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在生活壓力增大,上班節奏快,很多人的飲食不規律,導致胃不好的朋友越來越多。
很多人覺得自己胃不好,就開始嘗試各種養胃偏方,總覺得吃點什麼就能把胃「養」好。
白粥、小米粥、麵條……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胃秘訣。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食物真的能「養胃」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幾種養胃誤區。
真相:
白粥裡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水,確實好消化。但營養單一,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都不足。長期吃白粥,其實反而不利於胃健康。
改善技巧:
可以在白粥的基礎上,加一些雜糧雜豆,比如玉米糝、小米、燕麥、紅豆、芸豆等。但也不能一直喝粥,最好和其他食物搭配吃。
真相:
麵條裡的蛋白質含量比粥裡面的大米高一些,但問題卻類似,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其他營養價值有限。
一樣起不到“養胃”的功效。
改善技巧:
只要胃部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可以在麵條里加點“料”來均衡營養:碎蔬菜、碎肉、雞蛋、各類菌菇、海帶等藻類、豆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真相:
饅頭和麵包差不多,在發酵過程可以將部分澱粉分解為更小分子的糖,還能降低其中的植酸等不利於消化的成分含量。
高溫烤又能進一步讓澱粉糊化,人體內的消化酶比較容易將這種糊化的澱粉分子水解,從這個角度來講是對胃比較友好的。
不過,不論是饅頭還是麵包,終究是主食的一種,只吃它們和麵條、粥效果差不多。
再加上很多面包,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不少的油、鹽、糖,其實本身也並不健康。
總結
這些食物都確實容易消化,但“容易消化”≠“對胃好”。
無論是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還是胃潰瘍等其他胃部疾病,在患病或發作過程中,胃黏膜都會或輕或重地受到損傷。
為了儘量減少進一步的損傷,在發作期、緩解期等特殊時期,吃細軟、容易消化的白米粥、麵條等確實是“剛需”。
不過,只要過了特殊時期,就該逐漸補充全面的營養,增強胃黏膜防衛能力和身體的免疫力,這才是胃長期健康的根本。
胃是一個“用進廢退”的器官,長期吃細軟、半流質、流質的食物,反而會削弱它消化和處理食物的能力。
日常想要保護胃,試試這些方法:
1.少食多餐,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
2.細嚼慢嚥,每餐的進餐時間最好超過15分鐘。
3.各種食物都吃點。
一般來說,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胃病急性發作期、胃病症狀尚未完全好轉,或者存在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需要特殊調理。
健康人如果想要胃健康需要營養充足,雜糧、蔬菜、水果、肉類、奶類、堅果和豆類等都得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食物種類不少於12種,每週不少於25種。
4.容易脹氣的食物,循序漸進地吃。
對於容易脹氣的食物,可以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地吃,不要一次吃太多。
比如紅薯、紫薯、蕎麥、豆類等雜糧;西藍花、白菜花、毛豆、苦瓜等蔬菜;巴旦木、杏仁等堅果。
5.硬的食物做軟了吃,黏的食物要少吃。
比如做雜糧飯、雜糧粥、雜豆粥,可以提前浸泡質地較硬的雜糧、雜豆,用電壓力鍋烹飪。
粘豆包、粽子這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點。
6.少喝濃咖啡、酒、含糖飲料、產氣飲料(比如可樂)、濃茶等。不要過於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夠做到戒菸限酒那是最好的。
如果酒精飲品中的酒精度數在 20° 以上,每小時喝超過 100 mL,就會對胃黏膜產生損傷。接著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充血糜爛,甚至引發潰瘍。
吸菸不但會直接損傷胃黏膜,還會對胃的微血管造成損害,使胃黏膜長期處於一種「缺氧」狀態。
總的來說,喝酒和吸菸都會增加患胃潰瘍、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風險。
胃不好的人不但要注意飲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注意日常保暖
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都不建議吃涼性食物。胃不好的人要少喝冰水,少吃冰淇淋,並且冬天一定不能吃冷的,等到溫度開始轉涼以後。
應當增添衣物,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貪涼快,一定要蓋好被子,防止因為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者是加劇胃病。
平心靜養
胃不舒服其實與人們的心態和情緒直接掛鉤。因此,在胃部養生環節中,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避免焦慮、緊張、惱怒、不安等情緒的刺激對於養胃而言具有一定意義。
最後推薦一道養生藥膳——乾貝花生粥
材料:大米80克,乾貝30克,花生20克,紫菜10克,芹菜10克,味精、鹽、醬油、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把準備好的乾貝用溫水泡製幾個小時,泡好以後把它取出,洗淨撕成細絲。把大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把紫菜撕碎,把芹菜洗淨以後切成碎末。在鍋中放水,燒開以後加入大米和花生一起煮,煮開以後調小火力,把大米煮至五成熟,然後再把乾貝入鍋一起煮。煮到大米和花生軟糯以後加入準備好的紫菜和芹菜一起煮五分鐘,最後加入食用鹽和味精以及醬油與胡椒粉等調味料調味,調勻以後關火,取出裝碗就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