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作者喬新生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喬新生”。2022年1月24日,美國國務卿在一次論壇發表講話,談到中美關係,認為中美既有對抗也有合作,但是,對抗的成分越來越多。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這位美國國務卿把責任歸咎於中國,強調中國已經完全不同,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咄咄逼人。
對於中國來說,美國國務卿的講話,是對中國的特殊褒揚。過去中國韜光養晦,息事寧人,美國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現在美國意識到,中國在“很大程度上”“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咄咄逼人”,這不能不說是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標誌。
中國學術界特別是中國國際戰略學界,對中美關係發展階段分析存在爭論。一些學者認為,中美關係已經進入相互對峙狀態,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美國仍然處於主動地位,對中國咄咄逼人。
美國國務卿的講話正好相反,認為中國咄咄逼人。這一方面說明美國試圖將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面對一個充滿自信的中國,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美國國務卿認為,美國應該儘快重返國際組織,以防止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他引用了中國的古語,強調“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強調現在和未來都要掌握“主動權”。
這標誌著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美國國務卿的講話甚至含有“自卑”的成分,認為中國對美國“咄咄逼人”。考慮到美國總計35萬噸的軍艦,正在中國的南海附近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美國國務卿的講話充滿諷刺意義。
在如何對待中國方面,美國國務卿闡述了美國民主黨政府的立場。認為中美“脫鉤”是錯誤的。美國要想爭取主動,對內,加強投資;對外,鞏固聯盟關係。換句話說,美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有可能會採取聯合抵制策略,以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
對於美國內政外交政策,中國給予高度關注,但是,中國並不感到可怕。究其原因就在於,美國國務卿的聯合抵制政策,事實上已經失敗。
這位美國國務卿認為,如果美國獨自應對,只能佔世界產值的20%到25%,可是如果聯合歐洲、亞洲的戰略盟友一起對付中國,則可以佔到世界生產總值的40%到50%,這股力量“令中國難以忽視”。
不能不說美國國務卿是一個職業性的外交官,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考慮得十分周到。但是,僅僅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已經進退失據,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如果聯合其他國家對付中國,美國如何分配自己的資源,爭取“主動權”呢?
中國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美國不會兩面作戰,解決俄羅斯問題,更多依賴美國的歐洲戰略盟友。美國很可能會赤膊上陣,在東亞地區聯合日本等戰略盟友,對中國發動攻擊。換句話說,美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表面上在烏克蘭問題上咄咄逼人,製造緊張氣氛,可是,暗地裡,在亞太地區排兵佈陣,矛頭直接對準中國。
不能說這些學者捕風捉影。美國的確在亞太地區部署重兵,矛頭直接對準中國。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並不能影響中國的現代化程序。究其原因就在於,美國在亞太地區挑戰中國從來沒有勝利過,如果繼續挑釁,仍然無法改變失敗的命運。
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半島戰爭,美國沒有打贏。上個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美國一敗塗地。如果美國希望在亞太地區再打一場現代化戰爭,美國將會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正因為如此,美國國務卿的亞太政策,危險之處就在於,不自量力。
不可否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美國戰爭破壞能力無人匹敵。但問題就在於,美國可以挑起衝突甚至發動戰爭,但是,美國沒有取得勝利的可能。美國要想退出戰場,相對容易,但是,美國要想主導戰爭,將會變得極不可能。究其原因就在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發動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而亞太地區國家保家衛國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正義的戰爭必然會取得勝利,這一點美國國務卿絲毫不用懷疑。
國際社會的焦點集中在中國南海和臺灣海峽。中國國內一些學者分析,美國很可能在中國南海地區虛張聲勢,關注的重點仍然在臺灣地區。這種分析頗有道理。
中國南海地區風平浪靜。雖然中國南海周邊國家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但是,沒有任何國家敢於公開挑釁,侵佔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已經告訴中國南海周邊國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南海行為宣言的基礎之上,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美國在中國南海地區尋釁滋事,挑撥離間,除了消耗大量的軍事資源之外,美國一無所獲。美國一定會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長期投資的中國臺灣地區,因為美國在臺灣地區擁有大量的軍事利益和商業利益。臺灣已經成為美國的戰略堡壘,臺灣島內天線林立,美國在臺灣地區部署大量的通訊裝置和檢測裝置。美國一方面讓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充當馬前卒,成為美國的炮灰,可是另一方面,又要求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大量購買美國武器。美國這種豢養走狗,同時又要求走狗購買武器的做法,可能要載入史冊。臺灣民主黨執政當局一次又一次編列所謂“特別國防預算”,向美國交納保護費,試圖在關鍵時刻,爭取美國的支援。可是,美國絕對不會為了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鋌而走險,絕對不會在沒有勝算的條件下,與中國打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歷史已經證明並且將繼續證明,在東亞地區美國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沒有任何勝算的可能。
中國大陸對臺方針政策不變。一方面加強與臺灣同胞和臺灣企業的聯絡,促進海峽兩岸早日實現經濟與文化全面融合。另一方面,針對臺獨分子,實行高壓態勢,堅決反對獨立,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更多是一種象徵性的舉動,絲毫無法改變海峽兩岸的局勢,也絲毫無法改變中國的現代化程序。
美國關於中國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包括所謂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會,都將成為美國的外交汙點。美國自身民主、人權非常糟糕,可是,卻對中國指手畫腳。現在美國以自己極端不負責任的方式,在國際社會聯合抵制中國,美國的所作所為,都將以特殊的方式載入史冊。
中美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中美可以平行發展,但是,中美短期內不可能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筆者此前認為,中美將進入相持階段,未來將會進入戰略和解階段。一些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中美之間不可能實現全面和解。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美國是一個崇尚武力,崇拜強者的國家。如果中國具有絕對實力,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針鋒相對,那麼,美國就一定會改變與中國的關係,至少會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
美國國務卿合縱連橫,試圖建立一個聯合抵制中國的戰略同盟。可是,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美國的目的都沒有達到。美國本來指望透過召開民主會議,把更多的國家團結在美國的周圍。可是,眾多阿拉伯國家被排除在外,美國失去了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戰略盟友。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後,試圖在中亞地區打入一個楔子,中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哈薩克發生內亂,形勢危急。哈薩克總統在第一時間請求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出兵支援,迅速控制了國內的局勢。哈薩克總統下達命令,對所有負隅頑抗的武裝分子就地解決。哈薩克總統的果斷行動,讓美國以及美國國務院所支援的非政府組織在哈薩克發動的顏色革命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中國願意和美國和平相處,願意在相互尊重基礎之上,形成新型大國關係。可是,美國民主黨政府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在美國國內混亂的政治環境之下,迫於美國共和黨的壓力,美國民主黨政府也不敢與中國實現戰略和解。因此,不要指望在美國民主黨總統的任期內,中美關係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中國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防止在美國民主黨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中美關係迅速惡化。
導致中美關係徹底失控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臺灣問題。如果美國繼續武裝臺灣,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在臺灣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中國大陸將被迫採取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檯灣地區,徹底改變兩岸長期分治狀態。如果美國和日本敢於介入臺灣事務,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給中國造成重大損害,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會以雷霆萬鈞之勢,徹底摧毀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據點。不要指望中國人民吞下苦果,也不要指望中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優柔寡斷。
中美之間的相互對峙,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此前筆者曾經指出,中美關係改善的三個主要指標是、臺灣問題解決、中國實現統一;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趕上並且超過美國;中國的軍事實力和國家凝聚力大幅度提高。現在看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照購買力平價已經趕上並且超過美國。中國在太平洋西岸地區的軍事力量和美國不相上下,中國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解決臺灣問題指日可待。如果美國不盡快改弦更張,主動與中國和解,那麼,中國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之後,美國將會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