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聊了龐涓和孫臏的故事,今天接著按照《資治通鑑》中記載的順序聊一聊蘇秦和張儀。
前面聊權謀之術都是從思想,意識比較虛的方面講的,從龐涓和孫臏的故事開始,談到了權謀之術的具體手段,但龐涓的手段太拙劣,只能是反面教材;孫臏採用的以勢迫人的手法雖然是比較高明的策略,但除了“減灶增兵”體現出對人心的把握和操控,其他如“圍魏救趙”、“田忌賽馬”等更主要體現在兵法中。
權謀之術手段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操弄人心。要論操弄人心,沒有一個能超過蘇秦和張儀的。蘇秦、張儀是師兄弟,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學的是政治謀略,也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他們所用的手段一般被稱為縱橫術。
《資治通鑑》中對蘇秦和張儀的記載主要在於合縱和連橫,都是從國家利益層面進行操作,沒有完全提現出縱橫術中那種操弄人心為己用的高妙。所以就從《戰國策》中選擇了一個蘇秦的故事,咱們一起看看縱橫術的厲害。
楚懷王死時,楚之太子尚在齊國為人質。蘇秦便向齊國當政的薛公進言道:‘君何不留下楚太子,以交換楚國一個名叫下東國的地方?’薛公道:‘不可,我留太子,則楚國另立新王,於是我變成扣住無用的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蘇秦道:‘不對,楚立新王,君可使人告楚之新王說:把下東國給我,我為王殺死太子。如其不然,我將會同別的諸侯一同擁立太子。如此新王必懼,下東國之地必可得也。’這只是一個緣起,蘇秦借扣留楚太子之事可以大大恣其縱橫詭辯之術,自身得到不少利益。
蘇秦既慫恿得齊國薛公扣留楚太子這個人質,便開始展開他的奇奧手法。他利用此事翻來覆去,一共製造出九種變化之多,既使齊國大大得利,又使自己得楚國之封,不論是齊國薛公,楚國新王及楚太子最後都不恨他。
第一變是使薛公派他赴楚。他對薛公說:‘臣聞謀世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以圖取下東國之地,若非迅即取得下東國,則楚國形勢會變化而此計失效。若然如此,則君便當真是抱空質而負名於天下了。’薛公道:‘對,該怎麼辦?’蘇秦道:‘臣請為君赴楚,使楚立即割地。’薛公因而遣他赴楚。
第二變是使楚新王立即割地。蘇秦見楚新王說道:‘齊國想奉立楚太子,但臣卻窺測出薛公之意欲留太子以換下東國。今王若不急割此地與齊,則太子可能答應加倍割地使齊國立他為楚王。’楚王遂立即如言割地。
第三變是使楚國增割地方與齊國。蘇秦返齊對薛公說:‘可告太子以楚割地之事,使太子謁君候要求復位,又使楚王聞此訊息即可。’果然楚王增割了土地。
第四變是迫楚國割更多之地。他對太子道:‘齊欲奉立太子為楚王,但楚立新王卻割地使齊留太子。齊頗嫌割地太少。太子何不答應加倍之地割送齊國,則齊必奉立太子為王。’太子認為很對,依計而行。楚王聞知此事,大為恐慌,連忙增加割地獻給齊國而還十分恐懼事情不能成功。割地之事至此告一段落,蘇秦另施手法。
第五變是使楚王相信是為他出力而弄走太子。蘇秦向楚王說道:‘齊國所以敢要楚多割地之故是有太子在手,如今已得地而還屢屢要求,亦是利用太子要挾。臣可以把太子弄走,太子不在齊,則齊無話可說,亦不再求割地。王亦可結交強齊,如此王則是去仇讎而結交強齊了。’楚王為之大喜。
第六變蘇秦使太子自動離齊,還很感激蘇秦的好意。蘇秦對太子說道:‘楚王乃是真正割地與齊,太子只是空言而已。所以齊未必信太子的話,而楚王予齊之利益卻是千真萬確,是以齊與楚定必相交,如此則太子處境十分危險,太子須得及早打算才行。’太子一聽有理,立即召車馬於夜色中離開齊國。在楚太子心中還認為蘇秦是替他設想,所以甚是感激。不過蘇秦並不滿足,為了表現他的手段,第七變便是使齊薛公怒恨自己,而將來又輕輕使他息怒。
第七變便是使人向薛公說道:‘雖然勸君留太子的是蘇秦,而蘇秦卻不是為君著想,只是為了便宜楚王而已。蘇秦因怕君查知他的用心,所以使楚多割地以掩飾。今勸太子離齊的又是蘇秦,臣竊為君懷疑他此舉的用心。’薛公聽了不由得大怒於蘇秦。但蘇秦其時繼續施展詭辯之術,這第八變是使楚王封他爵位。
第八變他使人對楚王道:‘使薛公留太子的是蘇秦,奉王而代立太子的又是蘇秦。割地後而使齊守約不變又是蘇秦,忠於王而使太子離齊亦是蘇秦。今有人向薛公中傷蘇秦,理由是蘇秦厚楚而薄齊,願王知道他這些功勞。’楚王大喜,立即封他為‘武貞君’。
第九變是蘇秦使人向薛公進說詞,令他怒解。他命人去見薛公言道:‘君之所以重於天下之故,以能得天下之士而又握有齊國之權。今蘇秦是天下之辯士,世與少有。君如不善待蘇秦,則是堵塞天下之士投君之路。同時亦驅使與君不善之士投向蘇秦。則於君之事大有危殆。今蘇秦既與楚王相善,而君不早與蘇秦親近,則無異與楚為仇。故君不如因而親之,貴而重之,則君無異得楚之歡。’薛公聞言果然解怒親近蘇秦。最後蘇秦往見薛公,已不費一詞而得齊之推重。
蘇秦以縱橫詭辯之術,把一件事翻來覆去,生出種種變化,為自己獲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薛公、楚太子、楚王都是他手中的棋子,想讓其喜就喜,讓其怒就怒。他們的喜怒都是服務於蘇秦實現在整件事中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細想一下,假如薛公、楚王、楚太子提前知道蘇秦的手段和用心,是否能改變事情的走向。很難,這也是縱橫術最厲害的地方,它基本上接近於陽謀,就算提前知道,在局中的人還是要按照蘇秦的劇本走,因為這樣才是最有利於自身的。更神奇的是,整件事到最後居然一個感覺自己吃虧的人都沒有,都認為自己賺了。
這還是隻是蘇秦的故事,在《資治通鑑》記載中,蘇秦是自認為不如張儀的,可見張儀的縱橫術更是高超。正由於他們如此厲害的謀略,所以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也先後任秦國、魏國的相國。
下一篇咱們就從蘇秦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六國合縱的過程以及合縱後來失敗的原因,看一下縱橫術的弱點和蘇秦、張儀相較於李克、吳起、商鞅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