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祝大家虎年大吉~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是必不可少的,但為了保持身材或從健康考慮,不少人都選擇多吃素菜來促進腸道健康和減少脂肪攝入,但實際上,有些素菜背後隱藏的油脂,熱量可能比肉還高,一口下去簡直是在“喝油”!
這些素菜堪比“吸油大戶”
1紅燒茄子
紅燒茄子裡並沒有肉,但這道菜的熱量一點都不低,首先是茄子本身疏鬆多孔,就像一塊海綿,在炒制過程中非常吸油,經常做飯的朋友可能深有體會,燒半斤茄子用掉40克食用油,是常有的事。
另外,紅燒的做法需要加比較多的醬油和糖,所以,紅燒的菜品基本上都是高脂高鹽高糖的,所以“三高”人群以及想要減肥瘦身的最好不要吃。
※改良建議
茄子營養豐富,它低脂低糖,飽腹感又強,只要做法對了,也可做為健康食品。蒸茄子、錫紙烤茄子,都是比較推薦的做法,或者先用微波爐加熱2分鐘,然後再炒,以減少吸油量。
2西紅柿炒雞蛋
這道菜可以說是最為簡單的家常菜了,為什麼說它比肉還“肥”呢,多數家庭在做西紅柿炒雞蛋時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撈出雞蛋,炒西紅柿時再放一次。
要想讓雞蛋達到略顯蓬鬆的效果,來吸足番茄汁,最少也需25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更多。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於10克。這樣,炒個番茄炒蛋,加入30克油簡直是家常便飯。
※改良建議
在蛋液里加入一湯匙清水和一茶匙料酒,這樣炒雞蛋不但能少放油,還能讓雞蛋更加嫩滑,味道更鮮美。打雞蛋時,把清水和雞蛋加到一起,打勻,放入鍋中小火慢炒,一般炒1個雞蛋,加水10克左右,料酒5克左右。
3乾鍋菜
乾鍋起源於四川,常見的乾鍋花菜、乾鍋土豆、乾鍋千葉豆腐等,雖然它的做法不需要二次加油,但乾鍋菜一般都需要持續加熱,大部分油脂都會被菜吸收。相比火鍋,乾鍋的湯汁相對較少,油脂更多。
※改良建議
乾鍋小火慢燒的時間最好不超過15分鐘,看到底菜出現發黑、變焦時,就趕緊關火。
愛吃乾鍋的人,要注意搭配其他新鮮蔬菜。乾鍋裡的輔料也要儘量選擇紅辣椒、白蘿蔔、四季豆、幹筍、黃豆芽、蒜苗、洋蔥、大蔥、韭菜等,能起到口感互補的作用。
4地三鮮
地三鮮,主料是土豆、茄子、青椒,聽起來都是健康的蔬菜,但是土豆和茄子都需要油炸,可想而知,含油量必定不少。而且,蔬菜中豐富的維生素C、鉀等營養物質,經過高溫油炸後,也會大量流失。
※改良建議
鍋留底油,熗香蒜片後,加水澱粉,用鹽或老抽調味,再按易熟的程度依次放入土豆、茄子和青椒,減少用油。
三類吸油厲害的菜
不少蔬菜本身吸油比較嚴重,要想口感好,油量就不能少。
1疏鬆多孔型蔬菜
像茄子、豆角等都屬於疏鬆多孔型蔬菜。以茄子為例,其本身就比較鬆軟,含有較多的水分,在炒制的過程中,水分會隨著溫度升高快速蒸發,大量的油脂就會乘機進入;而豆角內部本身孔洞較多,容易藏匿大量的油脂。
土豆、藕、山藥等都含有不少的澱粉。不難發現,這些食物在炒制的過程中很容易脫水糊化粘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新增油。而且山藥、秋葵中的黏液蛋白還具有吸油特性。
建議
先將切好的土豆絲、藕片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等澱粉沉落到水裡,再撈出來,控乾淨水分,這樣就不易粘鍋了。或者在倒油前,用生薑抹鍋底,然後快速的翻炒,也能減少粘鍋。
3仿葷素食
隨著素食愛好者越來越多,很多仿葷食物也開始流行起來,為了做出類似肉類的口感,很多商家往往會加入過重的調味料,造成鹽分、油脂過高;
不僅如此,仿葷食物在製作過程中不但會損失原料的營養,甚至會產生反式脂肪酸等不利健康的物質,同時還有高糖、高鹽的隱患,所以還是少吃為好。
教你幾招,解饞不怕胖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吃油量高達45-50克。相比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25—30克的標準,超出了一大截。如果是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議每人每日最好控制在20克。
下面這幾招,就能讓你在解饞的同時,減少油量攝入。
1用平底鍋炒菜
常用的圓底鍋,加油很容易過量,可以換成平底鍋炒菜。
菜炒熟後,可以裝在有凹凸不平底紋的盤子裡,這樣能夠讓菜表面多餘的油脂流入小凹槽。在吃的時候,就能減少攝入不必要的油脂。
3改變菜餚烹調方式
做飯時,多蒸煮少煎炸,不僅省油又健康,還可以養成清淡的口味, 對健康長期有益。
①過油改為焯水
比如在製作肉片時,可以用水焯。用沸水的溫度把材料快速燙熟。因為肉類本身富含脂肪,水焯後表面會有一層水,隔絕了油的滲入,口感也會清爽很多。
②涼拌菜後放油
涼拌菜最後放一勺香油或橄欖油,這樣油的香氣可以散發出來,食物還沒有來得及吸收油脂,這身體攝入的油脂自然也就少了。
③煲湯後去油脂
煲湯之後可去掉表面的油脂。雞、排骨、牛腩、骨頭等燉煮後都會出油,做好後把上面的油脂撇出來。這樣就能在喝湯時避免不少油脂的攝入。
4用好微波爐
用微波爐代替油鍋煎炸,比如可以將茄子與各種調味料搭配好,然後放進微波爐用高溫烘一下,然後再燒炒。這樣做出來也很好吃。另外還有清蒸魚、清蒸雞翅等都可以使用微波爐。
(養生大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