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於痰溼,有溼就容易生痰,我們體內遍佈津液,津液平衡了,身體是正常情況,津液多了,身體溼氣就重了,溼氣重,長久的積壓在體內排不出去,就容易生無形之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痰溼體質。
尤其是容易長結節的患者,大多體內溼氣都比較重,溼氣重,痰溼互結,才容易凝結成核,形成“結節”。
1、體質成因
外:
溼邪侵體,身體受溼氣困擾,溼氣入體,無法排解
飲食厚膩,脾胃不消化
內:
體內臟腑失調,氣血津液執行不暢所導致
不喜運動,身體缺乏鍛鍊
愛熬夜,身體代謝時間不充足
2、體質表現
1、舌頭邊緣有齒痕
2.舌苔水溼多,滑舌
3.大便不成型
4.大便黏膩沾馬桶
5.嗓子裡面痰多
6.肚子脹食慾特別差,吃得少反而變胖
7.身上酸沉 頭像是蒙了一層布,暈暈的
8.關節痠痛
9.臉上出油頭也愛出油
3、體質分析
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 腎為生痰之本 。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
因痰從肺出,所以人們多認為肺生痰。但中醫認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麼咳嗽即為風不調之象,咳痰即為水不調之象。均非肺之獨病,而是與其他臟腑均密切相關的。
水谷入胃後,對人體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湧溢,輸注於脾,透過脾的運化作用,佈散津液到全身。
脾臟最怕受困,一是氣困,如果這個人很愛生氣,肝氣不舒,氣運不暢,就沒辦法在氣機的作用下將津液運送到全身,總是在岔路口會停滯不前,比如乳房、甲狀腺、肺等等部位,二是溼困。脾臟相當於全身氣機的中央樞紐,負責著水谷的轉輸。如果思慮較多,憂思過度,元氣受傷,水溼就會停滯在脾胃裡,一旦遇到外溼內侵,水溼就會變成痰,上達頸部,中至乳房,下至子宮,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子宮肌瘤。
4、常見病症
痰溼體質者多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動脈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肥胖症、梅核氣、結節、肌瘤等。
5、食療調養
痰溼體質的人主要在於燥溼利水,應該多吃祛溼的食物,如生薑、白蘿蔔、荸薺、紫菜、洋蔥、扁豆、紅小豆、蠶豆、包菜、山藥、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等。此外,杏仁霜、蓮藕粉、茯苓餅對該體質者是不錯的食補選擇。
推薦痰溼體質人群的食療方:
1、 白扁豆豬肉湯
白扁豆250克,豬腿肉15克,香蔥適量,煲湯。
2 、薏苡仁糖水
薏苡仁200克,糖水適量。先將薏苡仁洗淨,浸泡兩小時,後煮半小時,再用燜燒鍋燜五小時即可。
3、韭菜炒蝦仁
原料:韭菜250 克,鮮蝦仁100 克。
製作方法:用油鍋先將韭菜炒好,然後將鮮蝦仁100 克放入,再炒片刻,加少許胡椒粉即成。
4、山藥冬瓜湯
山藥50克,冬瓜150克至鍋中慢火煲30分鐘,調味後即可飲用。本品可健脾,益氣,利溼。
6、常用藥物
一般可以用二陳湯、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都具有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
二陳湯:陳皮、陳半夏、茯苓、甘草組成
六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組成,除了燥溼化痰還有補氣補血健脾的作用。
參苓白朮散:中成藥
7、穴位的調理
比較常見的有曲池穴、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等,但凡是調脾胃的穴位,都可以有祛溼的功效。在祛溼的穴位可以反覆進行揉捏、按摩等不斷刺激,對於調整脾胃功能,疏解肝氣,補益脾腎都有好處。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多清淡飲食,日常要保持舒暢的心情,心情好了,你的身體也會有所感知,就猶如陰霾霧散,陽光自來,百病也會離你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