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錢玉娟 “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這句話背後,有太多創業者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胡祚雄。
雖然是材料學專業出身,胡祚雄卻一頭扎進IT行業創業,一干就是17年。這位凌雄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雄技術”)的創始人,從當年的華強北三尺櫃檯裡走出,帶領團隊逐步將業務覆蓋至全國。
凌雄技術從二手電腦組裝與批發銷售做起,後轉為提供電腦租賃業務,得益於胡祚雄較早地捕捉到了IT辦公裝置租賃市場的潛力機遇。在轉型推出小熊U租品牌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TOP100榜單中近96%的企業,都成為了胡祚雄的B端客戶。
市場規模效應下,小熊U租還深受資本青睞。在過去的3年時間裡,完成了8輪融資,背後的股東既有騰訊、京東、聯想等巨頭的身影,還不乏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財政部旗下新興產業基金等政府基金注資。
如今的小熊U租,雖是深圳一家年營收破10億元規模的龍頭企業,但胡祚雄有更為長期的規劃:不單單做國內IT辦公裝置運營行業的弄潮兒,還要憑藉全生命週期的閉環服務模式,為客戶企業“減負”,讓它們更為高效地實現輕鬆辦公。
創業選擇
上世紀90年代末大學畢業後,胡祚雄進入了湖南老家的一個國營事業單位。在體制內工作穩定的他,得知幾個“北漂”的同學在中關村做電腦銷售生意,風生水起。
在萌生了下海經商的念頭後,胡祚雄將目的地選在了深圳。
儘管已經是千禧年後,“進深圳還得辦邊防證。”儘管南下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但胡祚雄沒猶豫,揹著行囊就來到了華強北,自此,人生軌跡發生變化。
成為一名“深圳客”三年後,胡祚雄於2004年建立了凌雄技術,在華強北專門做電腦裝置的組裝和批發銷售生意。
在賺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後,胡祚雄沒止步於此,他將櫃檯、資源等複製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幾個大城市,“北京鋪了兩個,上海有四個”。
也是偶然的機會,一個來深圳參加2006年高交會的企業客戶,找到胡祚雄,“小公司,需要十幾臺電腦,也就會議前後共一週時間。”
沒做過租賃生意的胡祚雄,算了一筆賬:客戶只要花5萬塊錢的押金把電腦租下來,一週後原封不動地還回來時,退還押金後只需支付5000塊錢的租金。“我可以把電腦拿去批發賣掉,還沒什麼損失,客戶也覺得划算。”
自這次生意後,大約兩年時間裡,胡祚雄收到不少要參與會議的客戶發出電腦短租的需求。“像361或美特斯邦威這樣的鞋服類品牌,要舉辦經銷商訂貨會,就會有臨時的裝置租賃需求。”胡祚雄將時間點拉回至2008年,彼時的凌雄技術在全國的二手電腦組裝、批發銷售領域,已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客戶對電腦短期租賃的需求驅動下,胡祚雄決定向IT辦公裝置租賃市場進行業務轉型。
要知道,當時國內並沒有太多人看好IT辦公裝置租賃,能發展成為一條長期且穩定的賽道,胡祚雄能堅定下來,得益於一次美國之行。
2013年,胡祚雄應IBM邀請前去美國考察。當時令他驚訝的是,不只是IBM、谷歌這樣的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包括富國銀行、可口可樂這樣的金融、消費服務型大企業,它們的IT辦公裝置都採用的是租賃方式。“這一模式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竟高達超50%。”不僅如此,胡祚雄調研發現,該模式在歐洲的市場滲透率甚至超過了60%,與之相比,國內的辦公裝置租賃市場則剛起步,多是中小型企業或創業公司因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需求IT裝置租賃。“國內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僅為5%左右。”胡祚雄都能想象得到,未來IT裝置租賃模式會有很大的市場拓展空間,並且,比會議場景下的短租需求,更具規模和發展潛力的,正是長租所面向的辦公租賃市場。
產業閉環
在凌雄技術步入租賃行業時,胡祚雄身後已有一支近百人的團隊,常年與電腦裝置打交道,讓他們對機器的殘損價值,有核定能力且形成了一定的標準。
胡祚雄告訴記者,轉型後從不擔心客戶提出的臨時短租需求,只是,在服務場景中,團隊是否提前做好風險防控,他踩過“坑”。
分享起“過去做短租業務時犯下的錯誤”,與凌雄技術在行業裡首創的“免押金租賃”規矩脫不開關係。這本是一個利好,卻讓一位廣州的客戶鑽了空子。“他租賃了幾百臺電腦,100元/臺/月,一個月下來大概3萬塊錢。”胡祚雄講述,這個客戶在後來不斷要求增加裝置,租金照樣按月付,等到期後才發現,“客戶把電腦租過去後,轉手賣掉了。”
風險最終由凌雄技術承擔。當時,國內風控體系不完備,企業資料、資料也並不像現在,可以透過相關企業資訊查詢平臺獲得。前車之鑑,在與客戶達成合作前,胡祚雄和團隊多會對企業的真實規模、需求量級做考察和比較。
對於凌雄技術的未來發展,胡祚雄認為最緊迫和必要的便是,投入資源、力量,成立了專門的風控部門,“死磕風控。”令他欣慰的是,集中大量的資料和模型,團隊建立了一個智慧風控的公共體系,“壞賬率幾乎不到1%,提出需求合作的企業,幾乎能做到秒批授信。”
在胡祚雄看來,這也是如今小熊U租,可以成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示範平臺的關鍵所在。
團隊投石問路,摸索前行下,品牌也在進化。2013年,意識到“分時租賃”的規模有限,胡祚雄決定將業務拓寬至長租,後以小熊U租的品牌形象全面打向了市場,服務覆蓋的企業客戶也從中小型企業,逐步擴至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
不過,客戶並不只是有租賃的需求,“有時找我合作,是希望我幫他們收走電腦。”胡祚雄以某世界500為例,小熊U租回收電腦裝置後,對方又提出了手機和平板裝置的租賃需求。
於是,為了拓寬業務產業鏈,凌雄技術在2017年成立了回收公司小熊U享,在與二手行業合作的基礎上,自身也涉足電腦回收業務。同時,在IT辦公裝置品類上,也做到了全品類覆蓋。
這樣一來,胡祚雄與團隊直接圍繞企業日常辦公場景,構建起了一個“租賃+回收”的閉環服務模式。
另外,針對企業運營中存在的技術服務響應緩慢、辦公裝置效率低下、資產閒置靈活性差等痛點,小熊U租還會協同旗下的小熊U服、小熊U管家等提供技術服務、資產管理的SaaS服務等覆蓋全生命週期的解決方案。
據胡祚雄介紹,小熊U租還可以對客戶進行智慧選型、反向定製等裝置最佳化。“像針對客戶的財務部門,電腦的數字鍵殘損率高,我們在供應時就可以對數字鍵盤加以升級或高要求。”
在PC廠商中領跑的聯想,曾給小熊U租如下定位——“一個最大的客戶,一個最好的合作伙伴。”胡祚雄對此的理解是,當聯想將電腦賣給小熊U租,裝置便成為後者的資產。“當小熊U租將裝置租出去運營時,也會讓企業客戶快速地去使用和更新裝置,這就讓我們與PC廠商間形成了一定的合作關係。”
長期主義
經歷了一個月的等待,經濟觀察報記者在12月初採訪到了胡祚雄。他在此之前,一直忙著與團隊在華中總部舉行的2021年年終戰略總結大會。
為期一週的封閉討論中,除了交出小熊U租過去一年的“成績單”。胡祚雄還看重,“團隊要在這一次會上弄清楚2022年的規劃,甚至未來3-5年的規劃。”他認為在做好糾正和調整後,接下來的重點便是戰略落實和抓地部署。
在胡祚雄的創業理念裡,“長期主義”是必須堅持的。他告訴記者,自凌雄技術闖入租賃行業,到小熊U租在IT辦公裝置運營的賽道上領跑多年,競爭對手叢生,但在產業的優勝劣汰下,退出者也眾多。
“有很多人,倒在難以形成規模化,以及全產業鏈閉環的構建難題上。”胡祚雄還透露,也有同業最後毀於運營能力的欠缺。
面對整個IT服務市場上萬億的規模誘惑,胡祚雄覺得,要想進去“掘金”,團隊必須要形成競爭力。在最佳化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經歷時間考驗。期間,既要實現技術能力和模式的創新,“最艱難的一關是風控”。
誠然,國內IT辦公裝置運營行業日趨壯大,各參與者的終極目標,都是讓企業客戶輕資產。但對於“輕”的理解,胡祚雄認為,應該包括兩方面:既讓企業辦公沒有錢的困擾,還要在服務上做到輕鬆。
在踐行上述願景時,小熊U租雖然一直處於盈利狀態,還是會因為變得愈發“重”了,而讓內部存在資金壓力。
“每買一臺裝置,租金之外,兩年多才能收回成本。”胡祚雄坦陳,團隊也能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地做。但在戰略大方向下,要實現更快發展,融資便是必須要做的事。
從2018年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方式找到投資方後,至今3年時間裡,小熊U租接連拿下了8輪融資。
利潤不錯,為何還要頻頻融資呢?胡祚雄的答案落在了服務需求上。當錢袋子變得豐沛,團隊才可以大膽、快速地“上規模”,以及從內到外推進數字化轉型。
除了智慧化服務企業客戶,小熊U租也曾藉助SAP這樣的外部服務商,來實現自身的數字化。此外,胡祚雄還不忘補充在網際網路、數字化方面,具備優勢能力的高階人才。
技術高管的加入,讓小熊U租進一步彌補短板,驅動自身的轉型落地。胡祚雄透露,內部曾用了大半年時間,來打破過去傳統的經營與管理方式,讓員工接受內部組織的數字化變革,同時完成商城平臺、租賃業務賬單等系統的“線上化”建設,以及整體基礎架構的全面上雲。
今年9月,在工信部發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小熊U租在列。在胡祚雄看來,這份榮譽是對團隊“專注”於IT辦公裝置運營行業,深耕十餘載的一種肯定。
當然,對於企業的定位和戰略發展,胡祚雄認為,方向既清晰又準確,就是堅持長期主義,聚焦於我國IT辦公裝置運營產業,去進行商業模式和服務的多維度創新。他認為,這不只是利好小熊U租,包括被服務的企業客戶,“腳下的路,都會走得更踏實穩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