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臨近年終,開啟脈脈、垂直社群,到處充斥著裁員、降薪的訊息,內心不免喜憂參半;
- 喜的是自己待過的公司都還發展不錯,依然受到資本的青睞;不曾體會過外面這種殘酷的環境;
- 憂的是從2017年以後,發現整個大環境都變得越來越艱難,有一種行業寒冬的感覺,不免對未來產生焦慮;
此外,還有所謂的35歲以上失業危機;不禁想問我們拿什麼來抵禦寒冬,爭取成為最後一批倖存者;我的分析思路如下,歡迎一起探討!
二. 宏觀分析
1. 現狀
網際網路從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歷過了野蠻生長、人口紅利的階段;但凡能想到的行業,早就有人在多年前就切入進去,目前網際網路創業如果再想去切一個天然且垂直的賽道太難,寡頭格局已然形成,所以競爭關係就從增量市場過度到了存量市場;
2. 現象
當紅利消失、行業趨於成熟;小公司想做大,大公司想穩住江湖地位;所以在這種利益衝突下,就出現了以下四個現象;
現象1:資本佈局
這是網際網路大廠的慣用手段,他們沒辦法對方方面面做到親力親為,但是可以挑選優秀的創業公司進行投資;外表是網際網路企業,實則成為了一家投資公司;以騰訊為例:就參與了京東、快手、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知名企業的早期投資;
現象2:服務升級
一個網際網路公司要想最終立足,至少要建立其中一條護城河:技術或業務;但是對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根本就談不上技術壁壘,畢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像華為一樣有資金、毅力去攻克5G技術,所以只能在業務上下功夫;而業務護城河的體現是:使用者基數大、復購率高、活躍度高、好評度高;要維繫以上指標就需要企業持續性對服務進行迭代升級;
現象3:概念造勢
我們這個行業最擅長也最喜歡創造概念,例如:雲剪輯、無人零售店、社群團購,以及近期刷爆朋友圈的元宇宙(pony又稱之為全真網際網路);這些概念是能切實地解決使用者需求並推動社會發展,亦或是針對韭菜們的收割盛宴,各自思考;
這裡有一個不太禮貌的比喻,如果將網際網路比作一個大的流量池,那麼使用者就是裡面的魚兒,網際網路企業就是垂釣人,根據概念衍生出的產品服務就是餌料;在我看來多數概念並不具備意義,甚至可恥!
現象4:技術革命
技術革命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有效推動社會發展的手段,例如:蒸汽機、電力、生物技術、資訊科技、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誕生是對現有產業結構的一次洗牌,在顛覆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產業;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匹配供需關係、解決社會矛盾;但是一個新技術到成熟的商業應用,必須要遵循基本發展規律,並非一蹴而就,要用時間去試錯、去等待它的開花結果;
三.微觀分析
1. 供需失衡
好公司的一個崗位,HR收到投遞的簡歷至少幾百份,所以意味著多數人連簡歷初篩都過不了,更別說後面幾輪求職者之間的PK;另外福利待遇沒上去,要求卻越來越高;這裡的本質其實就是供需關係嚴重失衡導致的,當供遠小於求,兩者之間談話就不會對等;
2. 開始內卷
我認為內卷更像是受到外部壓力的一種“應激反應”;因為大環境差,所以大家會越發珍惜手上的工作,想在本崗位上表現得更突出一些,以此獲得職位的升遷;哪怕這些“表現”並不能給企業創造實際價值,例如:某些人白天不發言,總喜歡在凌晨2點以後還在大群裡各種@相關成員;
3. 當做棄子
企業要發展就需要不停輸入新鮮血液,有人來自然就有人走;基於利弊權衡後,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那些要價高且只負責基礎執行的人;畢竟誰能拒絕一個既有體力、又有衝勁、還是白菜價的低齡打工人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勞資雙方本就是價值交換,勞動者用專業能力和時間從資本方換取報酬,當價值認同不匹配就終止合作關係,這無可厚非;
4. 長期焦慮
大環境差、內卷化、年齡壓力,就如同一把刀時刻懸在頭上,所以網際網路人變得越來越焦慮;本來長期加班就讓身體超負荷了,心裡還套上了枷鎖;我時常在行業交流群裡看見大家吐槽工作中的各種不如意,表現得既憤怒又無奈;
5. 選擇躺平
在這種高壓下,有些人已經開始選擇隨遇而安,用“躺平”的姿態來處理自己的工作;不再積極、按時下班、交付質量能湊合就行,不再為正確的觀點而據理力爭,將能躺則躺的策略貫徹到底;
四.應對策略
1. 擺正心態
從更高維度來看,任何一個行業走到成熟的階段都會產生類似的問題,屬於行業發展共性,要用平和且客觀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不焦慮、不躺平,不消極、不激進;只須專注當下、專注手上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墊著腳能摸得著的東西,就嘗試;完全超出能力範圍,就隨緣;
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能力邊界,學會接受平庸的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人的痛苦大多來自於慾望與自身能力的不匹配;
2. 修學儲能
要養成持續學習、持續迭代的好習慣,尤其是幹咱們這一行;職場發展路徑到後期一定是金字塔模型,雖然越到後期越難,但企業對於專業能力及業務能力強的人依然是迫切需求的;打鐵還得自身硬,機會的定義是你有能力接得住,要不然就是飛來橫禍!
對於不能一夜暴富、沒有雄厚資源背景、沒有貴人提攜的普通人來說,終其一生基本上只能掙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前面這些因素是不受我們控制的,唯有自強!
3. 學會選擇
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經分享了我個人的對選擇的認知,學會判斷基本面,讓面帶著你這個附著的點起飛;所以有機會可以去選擇一些具備發展潛力的賽道,例如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提前拿到入場券,在裡面積累經驗;當這些技術在商業領域廣泛應用,就是你起飛之時;
這裡有一個隱性邏輯,我並沒有推薦去大廠鍍金,原因在於這種加成已經不高;校招能進則進,如果是社招完全沒必要回爐重造,因為意義不大;處於這個年紀,時間對我們來講才是最高昂的成本;
4. 副業剛需
直白點講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為了“錢”,這個說出來並不low;但是掙錢的方式絕不僅僅只是工作;結合自己能力、人脈去嘗試一些副業,與主職進行風險對沖;當然前提是你能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在主職幹好的情況下去低成本嘗試;這裡借用17年我去總部述職時,部門領導在酒桌上講的一句:我做事兒,向來不會將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裡;
五.結語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唯有“自身足夠靈活”才能閃轉騰挪;唯有秉持信念、砥礪前行,方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