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黨建網
付浥錕 姚小鍇
在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帶領一營官兵伏擊日本軍官戰地觀戰團,讓晉綏軍的楚雲飛佩服不已。這場戰鬥的原型,正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韓略村伏擊戰鬥。
1943年10月24日,八路軍第129師386旅16團在山西省洪洞縣韓略村西側公路,伏擊由日本華北派遣軍組織來太嶽參觀“新掃蕩戰法”的戰地觀戰團,殲滅日軍少將旅團長以下軍官120餘人,擊毀汽車13輛,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對粉碎敵人的“掃蕩”起了重要作用。
臨機應變,捕捉戰機。1943年秋,日軍對太嶽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國民黨反動派也在此時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矛頭直指陝甘寧邊區。時任386旅旅長兼太嶽第2軍分割槽司令員王近山奉命率16團趕赴延安。16團日夜兼程,較為順利地透過日軍兩道封鎖線,於10月22日抵達距日軍前敵指揮所駐地很近的韓略村附近。韓略村本為16團突破日軍第三道防線所選擇的隱蔽集結點,在此處並無作戰任務。王近山率部到此地後,經過走訪調查,敏銳覺察到可能有仗可打。此時,地下交通站和群眾送來情報:韓略村西南側的臨囤公路每天都有日軍車輛往來,且警戒鬆懈;24日,將有一個日軍軍官中隊從此處經過。戰機在前,稍縱即逝,王近山果斷決定部隊暫緩行軍,準備痛擊日寇。
精準研判,定下決心。23日,王近山帶領16團指揮員對韓略村西南地區地形、敵情進行縝密偵察後發現,韓略村西南側的一段公路是打伏擊的理想地段。這段公路是敵人進入韓略村的必經之路,兩側是兩丈多高的陡壁,便於我方部隊隱蔽部署。韓略村是距離敵佔縣城最近的一個村莊,且日軍在村東制高點設有據點,戰鬥一旦打響,必有敵軍前來增援。但情報顯示,日軍駐守縣城的機動兵力已被抽調至太嶽根據地,可調動兵力有限。因此,只要速戰速決,這依然是殲敵的好機會。此地雖處於日軍控制區域,但群眾基礎很好,且16團千餘官兵已完成隱蔽集結,並未被敵人察覺,伏擊定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於是,王近山經與16團指揮員認真討論後,一致認為,在此設伏,整體對我軍有利,這一仗可以打,也應該打。
周密佈置,潛心設伏。此次伏擊作戰,地點位於敵人腹地,斷不能出絲毫差池,否則置自己於危險之境。為此,王近山與16團指揮員反覆推敲,完善方案。首先,為慎重起見,王近山令隨行輜重先行轉移到便於撤離的安全地帶,留下4個連參加作戰。其次,進一步明確各連排的伏擊地點和戰鬥任務。9連攔敵之頭,並以一個排配合民兵監視韓略村東端據點守敵;6連截敵之尾,並阻擊可能由臨汾方向來援之敵;4、5連分別配置在公路兩側陡壁處,開打後迅速完成對敵分割、合圍。24日3時,各伏擊分隊進入伏擊地域,在嚴格執行燈光、聲響管制的情況下,開始構築陣地,並利用高粱稈、玉米秸等進行偽裝。
猛衝猛打,速決殲敵。8時左右,日軍車隊大搖大擺地向伏擊地域開來,一路竟然連警戒觀察哨都未派出,毫無防備地鑽進我軍布好的“口袋”。隨著兩顆紅色訊號彈騰空而起,6連率先發起攻擊,快速擊毀車隊最後一輛汽車,徹底封死敵後撤之路;日軍先頭車隊妄圖加速衝出伏擊圈,也被9連迎頭痛擊。我軍很快便將敵人壓縮在不足500米長的狹窄路段。各連隨即發起衝鋒,被圍之敵也迅速收攏兵力,對我軍實施反撲,企圖奪佔有利地形,進而固守待援。王近山馬上意識到,拖下去對我軍非常不利。他當即命令部隊猛衝猛打,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殲滅被圍之敵。危急關頭,5連指導員鄭光南抱起集束手榴彈撲向敵火力點,與敵同歸於盡。激戰僅一個半小時,日軍就被我軍全部殲滅。戰後,部隊在當地群眾的積極配合下迅速打掃戰場,實施轉移。當敵增援部隊在飛機的掩護下,前來尋找我主力部隊決戰時,16團已順利跳出敵封鎖線,按照預定計劃西進。
毛主席對韓略村伏擊戰非常滿意,在延安接見旅以上幹部時曾說:“太嶽有個王近山,敢打沒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能抓住戰機打漂亮仗!”戰場上,指揮員需時刻保持積極主動、敏銳洞察戰局變化、敢於適度合理冒險、進行充分周密準備,方能保持“致人而不致於人”的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