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強調外表的現代社會,體態是重要的一環。擁有一個挺拔的身姿,會給人非常良好的印象。不管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會為自己加分不少。體態的認識誤區,有從小被灌輸的,也有反邏輯的。今天就聊一下體態的誤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介紹一下和體態有關的一個名詞:生理曲度。人的脊椎從側面看,不是一條直線,它是有生理彎曲的,就像一張弓一樣。對於直立行走的人來說,這個結構才穩定。人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站立,如果生理曲度正常,應該是直的。也就是說站直是不需要(站軍姿例外)肌肉參與的。如果需要,說明生理曲度是有問題的,而且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就像空手和提一件重物,你覺得誰堅持的時間更長,結果不言而喻。
第一個認識誤區,站直需要用力挺直。有孩子的人會有一個印象,當孩子第一次會坐的時候,坐的非常直。6、7個月的孩子力量是很微弱的,他坐直都不需要什麼力量,怎麼長大後,就需要?如果真需要用力挺直,又能堅持多久?這是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生活中家長經常提醒駝背的孩子挺直,提醒時有用,過一會又恢復原狀了。家長為此生了多少氣?怎麼就挺不直?變得歇斯底里。最後默默的告訴自己,孩子的習慣不好,需要多提醒,要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做了很多的工作,一次次提醒,一次次生氣,彼此都精疲力盡,不得不接受孩子駝背的現實。
第二個認識誤區,體態不好,是因為習慣不好。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孩子習慣不好,提醒他多少次了,就是不改。現在我也懶的管他了,隨他去吧。習慣是養成的沒錯。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站不直這個習慣是誰告訴他的,怎麼就養成了呢?習慣成自然,這話經常聽,但用在體態上就一定對嗎?二郎腿很多人都會翹,有沒有人特意學過怎麼翹二郎腿?大部分人好像都是不知不覺,無師自通,自然而然的翹上了。如果說學,那也是學怎麼翹,看上去好看,怎麼翹得體。還有孩子坐在椅子上,剛開始還好好的,不知不覺其中的一隻腿會抬起來,腳踩在稍高的地方,或者直接踩在椅子面上,家長看到一定會提醒。這些動作,是有人教他了嗎?更像是無意識的,自己在放鬆的狀態下,就覺得腳底下應該找個東西墊著。怎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就是這樣舒服。是我們的大腦告訴自己,你現在需要這樣。為什麼大腦會發出這樣的指令,因為骶髂關節被卡住了,身體中有個勁兒,你把腿抬起來,這個勁兒就卸掉了,否則就是不得勁兒。翹二郎腿也是同樣的道理。駝背也是,直起來,太不舒服了,後背的肌肉就像皮筋一樣一直是緊繃的,大腦會不停的給你訊號,這樣不行,你太累了,你需要休息。而且這個資訊自己都說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這種資訊的強化就向催眠,別說小孩,大人能挺多久?這就是為什麼家長一勁兒得提醒,沒有多少效果的原因。
是時候改變認知了。在體態上,人不是習慣成自然,是自然成習慣。脊椎的關節被卡住了,自然就直不起來。上一期講過關節受限(不知道的可以看一下),胸椎或腰椎的關節被卡住以後,它向前的能力就差(向前活動受限),要挺直,需要靠肌肉力量把身體拉直,人就會感覺累,堅持不了多久。所以家長總是提醒孩子,卻不見成效。因為沒有人會喜歡這麼痛苦而且不奏效的方法。家長著急,孩子也急,反反覆覆,大家都失去了耐心。這就是沒有找對問題的原因。明明是關節受限出了問題,我們糾結在糾正習慣上,本末倒置,南轅北轍。沒有好的效果也理所當然。解決體態問題也就是解決關節受限問題,關節活動正常了,生理曲度正常了,自然狀態下人就直了。
體態問題不僅影響美觀,同時對我們的身體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上期提到過我們的脊椎包裹著脊神經。每一節脊椎透過的神經掌管身體相應部位。駝背很容易造成胸腔和內臟神經壓迫,容易產生胸悶氣短、心悸心慌、消化不良等症狀,如果有類似問題,去醫院檢查,器官本身是好的,很可能是脊神經受壓迫造成的。體態不好還會使人有疲勞和疼痛等亞健康狀況,這是因為一旦某一處關節活動受限,身體的其他關節或肌肉就會進行代償(身體的各個部位負責相應工作,如果某一部位工作能力不足或不能工作,就需要其他部位代為補償,簡稱代償),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疲勞也是理所應當的。還會使代嘗這部分因為經常需要加班而吃不消,造成疼痛。所以很多疲勞疼痛和內臟的不適,都有可能和體態有關。
很多年前,大家被背背佳洗了一波腦,交了不少智商稅。80後的人,小時候不少人都帶過。現在基本已經銷聲匿跡。80後早已為人父母,發現孩子有體態問題,又把它想起來了,小時候說這個可好使了,應該給孩子用上。帶上它是能幫助肌肉緩解一些壓力,但關節受限的問題沒有解決,還能一輩子帶著不成。有很大一部分腰部關節受限造成的駝背。胸椎的曲度是向後彎曲的,腰部是向前彎曲,腰部關節受限,會造成腰曲變直,腰部變直帶著胸曲更向前,人看起來是駝的。這時候背背佳就沒作用了。而且上期還說過,人的每一節脊椎都需要活動來排洩椎間盤產生的廢物。你帶上背背佳,是不是影響關節的活動,進而導致椎間盤問題,也得不嘗失。所以背背佳既不治標也不治本,還有副作用,大家趁早放棄。
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大家對體態問題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知。當自己或者孩子有類似的問題,自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就會有比較正確的判斷,減少試錯成本。當然還是希望大家能保持一個良好的,適當的運動的習慣。因為現在不管是椎間盤問題還是體態問題,都和我們現在多靜少動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成人坐辦公室的越來越多,孩子只注重學習,缺乏鍛鍊的越來越多。生命在於適量運動。馬上虎年就要到了,願大家生龍活虎,虎年吉祥。謝謝您的觀看,你們的關注,是我工作的動力。文章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下期預告:脊椎側彎,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