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理財產品兌付危機、債務違約困境、宣佈“躺平”的奧園又有新訊息了。
據財聯社報道,山東某康養地產國企或有意成為中國奧園(03883.HK)控股股東,該國企已完成對中國奧園的初步盡調,預計年後啟動實質性盡調及商務接洽。如果該國企“入主“奧園成功,就意味在奧園將從民營房企變成國企。
自2021年以來,恆大、融創中國、寶能集團、陽光城、富力地產、當代置業、佳兆業、世茂集團等眾多民營房企陷入了債務危機和資金危機。民企房企如何走出困境呢,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 出售資產回收資金
融創在去年12月出手了上海虹橋商務區寫字樓、杭州核心地段酒店及寫字樓等三個專案,預計收回26.8億;世茂宣佈把位於上海虹口區的上海外灘茂悅酒店以4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上海地產集團;雅樂居5天內連續出售9個專案股權,累計回籠資金40多億。
二、 抱國資大腿
萬科就是典型的代表,過去的的萬科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透過引入深圳地鐵,如今的變成了深圳市屬國企。
總結
有資料統計,70%-80%家庭近60%的資產體現在房產上,由於新房幾乎都是期房,尚未收房,說房地產關係到數億國人的重大利益毫不為過。面對眾多民營房企陷入困境,能否順利收房對購房者來說就是頭等大事了。
好在央企國企並沒有坐視不理,華潤永珍生活、中國海外發展等相繼出手,收購民營房企的專案或資產。也許在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上,將一改民營房企為主的現狀,國資將變成主導力量。
希望中國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所有購房者順利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