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世界史,一個國家能心甘情願主動投入另外一個國家的懷抱,要求合併成一個國家,案例很少。但偏偏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時,就有這樣的事。
1956年下半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在成功解決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他在整個阿拉伯世界聲名大振,被視為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領袖,可謂風光無限。
為了讓更多的阿拉伯民眾瞭解、支援納賽爾,埃及辦了一個名為“阿拉伯之聲”的電臺,每天用阿拉伯語向埃及,以及鄰國阿拉伯民眾傳遞納賽爾的聲音。
還別說,這招還挺管用的。
當時識字的阿拉伯民眾不多,不會看報紙和雜誌,透過聽廣播就能知道世界大事,還能知道其他阿拉伯人的情況,更為關鍵的是,鄰國的民眾聽到納賽爾的講話後,一對比,咱們的國家咋這麼不好?看看人家埃及。
無論怎麼說,納賽爾透過廣播征服了太多的阿拉伯民眾,他們將納賽爾視為阿拉伯人的唯一領袖,除了他以外不在乎任何領導人。
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敘利亞。
當時的敘利亞議會中有一股政治力量,他們從埃及總統納賽爾身上看到了阿拉伯民族復興的希望,認為阿拉伯人只有透過完全的統一,才能擺脫外部統治,從而實現真正的國家獨立,並在國內實現社會公正。因此他們提議將敘利亞與埃及合併。
除了議會里面的頭頭腦腦,敘利亞軍隊裡面也有一些高層人士被納賽爾所吸引,也想讓敘利亞和埃及合併。
1958年1月12日,在事先沒有告知議會和內閣的情況下,敘利亞總參謀長和13位高層軍官飛到埃及首都開羅,與納賽爾商量合併的事。盤算著總參謀長一行快到開羅時,一個敘利亞軍官才磨磨唧唧地向敘利亞內閣的部長們通告。
這些內閣部長們得到訊息後,當時有點慌亂。
最終在商議後,決定派遣外交部部長比塔爾也前往開羅,試探一下納賽爾的想法,然後再向內閣彙報情況。誰知道,這個比塔爾一到開羅,一高興就忘記了自己是觀察員的身份,以自封的談判代表與納賽爾直接進行了討論。
當聽到敘利亞軍政代表提出的方案後,納賽爾有點迷糊。
雖然他一直提倡阿拉伯統一,但他本人將這個詞理解為阿拉伯團結,即在宗旨和目標上的統一,從未奢望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實現正式的合併。另外,他也承認埃及與阿拉伯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有一段非常獨特的歷史,那就是早在埃及革命之前,多數埃及人沒有將自身定位為阿拉伯人,而是用這一術語來指代阿拉伯半島的居民或者沙漠貝都因人。再一個,考慮到埃及和敘利亞並無共享的邊界,而是被以色列豎起的銅牆鐵壁所隔離,所以他感覺敘利亞軍政代表提出的方案有點不太現實。
納賽爾畢竟不是一般人物。在思考之後,他感覺如果能與敘利亞合併,不但可以確保他作為阿拉伯世界無可爭議的領導人的地位,同時,也能影響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最重要的是能向美蘇,英法等國顯示,中東不由他們單獨說了算。
想明白之後,納賽爾就告訴敘利亞的軍政代表們:這是好事,可以完全合併,但是得按照我的方式來。
納賽爾的方式是:敘利亞接受開羅統治,採用與埃及完全相同的統治機構;敘利亞軍隊接受埃及人的指揮,迴歸軍營並完全退出政治;所有的政黨都得解散,國家只能有一個“民族聯盟”的單一國家政黨。
敘利亞的代表們一聽到納賽爾的要求,雖然很不高興,但想到以後的美好日子,還是答應了下來。
這些軍政代表們回到敘利亞後,就向內閣部長們做了介紹,並且提議全民公決是否同意合併。
內部爭吵是肯定的,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爭吵妥協之後,敘利亞財政部部長提出了一個聯邦制的新方案,並獲得敘利亞內部絕大多數的同意,提交給了納賽爾。
但是,納賽爾不同意他們的新方案,直接告訴敘利亞:要麼完全合併,要麼就別再提這件事。
軍方一看到內閣部長們磨磨唧唧,搞來搞去也沒有搞出名堂,直接來勁了。總參謀長直接告訴他們兩條路:你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進監獄,一條通往開羅。
這軍方一參與,一嚇唬,內閣部長們無話可說了,終於在1958年2月1日簽訂了協議,合併成阿拉伯共和國。
埃及和敘利亞的合併,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激起了強烈的公眾支援,也使納賽爾的地位達到了新高度。同時,也引發了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驚恐,讓不想受制於埃及的伊拉克與約旦合併成立了阿拉伯聯邦。
無論是埃及和敘利亞合併成的阿拉伯共和國,還是伊拉克與約旦合併成立的阿拉伯聯邦,沒有多長時間就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各過各的了。雖然這幾個國家合併的時間短,但畢竟開創了國家合併的案例,值得研究。(青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