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照鏡子的時候,君君發現脖子上突然長出了幾顆小疙瘩,因為非常小,她也沒特別注意,以為過幾天就會自己消失。但沒想到隔了好幾個星期,小肉疙瘩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多。
君君上網查了,說有這種小肉疙瘩是因為感染了HPV病毒,而且還有“專家”說,感染了HPV的人以後會得宮頸癌。看完後,君君被嚇得立即趕往醫院檢查。
君君非常不解,這些小肉疙瘩究竟是什麼?長這些小肉疙瘩就代表她感染了HPV嗎?如果是真的,自己打了HPV疫苗,為什麼還會感染呢?
一、冒出來的小肉球、小肉疙瘩,可能是什麼?
其實面板上長出小肉球、小肉疙瘩不一定就是感染了HPV,還可能是以下7種情況,其中有些一般是無危害的,有些則是需要注意的。
01.一般無危害型
1.毛細血管痣(血痣)
如果小肉疙瘩不痛不癢,有點紅紅的,像痣一樣微微凸起,這有可能是毛細血管痣(也被稱為血痣)。
毛細血管痣主要是因為面板表面的毛細血管或者小動脈增生和持續擴張所造成的。毛細血管痣常見於中年過後,能出現在手臂、臉部等身體面板表面的任何部位。
通常毛細血管痣不會的身體健康造成任何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毛細血管痣很容易破裂出血,因此日常不要用力去搓它或摳它。如果毛細血管痣異常變大、出血、或者周圍血管呈現發散狀時,則要儘快到醫院接受檢查。
2.皮下脂肪瘤
如果面板上長小肉球,摸起來不疼,很柔軟還很容易移動,而且甚至發現不止一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皮下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是一種很常見的體表良性腫瘤,主要是因為成熟的脂肪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的。脂肪瘤有單個的,也有多個的,通常大小不一,生長緩慢,呈扁平圓形腫塊狀。
單個的脂肪瘤一般會比較大,常見於頸部、肩部、胸部、腹部、腰背部。而多個的脂肪瘤則一般個頭比較小,呈對稱分佈的形態,多見於胸部、背部和大腿。大部分脂肪瘤不會痛,但如果壓迫到神經可能會有疼痛感。
脂肪瘤一般是無害的,但如果你第一次發現面板下長了新的小腫塊時,建議還是先到醫院找醫生檢查下這些異常凸起的腫塊,確定是脂肪瘤還是其他問題。
3.皮贅
如果脖子上或腋下等面板褶皺處、鬆弛處,長出小肉球,外觀呈現不規則狀,會像個吊墜一樣向外突出的話,這有可能是皮贅。
皮贅又叫軟瘊,在醫學上被稱為軟纖維瘤,是一種有蒂的良性腫瘤,由疏鬆的結締組織、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等組成,常見於中老年人群,尤其好發於停經後和妊娠期的女性。
皮贅一般除了影響外觀外,基本不會對健康有危害。
02.值得警惕型
1.毛細血管瘤
如果面板上長出鮮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邊界清楚,與面板齊平或微微隆起,這種有可能是毛細血管瘤。
毛細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腫瘤,好發於嬰幼兒,主要是因為嬰兒在母體發育期間,生成血管的細胞迷走在面板或黏膜等部位而形成的。
多數毛細血管瘤生長速度較快,只有少數能自行消失,因此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外觀,建議早發現早治療。
2.皮脂腺囊腫(粉瘤)
如果面板上長出小肉包,不痛不癢,有時候表面還有個小黑頭,能擠出有異味的分泌物,這種可能是我們常說的“粉瘤”,也就是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面板良性體表腫物,囊腔內會有白色豆腐渣樣的內容物,如果受到細菌感染,還會出現紅腫、壓痛、化膿或惡臭等狀況。
皮脂腺囊腫大多發生在成人時期,大部分是良性的,生長緩慢且不會產生疼痛,多發於頭皮和臉部,頸部、耳後、胸部、臀部等部位也可能會長。
一般小型的皮脂腺囊腫,如果沒有感染化膿,可以不作處理,注意日常保護即可。如果皮脂腺囊腫逐漸增大,建議到醫院做手術把囊腫完全切除,不殘留囊壁,否則極容易復發。
3.絲狀疣
如果小肉疙瘩表面有尖尖的絲狀的突起,細長而柔軟,有可能是絲狀疣。
絲狀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面板贅生物,好發於頸部、頭皮、眼皮等部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較容易感染。
絲狀疣具有傳染性,可以從身體某個部位傳染到其他部位,也可能會傳染給別人。因此長了絲狀疣,切勿用手去拽或者用力摩擦它,以免出現破損,擴大其傳染。
雖然絲狀疣是感染了HPV病毒所致,但這種病毒是低危型的,跟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型HPV病毒不同,因此不用過於擔心。但由於絲狀疣具有傳染性,為了避免病灶越來越多或傳染給別人,建議應積極治療。
4.黑色素瘤
如果面板上的黑痣突然變大、顏色變深或出現血潰破等異常時,就要注意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種面板惡性腫瘤,主要是因為身體黑色素細胞出現癌化病變。可以長在面板的任何部位,手腳較為常見,也會出現在眼睛、口腔、胃腸、呼吸道和生殖器官。
與其他面板癌相比,黑色素瘤病情發展快,容易轉移,死亡率較高。因此,我們日常要注意區分色素痣和黑色素瘤。
1.在對稱性上,普通色素痣通常是兩邊對稱的,而惡性黑色素瘤則大多是不規則的,兩邊不對稱。
2.在邊緣上,普通色素痣邊緣光滑,與周圍面板的分界清楚,而黑色素瘤則大多參差不齊,呈鋸齒狀改變。
3.在顏色上,普通色素痣多為黑色、褐色和棕褐色,而黑色素瘤則常會在色素痣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或是短時間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開始褪色。
4.在直徑上,普通色素痣一般小於5毫米,而黑色素痣則大多超過6毫米。
5.在特徵上,色素痣不會發生變化,也不會有身體不適感,而黑色素痣則會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周圍面板會出現出血、潰瘍、瘙癢、疼痛、難癒合或結痂等炎症反應。
一般人很難憑肉眼區分結構不良色素痣和早期惡性黑色素瘤,因此一旦懷疑病灶就應及時到醫院做活檢已獲得病理確診。
二、有些小疙瘩,可能是HPV引起
HPV有100多個亞型,除了誘發宮頸癌,還會感染面板,可以引起“瘊子”。除了上述的絲狀疣,還有尋常疣、扁平疣、蹠疣、尖銳溼疣等。這些瘊子的形態會因為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俗話說,如果長了一隻“母瘊子”,它就會生很多很多“小瘊子”。這是因為無論是“母瘊子”還是“新瘊子”,都是具有傳染性的。
長瘊子的人通常免疫力比較弱,免疫系統無法立刻消滅HPV病毒,一旦面板出現輕微破損,HPV病毒就會不斷“接種”到周圍的面板,導致不斷有新瘊子長出。
瘊子不僅會在自身面板上不斷“接種”,還可以透過接觸傳染(例如與患者皮疹直接接觸)或透過間接接觸傳染(如共用毛巾、接觸衣物等),但只有面板破損和免疫力低下兩個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面板才可能會感染HPV病毒長出瘊子。
三、預防瘊子,HPV疫苗不是萬能的
想要預防瘊子,首先就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就是長瘊子時,堅決不要搔抓和搓洗瘊子及周圍的面板,防止病毒播散、接種。
如果瘊子較大,可以到醫院進行手術祛除,有效防止其向外播散,也可以採用電灼、二氧化碳鐳射或冷凍治療,以及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藥物來消滅病毒。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以為打了HPV疫苗就能預防瘊子,但實際上,HPV疫苗主要是預防高危型HPV,對於由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疣沒有預防作用。而且如果女性長了疣,身體對HPV的抵抗力可能會變弱,建議應定期檢查宮頸HPV。
總的來說,這些面板上的小肉球、小肉疙瘩千萬不能自行處理,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去醫院面板科接受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參考資料:
[1]長在頸部的“小肉贅”用治嗎?.北京日報,2019-08-14
[2]面板長出小肉瘤或是面板疣.銀川晚報,2021-04-07
[3]身上有這種小紅痣,千萬別大意,是大病的預警訊號!.健康時報,2017-08-26
[4]面板上長這種「小疙瘩」,可能和HPV感染有關…… .生命時報,2021-08-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