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即我們所說的體溫過高,體溫過高指的是機體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以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分為:低熱37.5~37.9℃,中等熱38.0~38.9℃,高熱 39.0~40.9℃,超高熱 41°以上。
發熱的原因可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1.非感染性發熱
又稱外科熱或吸收熱。是由於外科手術破壞、組織的分解產物及區域性滲液滲血吸收後出現的反應,術後患者的體溫可略升高,變化幅度在0.5~1℃,一般不超過38.5℃,多見於術後24~48小時。
2.感染性發熱
主要是細菌從引流管進入傷口而引起感染、長期臥床引起墜積性肺炎發熱、貧血發熱有關。例如留置導尿管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操作不規範或更換引流袋時導尿管固定不妥當而引發感染,或者切口引流引起發熱。
研究發現,大多創傷骨科患者的術後發熱都集中在手術當天,這可能是由於患者術前的創傷已經啟動了炎性反應。
對於創傷骨科手術患者,術後早期發熱應進行臨床觀察,如有明確的感染跡象,應立即進行診斷性檢查 (也就是我們說的化驗檢查)。
術後晚期發熱,則應高度懷疑是否存在感染,此時血培養的意義較大,尤其是對於出現了呼吸急促、心動過速、白細胞持續升高的患者。
發熱該如何處理?
1.非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的患者會持續出現低溫,體溫在38.5℃左右,大約三天就會好轉。在護理過程中,患者不需要接受藥物降溫,採用物理降溫方法即可。
2.感染性發熱
而對於感染性發熱,應針對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護理:
(1)留置導尿管引起: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更換導尿管,重視導尿管的外部固定,在大腿根部下方 10釐米左右處用膠帶進行固定,保持尿管通暢,防止逆行感染。
(2)切口引流發熱:護理人員要重新更換乾淨的引流管,在引流管下方1~2釐米處用膠帶固定,避免引流管迴流引發感染髮熱;注意檢測引流管中的液體性狀。
(3)墜積性肺炎發熱:加強護理,促進痰液排出,可採取翻身拍背排痰。若明顯有墜積性肺炎或有感染的表現,需配合抗生素等抗感染藥物,並用止咳化痰藥物。
(4)貧血發熱:檢驗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及白蛋白的情況,給予患者升血藥物,必要時輸血。
(6)便秘引發發熱:叮囑並監督患者禁食油膩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為主;幫助並指導患者每日晚上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增加腸道蠕動;若情況嚴重者,可以使用藥物促進排便。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牛曉純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封面圖由璧山區人民醫院胡悅建提供,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