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提到傘兵,大家可能會想到在二戰初期屢建奇功的德國傘兵,也會想到在巴斯托尼身陷重圍卻依然對敵人的勸降不屑一顧的美國傘兵,還會想到多次深入敵後作戰的英國傘兵,而對於義大利傘兵,由於義大利在二戰中的一系列迷惑操作,鮮少被人關注,但事實上,義大利傘兵同樣是一支精銳部隊,其戰鬥歷程與其他幾國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還得到了一向喜歡嘲笑義大利的敵人英國人的尊重。
雖然義大利在二戰中大多數方面都是處於落後地位的,但它卻是軸心國中最早研究空降戰術並組建空降部隊的國家,早在1938年3月,當時的利比亞總督伊塔洛·巴爾博空軍元帥組建了義大利第一支傘兵部隊——第1利比亞航空步兵營,該營人員來自陸軍和空軍的志願者,但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利比亞籍阿拉伯人,空軍還在本尼託堡設立了義大利第一所跳傘學校。
但是這一切墨索里尼是不知情的,因此這支部隊的地位十分尷尬,而且他們還缺少一些必要的裝備——比如鋼盔和跳傘靴,而這些都是保障跳傘安全的首要物品,因此說服這些來自殖民地的居民心安理得地從上面跳下去成了一件難事,甚至比普通義大利士兵變得勇敢起來還要困難得多,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1940年5月23日組建的第1利比亞國民傘兵營上。1941年1月,這些部隊被作為步兵,部署在德爾納參加防禦,結果被從埃及一路追擊而來的英軍悉數殲滅。
隨著德國傘兵在閃擊西歐的行動中大發異彩,世界範圍內的一波“傘兵熱”來臨,義大利陸軍也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傘兵部隊,他們的兵員都來自於義大利王室的皇家憲兵,其中,第1皇家憲兵傘兵營於1940年7月1日正式組建,這支部隊於1941年投入北非戰場。
義大利傘兵的成長非常迅速。不久後,本尼託堡傘兵學校就在義大利本土的塔爾奎尼亞開辦了分校,其教職人員後來成為組建日後名聲大噪的“閃電”師的基石。第二所傘兵學校在義大利本土的維泰博正式成立,在他的基礎上組建了另一個師——“雨雲”傘兵師。第三個傘兵師“颶風”師也在醞釀之中,但由於1943年義大利向盟軍投降,這一計劃最終流產。
義大利傘兵的第一次實戰發生在“羅盤行動”期間,約有一個傘兵營被空運到昔蘭尼加阻擊英軍的追擊,掩護崩潰的利比亞集團軍撤退。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是也遭到了慘重的傷亡。
1941年4月,在德軍奪取克里特島之前,義大利第1傘兵團(下轄第2、第3、第4傘兵營)接到了奪取希臘凱法利尼亞島的任務。1941年4月30日,第1傘兵團第2營的兩個連乘坐SM-82型飛機起飛從加拉蒂納機場起飛,直撲凱法利尼亞島。
義大利傘兵在凱法利尼亞島成功空降,兵不血刃地解除了島上一個營的希臘駐軍和約400名警察的武裝。第二天,這些傘兵又乘坐搶來的希臘漁船登上了附近的另外兩座島嶼。5月5日,義大利步兵部隊替換第2營進駐凱法利尼亞島,意軍的第一次空降戰鬥以成功結束。
1941年9月1日,義大利軍隊的第一個傘兵師——第1傘兵師成立,起初該師包括有第1傘兵團(下屬第2、3、4傘兵營)、第2傘兵團(第5、6、7傘兵營)和第8傘降爆破營。1942年,新成立的第3傘兵團(下屬第9、10、11傘兵營)和第1傘降炮兵團也加入該師。新成立的義大利傘兵師一直在為奪取地中海的十字路口——馬耳他島進行訓練,不過隨著戰局的發展,他們最終被調往北非戰場。
1942年8月,第1傘兵師被調往北非作為地面部隊參戰,這個師被重新命名為第185“閃電”傘兵師,這個名字來自拉丁箴言,意為“自天而降的閃電”。其下屬的第1、第2、第3傘兵團和第1傘降炮兵團分別更名為第185、第186、第187團及第185傘降炮兵團。為了組建新的傘兵師,第185傘兵團和第185傘降炮兵團後來被調回義大利,“閃電”師就成了一個只擁有2個團的輕裝傘兵單位,全師總計只有5000人,兵力也就相當於一個加強團。
第185“閃電”傘兵師來到非洲後的第一戰便是阿拉姆哈勒法戰役,該師擔任防守任務。面對英軍的進攻,義大利傘兵表現得異常頑強,他們不但守住了陣地,而且還展開了一系列偷襲行動。在偷襲中,第185“閃電”師的官兵不但繳獲了大量物資,甚至還俘虜了第6紐西蘭旅旅長克利夫頓·赫伯特准將。
1942年10月23日,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打響,第185“閃電”傘兵師作為德意裝甲集團軍的一部分被部署於戰線南翼,承受英軍的猛攻,在長達15公里的陣地上該師只有80門火炮,是當面英軍的五分之一。該師的兵力也只有英軍的十三分之一,裝甲車輛數量更是隻有英軍的七十分之一。
儘管處於這樣的絕對劣勢,“閃電”傘兵師仍然鬥志高昂地迎擊來襲的英軍,用燃燒瓶與手榴彈等近距離武器與英軍坦克展開肉搏,擊毀了近百輛英軍坦克,還擊斃擊傷敵軍一共數千人,隆美爾元帥在11月1日給妻子的信中曾寫道:“‘閃電’師是我方最優秀的部隊之一”,就連作為敵人的英國BBC廣播電臺都評論道:“‘閃電’師殘餘官兵的抵抗已經超過了每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極限。”
11月3日,隨著德意軍隊的最終失敗,“閃電”傘兵師被迫開始徒步西撤,由於沒有任何運輸工具,武器、彈藥、飲水等補給物資也都消耗殆盡,“閃電”師不可能逃得出機動能力遠高於自己的英軍的包圍,英軍對這支和以前碰到的完全不一樣的義大利軍隊十分敬佩,曾經數次勸降“閃電”師官兵,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們是“閃電”師!
11月6日,“閃電”師殘部被英軍坦克追上幷包圍,在打完了子彈後,軍官下令破壞所有武器,靜候英軍的到來,這些人最後被全部俘虜,該師一些孤立的小單位一直抵抗到11月11日,也有一些零星人員僥倖隨德意志非洲軍團撤離,但這些人加起來也只有306人,還不到平時的一個營。
與義大利傘兵的這場較量給英國人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與“閃電”師對陣的英軍第44步兵師師長休斯將軍說過:“我的軍旅生涯中還從未遇上像閃電師這樣的對手。”英國首相丘吉爾在阿拉曼戰役勝利後在倫敦的一次演說中特別提到了第185閃電傘兵師,並稱贊它為“沙漠雄師”。
“閃電”師殘部隨大部隊撤到了突尼西亞,在獲得了義大利調來的一些後備增援後,這支部隊被改編為一個戰鬥群——“閃電—突尼西亞”戰鬥群,繼續在北非作戰。1943年4月,在突尼西亞的泰克魯奈山戰役中,這些部隊被全殲。此外,該師的一部分人員被德國第4傘兵師吸收,一直戰鬥到戰爭結束。“閃電”傘兵師在二戰後被重建,至今仍是義大利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繼“閃電”師之後,義大利陸軍又在1943年組建了第二個傘兵師——第184“雨雲”師,這支部隊是以從北非調回的“閃電”師第185團為基礎組建的新部隊,“雨雲”師雖然名氣不大,但要論戰鬥力,也不比自己的前輩“閃電”師差多少,“雨雲”師建立後,先後參加了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圍剿和西西里島的戰鬥,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前夕,雨雲”傘兵師被派往撒丁島,那裡的瘧疾幾乎摧毀了這支部隊。
投入同盟國陣營的義大利南方軍重建了“雨雲”傘兵師(命名為第183“雨雲”傘兵師),並派遣其參加了對德軍和北義大利軍的戰鬥。但也有一支“雨雲”獨立傘兵營加入了軸心國陣營,在德軍第4傘兵師的麾下繼續對盟軍作戰。
1943年9月23日,被斯科爾茲內從大薩索山救出的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小城薩羅宣佈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以下簡稱為北義大利),自任元首兼外交部長,同南部的義大利王國政府分庭抗禮。北義大利的正規軍包括陸軍、空軍、海軍及共和國國家衛隊(前身是臭名昭著的黑衫軍),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傘兵部隊。
北義大利陸軍下轄的三百五十多人的“雨雲”獨立傘兵營實際上隸屬於德軍第4傘兵師,他們於1944年1月被投入到抗擊從安齊奧登陸的盟軍的戰鬥中,1944年2月,羅馬以南的戰鬥越來越激烈,內圖諾戰線的義大利傘兵潛入海岸一帶的小鎮廢墟,用從德軍處獲得的MG42機槍與手榴彈進行了猛烈的反擊,給美軍的登陸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迫使其暫時撤退,儘管此次反擊戰果斐然,但自身也遭受了高達70%的人員傷亡。
北義大利空軍組建了由3個營組成的“閃電”傘兵團,北義大利海軍則編成了一個“傘降蛙人營”,這支部隊由有海軍陸戰隊從軍經歷的志願者組成,由於志願者大量湧入,傘降蛙人營的兵力超過了1400人。北義大利的這些傘兵部隊將和德軍並肩戰鬥到義大利戰役結束。
北義大利共和國國家衛隊則擁有300人的“馬紮瑞尼”傘兵營,這支部隊從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一直在帕多瓦平原執行清剿義大利游擊隊的任務,最後和德軍一起向盟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