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友中,有一個這樣的共識:發球好的人,往往能夠佔得先機!
但是,難就難在如何把球發好,這裡面實在是有太多太多學問和技巧了。這篇文章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分享給大家兩句話:把長球發快,把短球發軟。
01
給球檯分割槽
前後和左右
想要練好發球,落點的精準性控制,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思路上來說,需要考慮前後方向和左右方向。
大家都聽過臺內、半出臺、出臺、1/2臺、1/3臺等等這樣的術語,也有一部分球友不知道這究竟是啥意思。
其實完全不必要去執著於這些名詞的概念,我們只需要知道,從落點的角度來說,面向球檯,有前後方向,也有左右方向。
前後方向:臺內、半出臺、出臺、中臺、遠臺,說的是落點的深淺。根據這個指標,你可以決定去選擇控制,還是說直接進攻。
左右方向:左半臺、中路、右半臺、正手位、反手位、中路偏正手、中路偏反手。對於不同落點的來球,我們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路和手法,甚至是步伐調整去處理。
1/2臺、1/3臺......更多的是用於訓練專項進攻能力的一個概念,比如正手連續定點進攻、正手連續不定點進攻、反手連續定點進攻、反手連續不定點進攻、正反手連續進攻等。這個過程中,步伐能力是一種基礎保障。
02
將上旋發得更拱
將下旋發得更沉
旋轉,這是乒乓球最大的魅力,也是最大的難點。從基礎的角度來說,將上旋發得越拱越好,將下旋發得越沉越好。
當對於旋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就不要執著於這個定律了,而是要加入變化,融入各種套路和假動作。
比如,在自己發球輪次中,可以有這樣的變化(旋轉方面):兩個都特別轉、兩個都不轉、兩個都不太轉、一個死轉一個不轉、一個死轉一個不太轉......
03
多發底線長球
長球,主要的用途有:僵持局面下開啟局面;抓對手進攻能力不足的問題;透過長球牽制,發好短球。尤其是正手直線偷襲,對於喜歡側身的對手,有特別好的效果。
因此,個人建議,偷襲正手直線,多用上旋球或者不轉;偷襲斜線,多用下旋球。
多髮長球,俗稱偷襲,既然是偷襲,就有幾個要素:
001 突然性要強
這就要求假動作做得特別真,假動作包括手法、眼神、其它肢體動作,一些約定俗成的時機和習慣等等。比如說,手法的角度來說,明明是發短球的感覺,但是發出來卻特別長,明明是發下旋球的動作,但是發出來的是上旋球;明明看著發得特別轉,但是沒想象中轉,明明看著沒摩擦,但是過來是特別轉......
眼神也可以是假動作的掩體,比如,越是緊張時候,用你的餘光去瞄東面,給對手一個訊號,眼神也瞅著東面,但是將球發到西面,這要求你擁有不看球就知道球在哪個空間的能力。
002 速度要特別快
等到對手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想要做到這種感覺,一方面,對於整個發力體系流程要有深刻的理解,這時候就儘量不要摩擦了。
同時,從線路方面來說,直線最快,但風險更大。
所以,正手直線偷襲長球,關鍵時刻你敢不敢試一試,10-10的那種關鍵時候?
04
近網短球
長球是奇招,不可一直髮,更多的時候需要從短球開始。
001 左右落點的選擇
因為現在是反手發動時代,所以很多人對付短球都有一手擰拉。因此,如果你的反手對抗能力沒有對手好,就儘量不要去創造形成讓對手擰拉的機會,發短球多發到中路偏正手,甚至是正手小三角。
但如果你的反手非常出色,不懼對手擰拉,反手相持這條路線就是你的得分點,那就多發中路偏反手,甚至是反手小三角。
002 前後落點
短球,就要發得儘可能短,不給對手上手的空間,且希望透過控制,給自己創造上手機會。合格的短球,至少兩跳不出臺。
一般來說,建議第一落點靠近球網。不要因為害怕發不短而不敢發力,而是要思考如何卸掉向前的力,就是透過摩擦和球拍角度的微調。
05
轉不轉
轉不轉,不是一種發球,而是一組發球,透過轉和不太轉的旋轉差異,造成對手的判斷失誤,創造進攻機會。
轉,是追求極致的轉,不轉,不是完全不轉,而是沒那麼轉。
如果是面對處理不好擺短的對手,就多發不轉,尋找進攻機會。轉不轉,要儘量將動作做得迷惑!
總而言之,對於基礎不怎麼牢固的球友來說,短球要發軟,長球要發快,這是可以參考的一個依據,希望本文對於大家的發球威脅提升能有一點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