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巨大的50噸蜥腳類恐龍,如雙腳恐龍,是從更小的祖先進化而來的,比如狼大小的龍齒龍。
布里斯托爾恐龍的肢體肌肉,古齒龍。圖片來源:Gabriel Ugueto的作品
在2022年1月19日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牙龍四肢肌肉的重建,詳細描述了參與運動的最重要肌肉的解剖結構。
齒龍是一種小型到中型的兩腿恐龍,在三疊紀(約2.05億年前)期間在今天的英國周圍遊蕩。
1836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並命名了這種恐龍,它讓科學家們感到驚喜,因為它提供了最早的恐龍是如何生活和進化的新資訊。
布里斯托爾地球科學學院博士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安東尼奧·巴萊爾,他說:“布里斯托大學收藏了大量儲存在布里斯托爾周圍的儲存完好的龍齒龍化石。這些化石化石的驚人之處在於,許多人保留了肢體肌肉附著在它們身上留下的疤痕和粗糙度。”
布里斯托爾恐龍的重建,
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特徵對於推斷肢體肌肉的形狀和方向非常有價值。在滅絕物種中重建肌肉需要對化石進行這種特殊的儲存,但也需要對現存的、密切相關物種的肌肉解剖學有很好的理解。
安東尼奧·巴萊爾補充道:“以恐龍為例,我們必須研究現代鱷魚和鳥類,它們組成了一個我們稱之為古龍的群體,意思是‘統治爬行動物’。恐龍是這個譜系中已滅絕的成員,由於進化上的相似性,我們可以比較鱷魚和鳥類的肌肉解剖結構,研究它們在骨骼上留下的疤痕,以識別恐龍。”並重建恐龍肌肉的位置。”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艾米莉·雷菲爾德教授說:“這些肌肉重建對於理解滅絕生物體生命的功能方面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資訊,用計算工具模擬這些動物如何行走和奔跑。”
從其四肢肌肉的大小和方向來看,作者認為齒龍相當敏捷,可能是用前肢來抓物體,而不是走路。
這與後來的近親巨型蜥腳類動物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透過轉變成四足姿勢部分達到了如此巨大的體型。齒龍的肌肉解剖似乎表明,後來蜥腳類恐龍的主要特徵已經在這個早期物種中進化。
另一位合著者邁克·本頓教授說:“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研究為恐龍進化過程中的運動和姿勢變化以及巨型蜥腳類動物的進化過程中的變化這一謎題增添了更多的線索。
“在從小型兩足動物進化成多噸級四足動物的過程中,四肢肌肉是如何改變的?重建齒龍的四肢肌肉為我們提供了這一重要進化轉變早期階段的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