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這件事情很難,但是有人一直在做,感謝負重前行的科普人!
科普為什麼很難?
首先,科學裡面總會有一些需要知識鋪墊才能懂的專業名詞,比如以下這一段:
星際塵埃廣泛存在於宇宙之中,過去我們知道演化到晚期的恆星會產生大量星際塵埃,但是有研究表明超新星爆發也能產生大量星際塵埃,因此我們開始考慮超新星爆發的遺蹟。
這就是專業人士使用術語和普通民眾交流的狀態。每當他丟擲一個術語,就像是給我們傳了一個壓縮包,卻沒給我們裝解壓縮的軟體。
其中還存在一個思維誤區:「知識的詛咒」。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掌握了一種知識,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沒有掌握這種知識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大家在平時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時候,不論是給自己的小侄子輔導功課,還是教自己的朋友開車,或者是帶公司的新人,免不了有一個時刻,你會感覺,這件事情我已經講得那麼明白,怎麼你還是不會呢?
這個時候,就是「知識的詛咒」。
我想科普需要進行知識鋪墊,才能聽得懂名詞,需要帶入科學家的視角才能跟得上思路。
我想也許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科普,科學界充滿了敘事,科學不應該恐懼講故事,而是需要正確的敘事方法,用簡單有趣的語言來解釋有乾貨的科學。
任何事物,它的價值都分為兩面,第一個是實際價值,第二個叫認知價值。
實際價值,就是它到底是什麼?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土豆富含澱粉,客觀存在,誰也改變不了。
而認知價值,指的是,在你心裡,你到底把它當成什麼。比如土豆到底是妖魔化的茄科毒物,還是餐桌上的美食。
故事改變的,就是認知價值。
敘事,或者說講故事的能力,不靠先天智慧, 而是像肌肉一樣,靠的是後天的訓練。經過反覆訓練,你的敘事意識才變成技能,最終變成一種直覺。
講故事,是傳播任何資訊的最棒的方式。科學不例外,科學從來也離不開講故事。講故事不等於編造故事,一個好的故事,精確、充滿細節、引人入勝。
今天是除夕,感謝努力工作,默默負重前行的科普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