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海潮,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高階研究員,前大使
目前俄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俄是在為生存而戰,已做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勢。美答應就俄所提條件進行談判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現,但不會輕易讓步,更不會改變既定戰略。俄美爭鬥短期難有結果,歐盟絕不願對自身安全置身事外。馬克龍話已出口,後面必會有所行動。國際局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方興未艾。
繼1月10日俄美副外長級日內瓦會晤,以及隨後的俄與北約和歐安組織接觸之後,俄美外長如期於1月21日在日內瓦會晤。被歐洲輿論分別描述為“以冷酷著稱”的布林肯和“以語言犀利聞名”的拉夫羅夫,表演1月10日開始的美俄危機雙人舞的最後一曲。美俄會晤以副外長級別開始,以外長級結束。
1月10日的副外長級談判長達8小時,21日的外長級談判僅為一個半小時。布林肯在柏林已放出話來:“我們面臨的問題極為複雜,解決需要時間。我並不期待在日內瓦解決。”“美俄需要相互理解,首先是俄要使緊張局勢降溫。”俄方反覆強調並不希望與烏開戰,只是要求解決北約強化軍力部署威脅俄安全的問題,且須有書面保證。
在蘇聯解體30週年之際,俄羅斯出於對自身生存、安全和發展三大權利的戰略考慮,分別向美國和北約發出《俄美安全保證條約》和《俄聯邦與北約成員國安全保障措施協定》兩份檔案,美歐媒體稱之為“最後通牒式正式函件”。俄是在美步步進逼,俄忍無可忍之際提出“安全保障協議”文字的,明確要求北約“停止東擴”、不在俄周邊部署戰略武器和設立軍事基地、“排除烏克蘭入約可能”以及“放棄在烏克蘭、東歐、外高加索以及中亞的一切軍事活動”。
普京總統指出美國說話從不算數,只是厚顏無恥地欺騙,從對烏克蘭大兵壓境和切斷對歐盟部分天然氣供應的“實力地位”出發提出切身要求,既是被迫“以攻為守”,也是對美歐進行最後考驗。俄強勢反擊迫使美就對俄關係進行思考,拜登回稱“準備談判”,尚未交手便已處於守勢。這是冷戰後美國對外關係中從未有過的現象。
兩國外長會晤後會見記者。拉夫羅夫強調:俄從未威脅過烏人民,但是烏政府仇視俄且北約視烏為勢力範圍。若西方繼續無視俄合法擔憂,將會承受最為嚴重的後果。若美國積極回應俄方安全保障協議的條款,這些都可以避免。我們希望美方對俄方所提條款逐條予以書面答覆。
“我不知我們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當收到美方答覆後就知道了。”“元首峰會為時尚早。”布林肯回應:會談坦率且內容豐富,還將繼續。美將對俄要求做出書面回應。但俄需撤離10萬軍隊,以表示出沒有入侵鄰國的意願。“我們沒有希望今天取得突破,但瞭解對方的擔憂和立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北約當即表態,俄要求北約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撤軍的要求不可接受。
由此看來,俄美談判仍是徒費氣力,雙方只是當面向對方闡述既有立場,不僅沒有任何進展,而且還在放狠話。這一輪冷戰結束後俄與美及北約進行的“最認真、最坦率”的談判,更是“最激烈、最冷靜”的談判,卻是“最徹頭徹尾的聾子對話”。從目前透露的諸多資訊分析,短期內雙方都不可能從原有立場上後退,俄與美及北約在歐洲的戰略對峙態勢難有緩和。歐洲“戰雲密佈”狀態將會延續一段時日。
俄對與美談判從一開始就不抱希望。俄副外長格魯什科與美方會談後表示:若政治措施不足以消除威脅,俄將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反制,“用軍事措施擊退威脅”,“局勢惡化可能給歐洲安全帶來最不可預測和最嚴重的後果”。如果北約轉向採取遏制政策,使俄感受到切實的安全威脅,俄將採取反制措施。
針對美議員有關制裁普京總統的言論,俄回應稱“太過分了”,“對國家元首實施制裁,等同於斷絕關係”。俄在2008年對喬治亞進行軍事反擊,2014年使克里米亞“迴歸”,加快俄白聯盟程序,新近放話將在白俄部署核武器。俄決心已下,現引而不發,必要時定會以斷然措施捍衛國家安全利益。
面對俄在烏邊境陳兵十多萬“從實力地位出發”的從未有過的強勢要求,美深感意外之後只能接招。美國和北約雖然口頭表示願意談判,但仍故伎重演地宣佈俄要求不可接受,說俄對北約擴員沒有否決權,以及俄入侵烏將面臨極為嚴重的後果云云。美同時宣佈不會與俄發生戰爭。這是美國的一貫做法,即先把事情鬧大,挾裹和慫恿盟國衝鋒陷陣,自己坐收漁利,或在事態不可收拾之時先行抽身而退。至於盟國的利益和感受,“幹我甚事”?
美國務卿布林肯在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會晤前專程趕往柏林,召集德法英三個歐洲大國外長“對錶”,按照慣例“以壯聲威”。布林肯首先定調:俄在烏邊境部署重兵,意在重啟冷戰。俄必須先使局勢降溫。西方不能首創對俄退讓的先例。俄入侵烏將遭受最嚴厲制裁,西方將快速做出強烈反應。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加上一句:即使產生經濟後果也在所不惜,暗喻德國費盡心力建成而在美國壓力下遲遲沒有開通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此前已向美方表示,若俄進攻烏,將不會開通該管道。默克爾曾反覆強調該管道屬於商業專案,不應受政治原因影響。在對美進行“告別訪問”過程中,默克爾得到拜登當面承諾,美國將不對北溪2專案實施制裁。德國“交通燈”聯合政府在美壓力下逆轉立場,頗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味道。
2014年以來,北約對烏軍援已達140億美元。美國提供了大部分裝備,光導彈就運去200多枚。英國、波蘭甚至立陶宛都提供了武器,土耳其也出售了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衝突中使用的無人機。1月12日,美國中情局長威廉·伯恩斯秘密訪烏,與烏總統澤連斯基及情報官員討論“俄入侵”風險。布林肯在與德法英外長會晤和與俄外長談判前專程訪烏,向烏增加2億美元“防務安全”援助。
俄美外長日內瓦會晤期間,俄方宣佈:美英已向烏克蘭運送大批武器。俄美關係因美方原因已走到危急關頭。俄海軍將舉行冷戰後最大規模的系列演習,參演人數達1萬多人,參演武器將有140艘戰艦、60架軍機及1000多件重型裝備。路透社稱之為俄各大艦隊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全面演習,皆是美俄因烏克蘭局勢軍事活動升級的最新表現。
俄美雙邊實質關係基本為零,互不信任程度甚於冷戰時期,敵對態勢有增無減。歐洲須承受安全和經濟雙重壓力,在疫情肆虐和社會嚴重撕裂的情況下處境更艱。在如何對俄問題上,歐盟內部分歧明顯,美國目的業已達到。
美歐都表明不會與俄發生戰爭,只會在俄“入侵”烏之後給予“更嚴厲制裁”。俄與美(北約)的談判將會曠日持久,戰略對峙狀態雖有可能達成某種“平衡”,但敵對態勢不會消除。美仍會推動北約和中東歐國家不斷挑戰俄底線,迫使俄做出反應,強化歐盟對美國的安全依賴,阻撓歐盟戰略自主程序,打壓歐盟經濟,使之更加服帖。德國海軍總監舍恩巴赫在21日的智庫研討會上表示,普京總統值得尊重,事實是克里米亞永遠回不去了。在美國的壓力下,舍恩巴赫於22日發表推文公開道歉並辭去軍職。
2021年4月15日,烏總統澤連基斯在愛麗捨宮與馬克龍和默克爾舉行三邊會晤,懇求法德同意烏加入歐盟和北約:“不能總談戀愛。只有儘快結婚真正成為一家人,才能名正言順地保護我們。”法德領導人都表示支援烏民主程序,對烏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懇請則不予表態,堅持以法德俄烏四方會商的“諾曼底模式”化解危機。法德雖稱將對俄“入侵”烏做出強烈反制,卻拒絕向烏提供軍援。英國聲稱俄企圖在烏建立親俄政權,必須拼力援烏抗俄,卻明確表示不會派軍隊前往。
法國反覆申明歐盟絕不可在自身安全問題上被排除在外。法國輿論則直言不諱地表示不能任由美俄在歐洲劃分實力範圍。馬克龍總統在歐洲議會就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任務目標發表演講,以“狂熱的歐洲建設者”的名義,提出建立“新型歐洲安全秩序”設想。“歐洲安全的前提是重建歐洲戰略力量,使之成為和平與平衡的力量。”“新型歐洲安全秩序先在北約框架內與盟國分享,然後再在與俄談判中討論。
歐盟要與俄對話,我一直強調,這不是選項,而是必須。”2021年6月美俄日內瓦峰會後,馬克龍和默克爾提議舉行歐俄峰會,在歐盟峰會上遭中東歐國家否決,法德只好與俄舉行三方影片峰會。馬克龍在歐洲議會上提議由法國牽頭與俄談判建立“新型歐洲安全秩序”,用意不言自明,即歐洲安全問題不能由美國獨攬。
俄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俄是在為生存而戰,已做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勢。美答應就俄所提條件進行談判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現,但不會輕易讓步,更不會改變既定戰略。俄美爭鬥短期難有結果,歐盟絕不願對自身安全置身事外。馬克龍話已出口,後面必會有所行動。國際局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方興未艾。
原文標題《俄羅斯“從實力地位出發”反制美北約戰略圍困前景分析》,文章來自公眾號“CFIS國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