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測量全球變暖時,溼度,而不僅僅是熱量,對於危險的極端天氣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溫度本身並不是衡量氣候變化這種奇怪天氣的最佳方式,它淡化了熱帶地區的影響。然而,根據他們在週一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考慮到空氣溼度和熱量,這表明自1980年以來,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幾乎是以前計算的兩倍。
極端天氣(如暴風雨、洪水和降雨)產生的能量與空氣中的水量有關。因此,研究合著者V表示,美國和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決定使用一種稱為等效潛在溫度(或θ-e)的模糊天氣測量來反映“大氣溼度能量”。“拉姆”拉馬納森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康奈爾大學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它以度數表示,如溫度。
Ramanathan說:“氣候變化有兩個驅動因素:溫度和溼度。”“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從溫度的角度來衡量全球變暖。”
但是透過增加溼度的能量,他說,“熱浪、降雨和其他極端措施之間的相關性要好得多。”
這是因為隨著全球變暖,空氣中含有更多的水,每華氏度接近4%(每攝氏度7%)。Ramanathan說,當水凝結時,它會釋放熱量或能量。“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禍不單行。”
此外,他說,水蒸氣是大氣中一種強大的吸熱氣體,這將加劇氣候變化。
從1980年到2019年,全球變暖約為1.42度(0.79攝氏度)。然而,研究表明,考慮到溼度的能量,世界變得更加溫暖和潮溼2.66度(1.48攝氏度)。在熱帶地區,變暖高達7.2度(4攝氏度)。
根據Ramanathan的說法,僅從溫度來看,變暖似乎在北美中緯度地區最為明顯,尤其是在極地地區——在熱帶地區不太明顯。
然而,他說,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熱帶地區的高溼度增加了風暴活動的利率,從常規風暴到熱帶氣旋和季風。
Ramanathan說:“增加的勢能釋放到空氣中,導致極端天氣:洪水、風暴和乾旱。”
伊利諾伊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唐納德·伍伯茲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水汽是極端降雨的關鍵。Wuebbles說:“熱和溼度很重要。”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邁阿密大學環境科學家凱瑟琳·馬赫(Katharine Mach)說:“溼度是塑造目前和未來熱量對人類健康和福祉影響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