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算,距離春節的到來就剩幾天,這時不得不感嘆時間飛逝。回顧2021年,會發現不少車企在“缺芯”和疫情反覆的影響下尋找生機。其中,去年全年累計零售銷量為2014.6萬輛,同比上漲4.4%。而較為亮眼的新能源板塊獲得了298.9萬輛的銷量成績,實現同比增長169.1%,與傳統燃油車形成強烈反差。
乘聯會資料顯示,去年1-12月新能源的國內滲透率達到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高出了不少。那麼去年哪些廠商的同比增長幅度更大?我們一起來看看。
從榜單中可以看到,前十五名廠商2021年的累計銷量,較2020年的全年銷量,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漲幅最大的是合眾汽車,同比增長361.7%;漲幅最低的則是蔚來汽車,同比增長了109.1%。確實,新能源的熱潮並非一天兩天的事了,而每年的新能源板塊似乎都能給人帶來驚喜。
合眾汽車2021年累計銷量為69,674輛,同比上漲361.7%,是榜單上漲幅最大的車企,該表現令人刮目相看。雖然最開始屬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隨著品牌在純電動車領域的深入佈局,合眾汽車迎來了高光時刻。據悉,合眾汽車正在積極佈局銷售和充電網路,品牌服務不斷創新。同時旗下產品矩陣不斷完善,更是幫助品牌提升了銷量。隨著哪吒首款轎車哪吒S上市後,今年的銷量或許還會持續上漲。
緊跟合眾汽車的是長安汽車,以同比增長319.3%的成績排在第二名。具體來看,長安奔奔EV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去年累計銷量為76,381輛,同比上漲582.7%,表現尤為搶眼。然而奔奔EV能迎來如此之大的漲幅,一方面是因為產品力的升級,另一方面則是這類小車更符合現代消費者上下班通勤的場景,會帶來便捷的出行體驗。
今年年初,長安汽車還正式預售了長安藍鯨iDD混動系統的首款車型——UNI-K iDD。可見,長安汽車在不斷強化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和實力,此後或許能在插電混動領域有著不錯的發揮。
增長幅度超過200%的有4家
新能源車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在榜單前十五名中,有4家廠商去年新能源銷量實現同比上漲超過200%,表現可謂搶眼。
同比增長幅度排名第一的合眾汽車是其中一員,同比增長361.7%。此外排在第三位的則是小鵬汽車,同比增長了275.2%,成為去年銷量最高的造車新勢力廠商。能取得這樣漂亮的成績單,主要原因還是其產品陣容在擴大,而且產品力不斷強化,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另外,比亞迪以同比增長221.3%的成績排在第四名。隨著品牌在插電混動領域的全面佈局,比亞迪迎來了爆發。據悉,比亞迪漢也將會在近期推出DM-i版本,加之隨著產能的提升,今年的銷量或許還會持續上漲。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十五新能源廠商榜單中,同比增長幅度最小的是蔚來汽車。去年全年銷量為91,429輛,同比上漲109.1%。而蔚來同樣是最早入局的新勢力,還是2020年的新勢力銷冠。但較為可惜的是,去年敗給了小鵬,相比前年,蔚來確實有所增長,但與其他新能源車企相比,還是稍顯疲軟。隨著ET5的上市,明年的銷量或許大機率有所增長。
2022年,合資品牌即將迎來新能源車元年?
從上面的榜單中不難發現,合資品牌的佔比是較少的,自主品牌居多。比如長城、廣汽埃安、上汽乘用車等自主品牌集體在新能源板塊搶佔先機。反觀大部分合資品牌,似乎並未在新能源板塊進行深入佈局,所以很多合資廠商仍未進入前十五名榜單中。不過這也說明,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來看,大眾以ID.家族為主的新能源佈局已稍有成效。無論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都擠進了新能源廠商同比增長榜單的前十五名。畢竟目前部分合資品牌並非沒有在新能源佈局,只是相比之下,大眾更為突出。如果合資品牌後期也能在新能源板塊中百花齊放,自主品牌是否會迎來壓力?車市又會呈現出怎樣的景象呢?這很就很值得我們期待了。
電動EV:新能源板塊趨勢大好,各品牌間的競爭更進一步
從榜單來看,整體處於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自主品牌佔據了更多席位,合資品牌也在新能源板塊前進。從去年前十五名新能源同比增長榜單來看,廠商“全線飄紅”,足以再次印證了新能源的潛力。在瞬息萬變,大浪淘沙的時代,誰會在今年的新能源板塊脫穎而出呢?我們不妨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