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是值得永恆關注的話題,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想要以健康的體魄,與家人過一個歡快祥和年,這些健康熱點仍需關注!快來收下這份健康指南,在新的一年裡,守護家人健康!
1.新冠疫苗
簡介:
2021年,新冠無疑是最熱門的關鍵詞。新冠疫苗也伴隨每個人,1月30日,中國已經有16個新冠病毒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7個新冠病毒疫苗進入III期臨床 試驗階段,1個疫苗已經符合條件上市。 5月7日,中國國藥新冠疫苗獲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 截至2021年11月18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4.16億劑次。
點評:白迪
《時尚健康》資深健康編輯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2.13億人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種,疫苗注射率達86%,我國新冠疫苗接種超過24億劑次,我國3~11歲人群中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超8400萬,加強免疫的已經接種4944萬人。新冠疫苗接種率要達到70% ~80%才能構建免疫屏障,或者說才能有效地戰勝新冠病毒,我們才有機會摘下口罩,恢復以往的生活。
2.幽門螺桿菌
簡介: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目前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約50%。近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人類致癌物。這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有很強的抗酸性,能長期在胃裡生存並不斷繁殖,是目前唯一被發現能寄生在胃內的微生物。
點評:李鵬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佑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點評:幽門螺桿菌病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消化道傳播,共用餐具,洗漱用具,家庭密切接觸都可以傳染,感染這個細菌容易導致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引起口臭,腹脹,腹痛,噁心,反酸,燒心,等不適症狀。有1%~2%的患者會發展成胃癌。建議大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到醫院消化科就診,由醫生制訂診療方案。一般90%的感染者經過規範的10-14天治療可以徹底根治。
3.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了 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這項最新預估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 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點評:戚曉東
北京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乳腺科主任醫師
北京醫師協會乳腺疾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的快速增長,取代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發病人數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風險因素的不斷變化,比如推遲生育、生育次數減少、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運動,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明顯。對於乳腺癌的預防,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透過調整日常生活方式,重視疾病的篩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疾病的患病風險。
4.睡眠
這個關鍵詞應該是“睡不好”。睡不好的原因有很多。《2020中國人睡眠指數報告》指出,睡不好的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情緒因素 61.3%、生活壓力 59.5%、工作壓力 50.7% ;其中00/90/95後,熬夜人群 52.5%。由於網際網路文化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59%的人會在睡前玩手機,32.2%的人因為玩得太嗨而不易入睡。晚睡、少睡不再是少數群體的病症,而是逐漸變成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點評: 孫偉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失眠”的含義已經逐漸擴充,“晚上舍不得睡,早晨起不來”的主動晚睡型人也被納入“失眠”的行列。為此我們思考:晚睡成為了趨勢,以往“每天必須睡夠8小時、每晚11點前要入睡……”的睡眠概念是否不僅沒有達到“勸睡”的目的,反而加重了睡眠焦慮,成為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孫主任建議與其跟已然成型的節奏作對,因為無法徹底改變它而焦慮,倒不如找到儘可能健康、愉悅的途徑,讓自己獲得有效的休息。
5.脫髮
90後已經成為脫髮主力軍。據《2021年90後脫髮調研》資料,中國約2.5億人存在脫髮問題,其中90後脫髮佔39.3%。90 後脫髮區域分佈中,男性或女性都認為髮際線是最主要的脫髮區域。脫髮人群城市分佈中,北上廣成為佔比最高的三大城市。脫髮人群行業分佈中,IT 通訊成為男性脫髮佔比最高的行業,而女性則處於廣告營銷行業最容易存在脫髮問題。
點評:舒暢
北京協和醫院面板科醫師
毛髮生長週期分為生長期、退行期、休止期,休止期毛髮開始脫落。現代年輕人的脫髮,大多屬於生長期毛髮過早地轉化為休止期毛髮而脫落。這種脫髮是在梳頭或洗頭時頭髮脫落增加,多為頭髮暫時性稀疏。 休止期脫髮的成因較為複雜,可歸結為精神應激因素、營養相關和頭皮炎症繼發三大類影響。現在壓力大、飲食不健康、生活不規律等是年輕人生活常態,而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休止期脫髮的主要原因。
6.控煙
我國目前菸民的總量已經達到了三億人以上,我國每年菸草消耗量佔全球的 43%。抽菸有害健康已經成為全民共識。《健康中國》15 項專項行動中專門提到了要大力推行國家層面的控煙行動,國家衛健委也在積極實施國家的規定,要求各個地區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進行符合當地狀的控煙措施。 其中,特別提到嚴肅查處銷售電子煙的行為。
點評:崔玉濤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
家長不要在居室內吸菸,因為煙霧顆粒會沾染在家居物品上,也不要覺得在室外抽完煙再進屋抱孩子就沒事的,因為菸草氣息還停留在吸菸者的衣服、面板、口腔和鼻腔裡,這些都是三手煙,還是會讓孩子接觸到。與普通香菸相比,雖然電子煙不含焦油,但含有尼古丁。尼古丁對人的危害,就是電子煙的危害,大人當著孩子面抽電子煙是不正確的,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好,也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引導孩子從抽電子煙開始,逐漸培養吸菸習慣。
7.體檢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體檢,越來越成為家家不可少、人人不可缺的健康管理行為。從被動參與單位組織的體檢,到根據自身狀況定期體檢;從千篇一律的套餐,到自主定製合適的專案,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大家在這方面的進步。目前國內體檢專案所涵蓋的內容已經非常豐富了,可以說遠遠超過國外一般性體檢的內容,根據不同的年齡和職業人群,體檢中心能提供十幾種不同的體檢套餐。
點評:錢文紅
北京市體檢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
很多人體檢後拿到體檢報告,一般將報告收起來,這樣不對。拿到體檢報告後,建議對體檢報告進行解讀。解讀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諮詢專業人士,一種是可以到體檢機構進行檢後諮詢,評估健康情況,制定健康管理計劃,對今後健康有系統的建議。體檢只是個開始,不是結束。體檢後要針對體檢結果進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預,對身體狀況、營養狀況可以進行調整,對運動鍛鍊、身體能量平衡也有好的指導作用,調整身體已有的疾病或者亞健康狀態,這才是體檢的目的。
8.心理健康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促進心理健康”作為15項重大專項行動之一,提出了“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焦慮障礙、抑鬱症、失眠障礙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等目標。
點評: 陳祉妍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副主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利於生理健康,對心理健康也有顯著影響,尤其表現在睡眠、運動和飲食三方面。而研究指出,睡眠欠債嚴重容易觸發抑鬱風險。其次健康飲食(主要是攝入水果蔬菜的比例)也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應激對精神健康的不良影響。研究發現,蔬菜攝入量每增加100克,抑鬱風險會降低3%~5%。缺乏運動是當代人不利於心理健康的另一個生活習慣。提高運動頻率可以有效緩解抑鬱,因為運動可以透過生理和生化反應改善體內的激素分泌水平,透過多種細胞和神經免疫減少炎症和氧化應激,甚至會改善大腦結構,是防治抑鬱的“天然良藥”。
9.科學運動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隊取得的好成績,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引發了體育熱潮,其中科學運動的話題也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運動營養、運動心理、預防運動傷等科學運動的新理念,透過奧運主題傳遞到了全民健身領域。科學營養、健康心理是運動員保持良好體能和競技狀態的基礎,是科學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 畢曉婷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心理學博士
中國心理學會體育運動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隨著大眾對運動的關注度增加,以運動心理為例,在大眾健身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運動動機、鍛鍊效果、不同運動(與運動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等。這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控運動的過程,運動就會堅持得更好。
10.肝癌
2021年2月份,知名音樂人趙英俊先生和著名演員吳孟達先生均因肝癌去世,公眾們在悲痛和惋惜的同時也關注到了“肝癌”這個熟悉又冰冷的字眼。據有關資料統計,2020年中國的慢性肝病患者人數突破了4.4億,肝癌也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資料,2020我國新發肝癌41萬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癌大國。
點評:姚樂
上海市同仁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
肝癌是嚴重影響國人健康的一種惡性腫瘤。對於肝癌,我們大力倡導的是積極預防的策略: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肝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這兩種病毒可以透過未受保護的性行為,共享針頭(例如輸血、吸毒等)和分娩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可以透過避免這些行為的發生從而阻斷病毒的傳播。此外,接種 HBV 疫苗,對慢性 HBV 感染者的規範治療, 對肝炎病毒感染者和肝硬化患者需進行肝癌監測。不喝酒或控制飲酒、戒菸、控制體重等健康行為習慣都可以降低患肝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