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開的中國癌症調查資料中,胃癌每年新發病患數量是全世界新發病例總數的42.6%,預計達到67.9萬,而胃癌死亡病例是全球胃癌死亡患者的45%,數量達到49.8萬。
全球胃癌新發病例、死亡病例幾乎有一半在中國,而國內的調查資料也顯示,胃癌的病發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型別中排名第二,由此可見,胃癌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重大疾病,醫生們一向呼籲“預防大於治療”,而想要有效預防胃癌,與瞭解高危因素,提高防癌意識,做好預防措施有關。
一、大蒜或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醫學研究小組在《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起始於1995年7月,在2017年才得到結果,在長達22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對3365名年齡段在35-64歲之間的參與者進行資料調查。
研究者從生活方式、維生素補充、大蒜補充劑、胃病、胃癌資料等方面綜合對比中得出結論:吸菸會增加胃癌的病發風險,而補充大蒜或許可以降低胃癌死亡率。
1、吸菸是胃部的頭號“殺器”
研究資料顯示,吸菸者比不吸菸者增加了72%的胃癌病發率和101%的死亡率。此外,這種現象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中更加突出,感染者的抽菸行為,會給自己增加88%的胃癌病發風險和115%的死亡率。
科學研究發現,菸草燃燒時會產生4000種以上有害物質,其中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的有害物和胃黏膜接觸時,會產生強烈刺激,使得胃黏膜缺血、缺氧,造成損害,其次菸草含有的氮氧化物在人體內會形成的致癌因子,比如:亞硝酸基正尼古丁。
2、補充大蒜或能降低胃癌死亡風險
此外,研究還發現,補充大蒜或許可以讓不飲酒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減少67%,且效果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中更為突出。對此,研究人員認為這其中很大的功勞要歸於大蒜的一種成分——烯丙基硫化合物,這種物質可透過抑制致癌物的活化、調節致癌物的代謝、抑制與致癌物的DNA加合物的形成等機制來起到積極的抗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烯丙基硫化合物實際上是由大蒜中含有的極其微量的大蒜素分解而來,而研究中使用的也多是大蒜素補充劑。天然大蒜即便經過處理能夠產生的大蒜素也不多,人們想要透過單靠吃大蒜來達到顯著的抗癌效果並不實際。因此,不要神化了大蒜的“抗癌效果”,平常心對待,適量攝入即可。
二、胃癌防治還需抓住三個重點
雖然上述研究給抗癌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想要達到好的防癌效果,還需關注其他方面的防癌措施。
1、規避致癌因素
目前認為,胃癌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其中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遺傳、環境及飲食因素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I類致癌原,與胃癌關係密切。而長期攝入醃製食物、煙燻食物、黴變食物以及攝入食鹽過多均可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
此外,10%的胃癌患者有遺傳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發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出2-3倍。而如果胃部已經有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或者異型增生等病變,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健康的飲食以及不良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向胃癌轉變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所以,預防胃癌,首先要注意規避以上致癌因素,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積極干預慢性疾病,高危人群也要做好防範措施。
2、症狀發現
便血或嘔血:胃部腫瘤的生長往往是從炎症、病變開始的,病變部位常伴隨著慢性出血或大量失血,因此胃癌早期患者常會有出血症狀,同樣也因為胃部出血時間久,出現在嘔吐物、糞便中時常呈現出暗紅色、褐紅色,甚至是黑色。
胃中持續疼痛:胃部腫瘤引起的癌痛往往是持續性的隱痛,也因此容易被忽視,如果有胃病,但是胃部出現疼痛規律的變化,比如飯後痛變成睡覺疼就要注意了。
提示:藥物無法緩解的胃痛最危險!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腫瘤的生長會大量消耗人體的能量,而且胃部本身和消化有關,消化功能減弱,也會對體重起到加成左右,因此不明原因的體重減少要警惕起來。
腹脹、腹瀉和便秘:胃部腫瘤侵佔胃部空間,就會造成一種“虛假的飽腹感”,同時由於腫瘤分泌物和病變部位的影響,患者腸胃不適,出現便秘、腹瀉等症狀也是常見症狀。
3、高危人群篩查
生活中,胃癌高危人群要比普通人更加危險,受到胃癌的威脅性更大,因此要提早防範,心中有數,年齡超過40歲,只要符合其中一條就算是高危人群,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慢性胃病(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部手術病史、惡性貧血等)、胃癌家族史(一級親屬,如:父母兒女等)、不良飲食(高鹽、醃製品、吸菸酗酒等)、胃癌高發地區等等。
高危人群即便自身沒有症狀,也應該定期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篩查、早治療,將胃癌扼殺在搖籃裡,切莫大意。
篩查胃癌可以透過5種方式,分別是胃鏡、早期胃癌三項、血清腫瘤標誌物、血常規、大便常規等,其中胃鏡是胃病檢查的“金標準”,可以作為篩查首選,如果檢測異常,可以用其它方法輔助確定病情。
三、提醒:4個習慣很傷胃,勸你別做了
1、過度飲酒
臨床資料顯示,三分之一以上的胃癌患者都有酗酒習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主要就集中在腸胃和腎臟,酒精分解後產生的乙醛會刺激和損傷到胃黏膜。
提示:空腹飲酒最傷胃,如果無法戒酒可以透過酒前吃一點肥肉吸收酒精和牛奶也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2、高鹽飲食
大量的鹽攝入會對腸胃產生刺激,傷害到胃黏膜,短時間的高鹽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或許可以負擔,但是長期高鹽攝入就是和身體作對,造成的損傷會增加萎縮風險。
提醒:飲食要少鹽少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健康人群每日鹽的攝入不超過6克。
3、暴飲暴食
每個人的腸胃消化能力都是一定的,腸胃的吸收消化也有一定的平衡規律,因此短期內不管是暴飲暴食還是突然絕食少食都非常傷胃,尤其是胰腺在大量食物刺激下不停分泌出消化液,會引發胃脹,患者可能患上胃擴張、胰腺炎等疾病。
提示:飲食要節制,少食多餐最健康,面對十分喜愛的食物透過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降低食慾也不錯。
4、濫用藥物
如果說食物過多會刺激腸胃,那麼藥物濫用就是“殺死”腸胃了,人體對藥物的反應最為敏感,如果長期濫用藥物,對腸胃的刺激和損害是難以想象的,比其它物質的損傷更嚴重。
提示:藥物服用,要遵照醫囑,不可擅自服藥,更不要私自改變劑量。
總結:癌症雖然是現代醫學史上難以攻克的難題,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對腫瘤也不再是一無所知。儘管現階段人們還沒有徹底揭開腫瘤的神秘面紗,不過在防癌、抗癌、篩查等方面無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謠零零計劃##健康過大年#
參考資料:
[1]《22年中國人群隨訪揭示:吸菸可使胃癌死亡風險翻倍,長期吃大蒜可起到預防作用》.生物探索.2020-08-18
[2]《這樣胃痛可能是胃癌!胃癌的6個典型症狀要記住》.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21-04-20
[3]《上腹隱痛一個月,35歲男士被查出胃癌!這個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浙江省人民醫院.2021-10-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