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當天晚上,丘吉爾發表演講支援蘇聯,英蘇之間逐漸結成了軍事同盟,共同對抗德國。7月18日,斯大林第一次向英國提出開闢第二戰場,但當時的英國根本沒有力量獨自開闢第二戰場。作為補償,英國給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來支援蘇聯抗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8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正式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1月1日,同盟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成立,盟國還確定了對法西斯總戰略:“先歐後亞”,先打敗德國,再對付日本。
美國的參戰在短期內並沒有扭轉戰爭局勢,同盟國在各條戰線都在經歷著失敗:歐洲戰場,納粹德國佔領了幾乎佔領整個歐洲,並侵入到蘇聯腹地;北非戰場,隆美爾的坦克逼近埃及;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節節勝利,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和太平洋的一些島嶼,法西斯勢力在此時仍然佔據優勢。
1942年夏季,進行修整和補充過後的德國軍隊在蘇聯南部發起了進攻,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斯大林要求丘吉爾立即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聯的壓力。然而,此時的英國和美國也面臨著巨大壓力,丘吉爾以英國和美國尚不具備大規模登陸的實力加以婉拒。但是迫於形勢,怕蘇德和談,丘吉爾決定在法國沿岸發動一次奇襲,吸引德軍的注意力,緩解蘇聯的東部壓力。同時,也希望透過實戰試驗新裝備,獲取兩棲登陸作戰的經驗。
英軍聯合作戰司令部迅速展開討論,在蒙巴頓將軍主持下,制訂了在法國西部襲擊德軍的計劃,命名為“戰馬”計劃。
英軍原定於7月4日實施“戰馬”計劃,英國部隊已經於7月初在懷特島港口集結,但是因為天氣不好,進攻日期改為了7月8日。但是在7月7日,準備出發前往德國“大西洋壁壘”偵查的英國艦隊還沒出發,就被德國飛機發現了,德軍對英國軍艦隊發動了狂轟濫炸,此項計劃只得取消。
於是英軍在蒙巴頓主持下又制訂了代號為“慶典”的作戰計劃,由加拿大步兵和英國陸軍組成英加聯合特遣隊,在法國港口小鎮迪耶普展開一次登陸戰,作戰的直接目標是摧毀德軍的防禦工事,並抓獲一些俘虜,獲取軍事情報,並不苛求在法國站穩腳跟,只是做做樣子給蘇聯看。
迪耶普小鎮處於英吉利海峽的最窄處,進攻路線短,而且處於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的半徑範圍之內,這是英軍選擇此處的理由。
登陸部隊總兵力6100多人,包括4963名加軍官兵、1000名英軍敢死隊員和50名美軍觀察員。為了此次行動,英國皇家空軍特地抽調了74個飛行中隊為此次行動提供空中支援,由加拿大第二步兵師師長羅伯特少將負責統一指揮,計劃於8月19日發動奇襲。
8月18日晚,英國艦隊載著登陸官兵悄悄向迪耶普進發。盟軍希望能悄悄完成登陸行動,然而不幸的是,一陣激烈的炮聲使盟軍的希望落了空。
一支由潛艇護送的德國船隊正沿著海岸自東向西航行,在昏暗中撞上了由23艘登陸艇組成的英國第三突擊隊,德軍潛艇發射照明彈後,向英國炮艇猛烈開火,英國炮艇遭到重創,23艘登陸艇也被打散。駐守迪耶普的徳軍接到警報後,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德國空軍和英國空軍也隨即展開激戰。就這樣,迪耶普登陸行動由奇襲變成了強攻。
盟軍計劃的進攻分為兩波,第一波包括兩個團和30輛坦克:第二波由一個營和14輛坦克組成。但是由於已經被德軍發現,德軍岸炮早已做好了準備迎接他們的敵人。
第一波登陸的部隊在德軍火力網中向前猛衝,最後只有三輛坦克透過海灘,衝破德軍陣地。一些加軍士兵與三輛坦克配合,打死了一些德軍,還擊毀了幾門反克炮,但坦克炮彈打完後,德軍展開猛烈反擊,不得不退回海灘。在海灘進攻受阻時,旗艦“卡爾普”上的登陸部隊總指揮羅伯茲少將對發生在海灘上的慘劇一無所知,上午7時,羅伯茲獲知加軍一部進入迪耶普後,誤以為加軍已經控制整個迪耶普鎮,於是下令第二波登陸部隊上岸,這批部隊上岸後立刻遭到猛烈打擊,傷亡慘重。
羅伯茲少將對這些情況仍然不清楚,8時30分,他又派出最後一支預備隊一皇家海軍陸戰隊,進行最後的進攻。德軍的炮彈和子彈雨點般落在陸戰隊的頭上,海灘被鮮血染紅,營長菲利普斯少校知道成功登陸已不可能,當即命令登陸艇返航,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厄運。直到中午時分,部分陸戰隊員撤回,羅伯茲這才知道海灘上傷亡巨大,作戰已經失敗,只好下達撤退命令。
在這次迪耶普登陸作戰中,加拿大部隊損失3363人,英軍傷亡247人,約有2200名盟軍官兵被俘。英國海軍損失驅逐艦1艘、登陸艇33艘,死傷50人,英國空軍損失飛機106架,坦克30輛。德軍損失較輕,傷亡591人,損失飛機48架。
迪耶普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戰略上迫不得已進行的一次小規模的登陸作戰,從1942年8月18日晚10時始,至8月19日13時止,歷時15小時。迪耶普登陸戰役作為盟軍開闢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的一次悲壯預演,雖然以慘敗收場,但為盟軍後來在北非、西西里,諾曼底大規模登陸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