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農曆春節了,遠志在這裡提前祝各位新春快樂。
那一到春節,總免不了吃吃喝喝,往往就是午飯剛吃完沒多久,又到了吃晚飯的時間。
其實吧,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平日裡想吃些什麼,都可以買到,所以過節只是圖一個氣氛。
然而,隨著物質條件變得富裕,飲食結構也產生了變化,去醫院做體檢,做B超的醫生多半會提示你,有脂肪肝哦。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脂肪肝的問題。
脂肪肝,主要是由於肝臟脂肪代謝紊亂,而導致肝臟脂肪堆積,進而形成了我們常說的脂肪肝,歷來被視為富貴病,可能很多人並不以為然,其實不然,若是繼續不注意自己的日常飲食,暴飲暴食,疾病很容易發展成肝纖維化,更有甚者有肝硬化之虞。
在中醫看來啊,脂肪肝多為“脅痛”、“積聚”、“痞滿”等範疇,病程較長,病因病機較為複雜,引發的原因有很多,諸如暴飲暴食,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又或是情志失調,肝氣鬱結,肝病犯脾,脾失健運;抑或是病後失調,脾胃虛弱,脾失健運,終將致水溼內停,溼聚成痰,痰溼阻滯,氣機不暢,瘀血內停,阻滯脈絡,日久生熱。
是故,當清熱利溼以治其標,健脾祛痰而治其本。
據其脾失健運,水溼內停,痰瘀阻絡的病因病機特點,治療當以健脾化溼,疏肝活血為法,使脾健溼祛,肝疏氣行,瘀去絡暢,則肝臟脂肪得以祛除。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組合方——茵陳蒿湯合四苓散,前者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後者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
茵陳蒿湯合四苓散:茵陳、梔子、大黃、茯苓、豬苓、白朮、澤瀉。
清熱利溼:茵陳、梔子、大黃
茵陳味苦性寒,主入肝、膽經,
苦以降洩,寒可清熱,是故,茵陳善清肝膽溼熱,
此外,茵陳又入脾、胃經,脾胃運轉起來,可將肝膽間的溼熱以小便排出體外,而助利肝膽之用。
簡單講,茵陳不失為清肝膽溼熱之要藥。
《別錄》:“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醫學衷中參西錄》:“善清肝膽之熱,兼理肝膽之鬱,熱消鬱開。”
梔子苦寒降洩,功善清熱降火,通利三焦,
既可入氣分,又可入血分,可助茵陳引溼熱之邪而從小便出。
《藥類法象》:"治心煩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而小便不利。"
大黃苦寒沉降,入心、肝、脾、胃、大腸經,可通腑洩熱,力猛善行,素有“將軍”之稱。
其瀉下通便力強,善於盪滌腸胃積滯,峻下實熱,導淤熱從大便出。
《綱目》:"主治下痢亦白,裡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三藥聯用,利溼與清熱並進,通利二便,前後分消,溼邪得除,淤熱得去。
健脾祛溼:茯苓、豬苓、澤瀉、白朮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
甘補淡滲,作用平和,無寒熱之偏,利水而不傷正氣,長於健脾祛溼,善治各種水腫,
不僅為利水滲溼之要藥,又為藥食兩用之佳品。
《本經》:“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豬苓和茯苓相類似,味甘淡,性平,主入腎、膀胱經,利水之力甚於茯苓,
專於開腠理,助氣化,利小便,有較強的利水滲溼之效,常常與茯苓相須為用。
《本經》:"主痃瘧,利水道。"
《珍珠囊》:"滲洩,止渴,又治淋腫。"
《綱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澤瀉甘淡滲利,性寒清洩,入腎、膀胱經,
既善助茯苓、豬苓利水滲溼,又能助茵陳、梔子大黃洩腎與膀胱之熱。
《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白朮甘溫苦燥,入脾、胃經,
中醫講,味甘可補,苦溫則能燥溼,是故白朮功善益氣健脾而燥溼,為健脾之常用藥,
所以說,但凡是脾虛諸症,每用白朮皆有良效。
《醫學啟源》:"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
方子講完了,最後再和大家簡單聊兩句,
脂肪肝病程較長,病因病機複雜,其之所成並非一日而成,而藥物只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因此,改善飲食結構,合理的運動同樣不失為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