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向上的精神火焰”系列網評之三十五: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944年9月5日,炭窯坍塌的危急時刻,戰士張思德奮力把戰友推出洞去,將生命定格在了29歲。在他的追悼會上,毛澤東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對張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奮鬥足跡進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張思德精神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張思德,一名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戰士。他團結戰友,不怕犧牲——長征途中過草地,為了同志們的安全,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試吃野菜,為此還中過毒。他任勞任怨,服從安排——曾當過班長的張思德,由於工作需要又當回了戰士,對此,他毫無怨言,說:“當班長是革命的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長和戰士的職責不同,但為黨工作是一樣的。”他吃苦耐勞,捨己為人——為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他主動報名參加農場組織的燒木炭,工作中,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
“張思德精神就是為人民利益勇於犧牲、任勞任怨、艱苦奮鬥的精神”,社交平臺上,網民們表達著對革命先輩的致敬,從他身上汲取奮進的動力。正如留言中說的那樣,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正是因為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前進路上,我們要始終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銘記於心、踐之於行,不斷凝聚智慧和力量,繼續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的輝煌。(文字:徐可 海報設計:王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