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昆
日常所說的“糖”多指糖果、甜點、葡萄糖及各種甜味食品。從營養學角度看,糖類不僅包括有甜味的果糖、葡萄糖,也包含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是人體活動必需的物質,能讓人在補充體能的同時,保持心情愉悅。但是,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糖不僅會增加腫瘤發生風險,更是腫瘤生長所必需的“養分”。不論普通人還是腫瘤患者,長期過量攝入甜食都會增加健康威脅。
糖是腫瘤發生的誘因之一。糖類分解代謝是生物體取得能量的主要方式,癌細胞也是如此。腫瘤可以優先透過葡萄糖分解代謝的方式獲取能量,且惡性程度越高,能量需求越大。充足能量供應是癌細胞快速無限增殖、侵襲和轉移的前提。也就是說,從糖代謝角度來看,糖越多,癌細胞長得越快。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證實,高糖飲食,如精製糖、精加工穀物、含糖飲料等,會增加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及上消化道腫瘤等的發病率。法國科學家在醫學頂級雜誌《BMJ》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喝100毫升含糖飲料,癌症患病率將增加18%。還有研究顯示,人體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時,與惡性腫瘤的發生風險呈線性正相關。持續的高血糖可以使機體正常細胞透過適應性選擇,發生惡性轉化。同時,高血糖可促使機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 DNA損傷和突變。當損傷程度超出機體自我修復能力時,就有可能引起基因突變,致使細胞無限增殖,增加癌變風險。因此是否能透過切斷糖對於癌細胞的能量供應,來阻止癌細胞生長,這也成為了目前癌症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那麼,是否不吃糖就可以“餓死”腫瘤?當然不是!人體器官組織需要依賴糖來提供能量和營養,而癌細胞並非正常的細胞,它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即便在沒有能量供給的情況下,也能夠“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來消耗機體儲存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導致機體能量和營養素的不足,加重營養不良的發生,使人體出現體重短期內迅速下降、肌肉大量丟失、全身乏力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因此,對腫瘤患者及高危人群,平衡飲食至關重要。重點管理主食攝入可減少腫瘤增殖所需的營養底物,降低腫瘤細胞活力。建議將主食攝入量控制在食物總攝入量的一半以下,適當減少精米、白麵、精細加工類主食攝入,以全穀類、豆類等代替,如糙米、小麥粒、全麥粉、大麥粒、燕麥粒、蕎麥、藜麥、小米、黃豆、黑豆、扁豆、紅小豆、芸豆、綠豆等。需特別注意,有些塊莖類食物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如山藥、土豆、紅薯、紫薯等,需計算到主食攝入量中。
此外,烹飪菜品時也應有意識地控制用糖,炒菜時儘量少加或不加糖,謹防番茄醬、沙拉醬、甜麵醬、果醬等醬料中的“隱形糖”。含有大量糖的菜品,如糖醋排骨、紅燒肉、拔絲地瓜、鍋包肉等,食用不要過於頻繁。水果糖含量高,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超過300克,可選擇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如櫻桃、木瓜、草莓、李子、楊桃。多吃深色青葉蔬菜,如芹菜、菠菜、西蘭花、紫甘藍等。在外就餐時若無法避免喝飲料,建議選擇小包裝或低糖、無糖飲料,用新鮮水果代替餐後甜品。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