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30日電 題:2022數字經濟或迎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加速等十趨勢
作者 朱巖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2022年將是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一年,也是數字經濟全面發力的一年。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在大量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徵求專家意見,提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十大趨勢。
第一,2022年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序將進一步加速。在中央統一政策指導下,各級政府將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資料開發方式和資料治理模式,一系列省級“資料條例”將出臺,從而形成屬地化資料開發新模式,推動地方資料走向資源化、資產化,併成為地方新收入來源。不同於過去三十年網際網路大平臺的思路,這種開發模式是資料要素開發新思維。一些具有新思維的地方政府,2022年會在社群服務資料、健康資料、氣象資料等方面發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定領域資料資產化新模式。
第二,新基建進入新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創新”成為開發正規化。2022年將有更多企業主體被啟用,積極參與到新基建場景創新之中。在工程機械、汽車、家電等領域,將湧現出具有盈利能力的工業網際網路新業態;在能源、建築、交通、環保等傳統領域,也會出現一批以傳統企業為主導、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新基建示範工程;全國算力網建設加速,各地市更重視城市算力能力建設,基於算力網的資料安全性變得極為重要;共享分散式資料儲存模式會有新突破,從而建立更加安全、自主可控、公平的網路資料空間;創新基礎設施仍是2022年新基建領域最值得關注的方面,國家實驗室、區域創新中心、大型科研設施等多層面舉措正系統性地提升中國在基礎科學、應用科學領域的創新能力。
第三,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底層規則的數字化重塑將成研究熱點。數字技術極大推動傳統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程序,並形成了大量交叉學科,且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以自然科學的融合做基礎,2022年數字科學將會加速與社會科學融合,尤其是在社會治理理論、經濟理論和金融理論等方面。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案例,在新一年會有更多學者鑽研基於數字技術的中國式社會治理理論、經濟理論、金融理論,並開始以此來解釋和規範數字社會經濟系統的底層規則,中國也開始逐漸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理論與實踐的先行者。
第四,高校、科研機構的傳統科研管理模式將被打破,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開始落實,新型創新機制將出現。中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發展科技並投入大量經費,但仍存大量“卡脖子”技術難題。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原有科研管理與評價體系下,無法落實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2022年隨著國家科技政策和科研院所改革的落實,這一歷史難題有望破解。科技創新的國家投入和企業投入將突破原有立項制、簡單配套模式,引入投資獎勵等新模式,充分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形成新型產學研模式。同時,類似於數字技術開源社群的創新聯合體等模式將大量湧現,以企業、城市為單位的開放創新平臺的出現,會建立創新價值記錄與評價新體系,從而進一步釋放個體創新潛力,形成群體協同創新能力。
第五,助力資料資產化的底層技術開始向各行業滲透,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 NFT)將找到更廣闊應用空間。資料資產化需要對最基本的資料價值單元進行確權和登記,並保證其在交易過程中的公平性、可信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資料資產化提供了可行的底層技術,能夠確保資料流通中技術層面的公平性。NFT是一種架構在區塊鏈上透過智慧合約而產生的權益證明,在資料資產化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價值。2022年,NFT將走出傳統的版權保護等文化領域,應用於更廣泛的資料資產化領域,在各行業中形成資料價值的確權、登記新模式。
第六,數字產業化領域將出現大量第三方資料服務產業,即專門從事資料整理、分析、登記、確權、交易等功能的服務產業。作為資料服務產業的典型代表,2021年各地建立了大量各種型別的資料交易所,建立初衷都好,但建立土壤和時機往往差別很大。隨著中央資料要素市場建設步伐加快,這些數交所或出現分化。真正意義上可以成為全國資料交易所的是少數,更多交易所還是會突出行業和地方特點,以發展為各具特色、服務實體經濟模式創新和地方轉型發展的交易平臺,也有部分交易所會因自身定位問題而走向衰落。
第七,數字產業化在消費平臺領域走出新模式,出現基於數字信用體系的新型電商平臺。平臺經濟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發展方向,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承載形式。在消費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二十年,全球開創了多樣化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在電商、資訊服務、出行、餐飲等廣泛領域形成了聚合平臺服務模式。這些消費平臺在近年出現演算法壟斷等現象,有關部門已或正在出臺相關規定,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無序擴張將在2022年得到有效遏制。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創新發展思路也會發生轉變,單純以流量為核心的平臺競爭戰略將變為以信用為核心的平臺戰略,電商、資訊服務、餐飲等領域在2022年都會進一步加大信用體系建設力度。尤其是電商平臺,如何建立一個連線高品質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用網路,將是2022年競爭重點所在,電商平臺將逐漸從價格和流量競爭轉向信用和服務競爭。
第八,2022年傳統產業鏈將全面開始數字化轉型,突破口將是產業數字金融。不同於資訊化,數字化需要產業鏈協同才能進一步啟用資料要素價值,因此單一企業很難完成數字化轉型,只有充分利用“上雲用數賦智”等新生產力,把產業鏈、產業生態協同起來,才能真正體現數字化轉型價值。2022年產業數字化將逐漸走向產業鏈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最能體現資料協同價值的是產業鏈上信用體系的重塑,透過數字化收穫產業鏈上可靠、安全的信用自動評價體系,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精準對接,用產業數字金融體系降低鏈上企業資金成本。這也是現階段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根本動力所在。同時,基於往年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2022年中國數字化轉型理論體系將逐漸形成,“數字生產服務+數字商業模式+數字金融服務”的產業生態構建正規化會得到更廣泛印證。一些圍繞核心企業的產業生態,將會在2022年率先起步,打造全新的國企、民企數字化融合發展新模式。
第九,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速。從數字經濟發展基本要求來看,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雖然在硬體上已基本實現網際網路對農村地區全覆蓋,但軟體上,數字經濟所需的信用體系、市場體系、創新體系還很不完善。因此,在某些有條件的地區,農村數字經濟的軟基礎設施或會逐漸完善,圍繞地理標誌農產品等細分領域,打造一批具有高數字附加值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體系。在生產端,透過建立生產者的數字信用體系,保障農業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流通端,透過數字化改造大大縮短農產品銷售鏈條,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在雲端直接見面,從而給農業生產者帶來最大市場價值;在創新端,要用新興數字農業市場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農村數字經濟創新之中。
第十,中國的數字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近些年,中國在數字治理體系建設上不斷創新,主動應用數字技術發展治理科技、提升數字監管能力,以數字化的公正監管維護中國數字經濟的生態環境走向更加開放、健康、安全。2022年圍繞著平臺經濟反壟斷、區域資料資產管理、雙碳目標監管、區域經濟風險監控等領域,中國的監管科技將取得更大進步。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2022年將湧現一批有利數字經濟突破發展的地方數字治理典型,進而推動全國各地數字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摘編自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微信公號)(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