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章中有記載:“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國家就像烹煎小魚一樣,若總是翻來翻去,則會擾民。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小鮮”不是魚,是地球上儲量最大的---南極磷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南極磷蝦的儲量在6.5-10億噸,憑藉如此龐大的數目,南極磷蝦成為人類的“海上糧倉”。
❶
南極磷蝦究竟有多珍貴?
南極磷蝦附屬於磷蝦科,是一種無脊椎動物,這種蝦圍繞著極地分佈,廣泛存在於南冰洋,而分佈密度最高的地方則是在大西洋區域。
南極磷蝦的體型很小,成蝦的長度只有45-60毫米,最大的也只有90毫米,以群集方式生活的它們,最高可在每立方米的海水中群聚10000-30000只。
南極磷蝦高蛋白、低脂肪,礦物質含量豐富,是地球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因而被譽為“海上糧倉”。
很多國家想要從中“分羹”,只是南極磷蝦雖好,捕撈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極洲極端寒冷的捕撈環境,對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捕撈技術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❷
各國爭先捕撈南極磷蝦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日本、波蘭等國紛紛趕赴南極進行捕撈。前蘇聯憑著自身強大的捕撈技術,在當時捕獲了40多萬噸的南極磷蝦,成為了最大的獲利者。
在70年代-80年代這10年間,南極磷蝦的捕撈量快速攀升,尤其1982年,全球捕撈總量到達巔峰,總產量達到了52.8萬噸。在這當中,單是蘇聯的捕撈量就高達49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93%。
後來日本以每年約6-7.5萬噸的捕撈量成為世界第一位,到了2007年,挪威從日本手中接棒,以每年捕撈量35萬噸的產量,成為全球南極磷蝦捕撈量第一,相當於全世界磷蝦捕撈量的總和。
而中國也在2013年加入南極磷蝦的捕撈隊伍,由於當時的捕撈船比較落後,捕撈數量只有3萬噸左右。但到了2016年的時候,我國的捕撈數量就達到了6萬噸。
為了提高磷蝦的捕撈數量,2019年我國聯合設計了“深藍號”捕撈船,這艘船長114.88米、寬21米、深12.5米,採用連續甭捕撈技術,年捕蝦量可達9萬噸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南極號”捕蝦船也在推進當中,屆時我國捕蝦量有望超過10萬噸。
❸
10億噸磷蝦可供14億人吃多久呢?
事實上,這10億噸磷蝦不能被人類獨享,在人類捕撈南極磷蝦前,藍鯨、長鬚鯨、企鵝、海豹和許多魚類早已把它當做重要食物來源。
據統計,海豹每年吞食的磷蝦重量可達10000萬噸,而鬚鯨每年消耗磷蝦的總量則高達4000萬噸,所以如果不對人類的捕撈量進行限額,勢必會對南極磷蝦的的生存造成威脅。
據此生物學家們估算,為了保護南極洲海域的生態平衡,每年磷蝦的捕獲量不能超過5000萬噸。人們為了獲取足夠的蛋白質,把目光投向了南極洲,但慫叔認為養殖比捕撈更重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