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一項價效比極高的全身性燃脂運動。好萊塢演員傑克·吉倫哈爾,在被問到如何保持好身材的時候,直接跳起繩來。
跳繩需要上肢、下肢、軀幹很好地協調才能完成動作,它能加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協調性,同時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你一套“ 135”跳繩法強身減脂。
受訪專家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欣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 苟波
為什麼跳繩能高效燃脂?
一根繩的律動,就能讓人神采飛揚。外國小哥Sam使用跳繩和徒手訓練,在10周內達到了瘦身的效果。
在保持正常簡單飲食之外,他沒有采用跑步、騎行、游泳甚至走路訓練法,每天只做30分鐘的跳繩訓練。
訓練之前:體重為82kg,體脂率為14.3%。
訓練第十週:體重為77.9kg,體脂率為8%。
透過10周,Sam體脂含量逐漸下降,
腹肌越來越清晰。
跳繩究竟有多減脂?以一個體重55公斤的人來說。跳繩十分鐘可以消耗大約93千卡的熱量,遠高於打籃球(65千卡)和跑步(74千卡)。
為什麼跳繩能達到這麼好的減脂效果?
其實跳繩帶來的燃脂效果,不只是靠著我們原地跳,主要是結合「間歇訓練」模式,也就是跳繩時的“動、停、動、停”運動模式,產生“後燃效應”促使減肥成功。
跳繩的間歇訓練,其實和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個概念,只是跳繩單一動作強度沒有HIIT大而已。
跳繩對不同人群的好處
跳繩因親和力強、健身價值高、對場地和器材要求不多,深受各年齡層運動人士喜愛。具體到不同人群,跳繩有不同的鍛鍊好處:
青少年:
助力長個兒、刺激大腦發育
青少年處於骨生長髮育的高峰期,也是身高敏感期,如果運動量不足,下肢骨骼可能無法充分發育,進而影響最終身高。
跳繩能刺激膝關節、踝關節的骨骺發育,從而促進身體縱向生長,讓下肢更修長,還能加速腦部血管迴圈,刺激大腦發育、改善記憶力。
中青年:
預防慢病、增加肌肉耐力
中青年往往是“久坐一族”,下肢血液迴圈不良,關節腔滑液分泌減少,關節損傷風險增加。
跳繩有助於放鬆全身肌肉、增強下肢迴圈、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強免疫力,從而預防肥胖和慢性病。
老年人:
減緩肌肉萎縮、提高認知功能
對心肺功能良好、軀體協調性較好的老年人來說,強度合適的跳繩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骨折的發生,還能刺激肌肉,減緩萎縮速度。
跳繩還能促進大腦對上肢和小腿肌肉之間的神經聯絡,有利於提高認知功能,防止認知功能衰退。
5種錯誤姿勢易傷關節
不少人認為跳繩對膝蓋不好,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欣表示,姿勢正確的情況下,跳繩落地瞬間,踝關節受力最大,對膝關節的衝擊反而不大。
以下幾種常見的錯誤跳法可能對膝關節造成傷害:
錯誤1:跳得過高衝力大
初學者或很少跳繩的人容易跳得過高,下落的距離就會變長。長期如此,可能會因落地瞬間衝力較大損傷踝關節。
跳繩高度以3~5釐米為宜,個人感覺舒適即可。
錯誤2:受力不均傷關節
正常情況下,跳繩時雙腿著力均勻,但有些花樣跳繩可能導致受力不均,比如雙腳交替跳繩。
建議初學者並腳跳,熟練後再嘗試花式跳法。
錯誤3:雙腿過直傷膝蓋
如果雙腿伸得過直,膝蓋缺乏緩衝角度,同樣會造成傷害。
跳繩時應保持膝關節的自然彎曲,不必刻意繃直。
錯誤:4:駝背探頭易拉傷
跳繩過程中,長時間駝背探頭會加重身體的緊張程度,長此以往易導致拉傷、扭傷或形態變醜等問題。
錯誤5:盲目加大運動量
有些人運動時“急於求成”,想盡快看到減脂或增肌效果,進而盲目加大運動量和時間。這會導致腿部關節長時間受力,易受傷。
“ 135”跳繩法,十分鐘高效減脂
跳繩是一種耗時少、耗能大的鍛鍊方式。同時還能避免因長時間跑步造成的膝、踝關節負擔過大。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苟波推薦一套“ 135”跳繩法:
“1”是1分鐘:即簡單熱身後,用自己儘可能快的速度跳繩1分鐘;
“3”指30秒:迅速跳1分鐘後休息30秒,然後再重複;
“5”指重複5次:這樣相當於每天用較高強度鍛鍊5分鐘。
苟波提醒,跳繩者需注意幾點:
1. 跳繩前做好熱身運動。跳繩後做些放鬆活動。應穿質地軟、重量輕的鞋子,鞋底要有一定厚度且相對柔軟。
2. 建議開始鍛鍊時,採用單搖跳法,雙腳同時起落。跳躍不需太高,以免關節勞損。
3. 跳繩過程中應保持身體適度放鬆,腳尖和腳跟協呼叫力,防止扭傷。
4. 飯前和飯後1小時內不建議劇烈運動。跳繩最佳時間段是下午3點到晚上8點。建議每週跳繩4~6次。
特別提示
跳繩雖然大眾普適性很高,但年齡太大、腿腳不便人群,或有心腦血管疾患,以及高血壓、骨質疏鬆等退行性骨關節疾病的患者都不宜進行。
對於患有膝關節疾病的人來說,跳繩可能會加重疼痛。這部分人群如有跳繩意願,建議先諮詢醫生。▲
本期編輯:劉雲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董長喜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