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大型戰略軍用運輸機,運20的出現不僅填補了我國在戰略運輸領域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運20裝備服役後,已經多次飛出國門在驗證自身洲際投送能力的同時,也為我國援助他國及時送去了溫暖。特別是在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發生火山爆發後,我國及時派遣兩架運20飛抵湯加,為其送去幾十噸的醫療援助物資,更是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情懷和運20的戰略運輸能力。
但是細看這次運20的飛行路線會發現,因為湯加本身國土面積較小,所以在這次火山爆發後,運20是沒辦法在返程時加註燃油的,所以運20從廣州起飛後在距離湯加650公里的鄰國斐濟首都蘇瓦提前加註了回程所需的全部燃油。這一點本來很正常,但是奇怪的是按照運20的設計載重航程來說的話,當運20載重量達到16.5噸時,其最大設計航程只有7800公里,但廣州到斐濟首都蘇瓦的直線距離都達到了8300公里,保守估計真實飛行航程至少達到了8500公里以上,那麼其為啥真實飛行航程比設計航程還遠不少呢?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不可思議,亦或者覺得駕駛運輸機和駕駛汽車一樣,實際航程的遠近和駕駛習慣和引數的標定有直接關係。比如汽車一箱油設計航程是800公里,但是大部分人在油表不斷閃爍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多行駛幾十公里一個道理;又或者和駕駛習慣有直接關係,比如有的駕駛員習慣暴力駕駛,那麼一箱油行駛的距離肯定不如一路平穩駕駛的飛行員行駛的距離遠一個道理。
當然這種說法沒錯,但是運20這次能夠飛行距離比設定的還遠,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兩大原因:
一、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運載火箭發射衛星時,如果火箭自西向東發射,在起飛重量不變的情況下,載重量要比向其他方向飛行大;或者是在起飛重量一定的情況下,更為節省燃料呢?這主要是因為地球是由西向東旋轉的,將火箭由西向東發射時,可以利用地球的慣性,大大節省燃料和推力、或者提升發射重量。
同樣這次運20從廣州飛往斐濟首都的實際飛行距離超過設定距離,也和火箭發射有一定關聯。因為運20從廣州飛往斐濟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地從低緯度飛向赤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運20同樣可以享受到地球自西向東旋轉時所帶來的優勢。因為其飛行過程中地球的自轉賦予了運20更大的加速度優勢,所以其可以在更低油耗的情況下,飛行速度更快,滑翔距離更遠,所以其實際飛行航程比預定航程更遠這也是原因之一。
二、航空器在大氣層內實際飛行距離的長遠除了和航空器自身的氣動設計和飛行油耗高低有直接關聯外,更和飛行時的氣候變化有直接關聯。
每年的一月底到二月中旬,靠近赤道附近的氣壓團和風帶方向會有所變化,主要表現為靠近赤道的低壓帶更靠南一些,同時赤道兩側的風帶方向會朝著赤道方向吹,且都是從東往西吹的東風。
那麼對於運20而言,在其飛往斐濟的過程中,因為飛行越來越靠近赤道,且大部分飛行路線都在赤道附近,所以藉助1月底赤道附近的東風優勢,在運20快要接近赤道的前半程中,雖然受東風影響航程的提升幅度不是很明顯,但是當運20飛往斐濟、繞過赤道後的後半段航程中,受赤道附近東風的影響,此時東風賦予了運20更大的迎風速度,增加了運20的飛行升力,那麼對於運20而言,在升力更大的情況下,運載相同物資時,其推力輸出肯定更小、也就更為節省燃油,航程也就更遠。
所以運20為啥從廣州飛往斐濟的過程中,實際飛行航程能夠比設定航程更遠呢?就是因為其飛行過程中,除了享受到地球自轉賦予其更快的加速度優勢外,還有就是受赤道附近東風的優勢,運20的飛行過程中享受的升力更大、更節省燃油,所以實際飛行航程比設定航程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