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大家看過這麼多學區房,但是第一眼看到這個戶型圖時,說實話我是崩潰的。
狹長的一字型,讓本來不富裕的 50㎡ 雪上加霜。常住人口是夫妻倆和兩個女兒,奶奶也時常會留宿。
原始格局 vs 屋主需求
除此之外,媽媽要把鋼琴和浴缸搬進來,爸爸需要一塊獨立辦公的地方。房子既能滿足孩子們在空間裡自由玩耍,又能在寫作業和學鋼琴時互不干擾……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覺得小小 50㎡ 要承受得太多?
改造前的樣子
屋主敢想,設計師也敢做。
來自@七巧天工設計 的王冰潔設計師,在狹長的 50㎡ 中做出三居室。既滿足了空間功能利用最大化,又能保有家人之間的基本隱私,踏踏實實地解決了一個家庭的居住困境。
先得能住下,
再考慮怎麼住得舒服吧。
要滿足三代 5 口人同時居住的情況,相當於需要主臥+兒童房+客房。50㎡ 裡搞三居室,聽起來是天方夜譚,卻是這個家的剛需。
設計師將左側朝南最安靜的區域,橫縱切割成主臥和兒童房,別看面積不大,空間關係處理得很妙,先賣個關子,後面會細講。
北側採光弱一點,但也相對安靜,作為機動的書房兼客房。各個空間就近解決收納需求,下圖中綠色是床體儲物,黃色為櫃體收納。
解決完基本的居住需求,再來最佳化居住體驗。小面積、多人口,說到底就是要讓人住得不憋屈。
設計師特別用心地梳理了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結合時間軸來拆解空間——
從起床開始,衛生間就是爆滿狀態,七點到九點更是高峰期;
用餐需求密集,但五口人很少一起吃飯,常常是夫妻倆早上匆忙出門,中午奶奶接兩個小女孩回家吃飯,到了晚上下班回來孩子們已經吃完了;
下午奶奶會在客廳看電視,到了晚上男主人還需要加會兒班……
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最急需解決的是衛生間的擁擠,以及用餐需求,客廳使用反而沒那麼高頻。經過這番梳理,設計師開始對空間做重新整合。
衛生間三分離是必須有的。其次動靜分割槽互不干擾,空間分割都用玻璃推拉門,最大程度保留狹長戶型的採光。
主臥+兒童房:
功能之上,還要有趣。
最左側的「靜區」,由南到北分別是:陽臺學習區-主臥-兒童房。
透過玻璃窗和推拉門劃分空間,迎入光線的同時,也更方便照看年紀尚小的孩子們。
兒童房橫寬尺寸有限的情況下,利用高度設計了上下床,讓兩個女孩兒都有相對獨立的睡眠空間,上鋪做了通高的格柵保障安全。
外立面設計為上下兩個弧形,很像山洞的感覺。下床和樓梯踏步都有儲物功能,可以存放一些過季的衣物和被褥。
主臥和兒童房隔而不斷。為保證兒童房採光,並留出流暢的交通動線,兩屋之間用了透光窗、隱蔽式推拉門和簾式衣櫃,視覺上也有「放大空間」的作用。
玻璃門完全開啟時,兒童房和臥室可視為一個整體空間。需要分隔的時候,除了推拉門還配備了一層紗簾,平時隱藏在最右側。
通道另一側都可以用來儲物。主臥採用節約空間的開放式衣櫃,內部用宜家艾格特組建,價效比超高。
透光窗與兒童床的拱形相呼應。外面的光線透過「山洞」照進來,爸爸媽媽住在「山洞」的另外一面。功能上還有趣味,這也是設計師的用心之處。
再往裡走就是陽臺,採光最好也最安靜,作為學習區。陽臺的下水管道也同全屋牆體一樣做了分色處理,儘量弱化它的存在。
動靜分割槽的好處在這裡體現得尤為明顯。不論外出看電視、彈鋼琴還是做飯,這裡都是最不受聲音干擾的區域。
衛生間只有3.4㎡,
一樣能做三分離。
重新梳理衛生間來滿足多口人的使用需求,將三個功能區進行分離。洗手檯外接,利用馬桶間背部剩餘空間增加橫向浴缸。
左側進入淋浴區之前會有一個換衣區,洞洞板增加工具收納的功能。
透光不透影的長虹玻璃,為暗衛引入光線。淋浴區和馬桶區之間也採用相同材質的分隔,取代厚重的牆體釋放更多空間。
內側牆面刷的是防水塗料,壁掛式馬桶上方還可以儲物。洗手池外接後,馬桶間同樣保留了一個洗手池,也可以當做拖布池來使用,讓這個空間可以具備獨立完整的使用功能。
浴缸區側牆增加置物功能,和馬桶後方的儲物櫃其實共用了一個立體空間。
幹區外接到客廳,可以看到除了洗手功能之外,半封閉半開放的 L 櫃體也承擔了客廳的收納需求。
客餐廳是活動中心,
也是交通要塞。
客餐廳,是這個家最重要的公共區域,承擔了幾個職能:
① 全屋最大的活動區,兼具娛樂和用餐的功能;
② 交通中心,連線了臥室、書房、廚房、衛生間;
③ 決定了入戶第一眼的印象和全屋基調。
客觀條件決定了客餐廳只能分散功能佈局,以保留完整的交通動線。
沙發和餐桌都選擇了通透小巧的樣式,不會顯得擁擠,也可以靈活變換格局。
牆面做分色處理,電視櫃懸空,同時底部增加了燈帶照明,這些都是讓空間顯得更靈動的訣竅。
書房也要安排,
小戶型更需要機動空間。
從北邊的小房間看向客廳的視角。同樣以玻璃推拉門作為與客廳之間的分隔,白天不影響採光,晚上這裡又是相對獨立和私密的空間。
這個房間的長寬尺度只有 2.8x1.45m,如此受限的空間還存在一根無法變動的結構柱,簡直是難上加難。
設計師將它規劃為書房和客房的結合體,地臺在保證睡眠功能的同時增加儲物功能,並且留有 85 公分寬的書桌。
這樣一個機動空間,對於小戶型來說可太珍貴了。奶奶照看孩子待得比較晚,就可以在這裡留宿。爸爸也可以不被打擾地在這兒工作。
等兩個孩子再大一些,一起寫作業可能會互相干擾,這又是另一間學習室。
廚房空間整合,
最佳化動線。
作為一日三餐都在家開火的家庭,實用的廚房必不可少。
原戶型廚房內側還有一個挺雞肋的裝置陽臺。1㎡ 左右的空間很難利用,真的利用起來又會影響廚房和客廳的採光。不妨直接和廚房進行整合,反而能盤活這塊區域。
拉長了廚房的操作檯面,廚房動線可以理順,冰箱、洗衣機也都能融合進來。
櫥櫃選擇白色門板和暗拉手,讓小廚房整體看起來更簡潔,同樣也有「放大空間」的效果。透明的廚房門又為房屋中區引入更多光線。
這裡還有個小機關,利用左側牆面空間增加了摺疊桌椅,是不是有點像火車靠窗的座位?方便一兩人吃個簡餐,做飯時也可以作為備餐檯使用。
提到學區房,我們想到的第一個詞常常是「妥協」。有限的面積,擁擠的生活,還能談什麼居住體驗?
但是對孩子來說,學區房裡裝的是童年;對大人來說,忙碌一天也需要這麼個喘息的空間。
女主人的彈奏《天空之城》就像這個家的BGM
戶型再小,都有做夢的權利,對美好居住的嚮往不應該被輕易扼殺。
而設計之所以動人,大概就是讓居住者直面不完美的居所,也可以擁有不妥協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