其恩出現後,陳賡將軍指了指車上的警察,向呂其恩說明了情況後,就直接走進了政府大樓開始了今天的工作。呂其恩市長此時剛剛上任,正希望找到了一個機會,好好整頓一下內部風氣問題,陳賡將軍的遭遇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隨後呂其恩就開始針對存在的不良風氣進行調查。
陳賡將軍心裡很清楚,如果不遏制這股歪風邪氣的話,即使建成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其學員也可能被這股歪風邪氣腐蝕,從而對國家和人民不利。因此陳賡將軍一邊主持哈軍工的建設,一邊開始配合市長,針對哈爾濱內特權思想等不良作風,進行調查與處理。這既是對人民負責,也是要為即將完成的哈軍工,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幾個月內,靠著陳賡將軍與呂其恩市長的配合,哈爾濱政府內部的不良之風,被快速壓制下去,市民對此交口稱讚。而陳賡將軍在處理完這件事後,又將精力集中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上,經過數個月的建設與組織工作,最終哈軍工在1953年9月正式開學,為中國軍事工程技術添磚加瓦。
陳賡將軍在哈爾濱,一邊建立軍事工程學院,一邊查處不良風氣。為日後學院內的優良風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哈軍工的建立,使中國軍事技術得以快速發展,並且迅速開枝散葉。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在成立的7年後,擴充出來了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兵指揮工程學院等多個學院。而在中國開始研究原子彈與彈道導彈時,再次劃分出了多個院校,在重慶、長沙、武漢等多地開花結果。
可以說哈軍工的建立,標誌著中國軍事技術研究的起點。而陳賡將軍在哈爾濱,針對不良風氣的行動,確保了新生的哈軍工,能夠不受官僚主義、貪汙等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真執行研究與教學任務。如果不良風氣汙染了哈軍工,那麼對中國未來的軍事發展,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從這一點上來說,陳賡將軍的行為稱得上一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