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C浩田上將率團訪美,接待他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上將。查爾斯的父親是長津湖之戰時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副師長,而遲時任志願軍九兵團某營副教導員。長津湖一戰,成為美軍最精銳的地面部隊——陸戰一師揮之不去的噩夢。因此,查爾斯對來訪的老將軍肅然起敬。
拜前段時間的宣傳所賜,很多人都知道了三三制,卻不知道三三制只是當年四野“六大戰術原則”中的一點而已。
1.一點兩面;2.三三制;3.三猛;4.三種情況三種打法;5.四快一慢;6.四組一隊。
我們著重講一下三三制,這一條最能回擊我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謊言。因為影視效果需要,經常出現一大片人群衝鋒的鏡頭。實際在一戰中,武器威力的提升就已經讓集團衝鋒失去意義了。此後,除非在重點突破區域集中優勢兵力,沒有哪個指揮官傻到讓戰士們密集衝鋒去送死。
如上圖所示,在山坡較緩的主攻方向上,我軍佈置有較多隊伍以利於快速撕開突破口。在山坡的側翼,多個戰鬥小組交替掩護,迂迴前進。
在山腳位置的部隊簡單分為三部分:左側是一個迫擊炮小組,提供曲射火力支援。中間是指揮組,在敵人直射火力的死角區域觀察指揮作戰。右側則是狙擊小組,對山頂敵軍進行精確射擊(優先打擊指揮員和重火力)。
第二次戰役中,西線13兵團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敵軍2.2萬人。東線9兵團總體減員達到4.8萬(其中凍死凍傷減員約3萬),殲滅敵軍數量為1.4萬,交換比不高。
9兵團的戰果沒西線13軍團那麼大的原因有多個:一是9兵團入朝太急促,沒有充足的裝備支援;二是9兵團沒有嚴寒地區的作戰經歷,嚴寒減員太嚴重,而好不容易帶過來的迫擊炮打出去卻多數啞火,把戰士們都急哭了;三是9兵團沒有足夠運用三三制的實戰經驗,軍事素養略遜。
第二次戰役雖然有些遺憾,但是從戰場態勢來看卻是志願軍全勝之局。不僅粉碎了美軍把戰線推到鴨綠江邊的計劃,還對美軍計程車氣造成毀滅性打擊,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一支輕步兵居然可以打出大縱深快速穿插的戰術(西方稱為胡蒂爾戰術)。
裝甲及各口徑炮,那已經完全被切割包圍的陸戰一師毫無倖免的可能。
1950年,朝鮮遭遇了50年不遇的極寒天氣。夜晚的時候,冷到-30℃、-40℃以下。20軍59師177團6連在美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下,堅守死鷹嶺五天。身著鴨絨服的美軍見到了令他們震驚的一幕:“125名官兵一個個身穿單薄的夏季軍裝,握槍俯臥戰壕,保持著生前的戰鬥姿勢,彷彿是一群隨時準備躍起衝鋒的冰雕。”而整場戰鬥中,9兵團這樣的“冰雕連”出現了整整3 個之多。
打掃戰場的時候,人們從6連戰士宋阿毛口袋裡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20軍曾經三次炸掉古土裡的水門橋(敵軍逃跑必經通道),甚至把橋基也炸掉了。可美軍工兵總是利用裝備優勢修起更堅固的橋,第三次美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橋元件空投下去,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透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
美國強大的國力優勢和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在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現。這種刺痛我們沒辦法忘記,時至今日,我們自己終於也擁有了強大的工業能力,足以告慰先烈。正是先烈們的犧牲,才能給予我們建設發展的和平環境。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