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道,9月12日,伊朗海軍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遠航返回的第75號編隊。第75號編隊由薩汗德號驅逐艦和10萬噸油輪改裝的馬卡蘭號前沿基地艦組成,5月10日離開阿巴斯港,向南穿過印度洋,經過好望角,進入南大西洋,隨後向北航行進入英吉利海峽、波羅的海,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了7月俄羅斯海軍閱兵式,隨後,第75艦隊開始取道地中海經過蘇伊士運河返回伊朗,於9月7日完成了歷時133天,總長4.5萬公里、途經三大洲的55個國家的跨越大洋和大陸的航行,伊朗人甚至動用了兩架F-4戰鬥機飛掠兩艦表示歡迎。
2021年01月13日馬克蘭號海上基地艦服役,這艘船其實是改裝自被扣留的阿聯酋“波斯灣”號油輪,其排水量8萬噸,長230米,在艦體前部佈置大面積直升機甲板並加裝指揮和武器系統,能夠裝載大量燃油、武器、部隊、直升機、快艇在海上長時間執行作戰任務。他能夠承載2架AB 212ASW和2架ASH-3D“海王”反潛直升機,以及1架RH-53D“海種馬”直升機,還能使用“鵜鶘-2”垂直起降無人機,其甲板另一側還帶有7艘微型導彈艇。但考慮到伊朗方面直升機數量有限,實際運用的時候可能搭載數量極為有限。而且該船還有個大缺陷,就是沒有直升機機庫,這導致了其在遠洋難以長期使用直升機,這回能在直升機甲板中央停放一架AB 212ASW直升機用於垂直補給,已經是相當不易了。
F74薩汗德號屬於伊朗賈馬蘭級護衛艦。賈馬蘭級是伊朗國產的第一型護衛艦,可他們的官方一直宣稱這是一艘驅逐艦,稱為莫傑(Moudge波浪)級,外界按其首艦名稱稱為賈馬蘭級。該艦長94.5 米,寬11.07 米,吃水深度為3.25米,滿載排水量1540噸,安裝有兩臺16YJCM柴油發動機,最高速度為39節/時,巡航範圍5000海軍/15節,乘員125-146人,從成員數量過多就能看出自動化水平不夠。
這次出場的3號艦F74薩漢德號護衛艦於2018年服役,其最大特徵就是採用了隱身設計。該艦艦橋側面是與艦體融合的,在艦橋兩側耳臺有兩挺機槍,上層建築內傾,甚至煙囪也變得方正了。該艦安裝了普萊西公司的AWS-1搜尋雷達,主桅杆頂端安裝了仿製版的WM-25/MK92 CAS射控雷達。該艦艦首安裝有一門仿製奧托梅萊拉76毫米炮的Fajr 27艦炮,射速85-100發/分,最大射程20千米,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其艦橋前平臺上安裝了兩具對開的仿製美國Mk.32 Mod2導彈發射器,外形就像一個長方形箱子,內部導軌掛載一枚仿製自美國標準-1防空導彈的賽義德2型防空導彈,射程70千米,但沒有備彈,艦體中部交叉佈置的四枚努爾反艦導彈,是仿製自中國的C-802高亞音速反艦導彈,射程120千米,精度極高,後來有一枚換成了卡德爾反艦導彈,射程300千米,還有仿製的2部3聯裝324mm魚雷發射管。艦尾上部安裝有一門仿製版隱身AK-630防空炮,在魚雷發射管上面甲板還架設了2門20mm炮,該艦設有直升機甲板,配備了一架老掉牙的美製貝爾214 ASW反潛直升機,但沒有機庫,無法維護直升機。其艦殼聲吶罩也很小,反潛作戰能力估計不容樂觀。
薩漢德號護衛艦其艦橋前部有一個很大的開口,而且在外部設施上稍顯凌亂,艦橋前部還得從架設的梯子下去才能到前甲板,無論是格子桅杆、反艦導彈還是魚雷發射管都裸露在外,顯然在隱身方面提高不大。從和其他三艘迥異的外形上以及伊朗人宣稱的2000多噸的排水量來看,把他看做一級新的在賈馬蘭級上改進的護衛艦也沒什麼不妥。但本次出航由於要遠赴俄羅斯,因此該艦在出航時就拆掉了艦橋前部那兩個Mehrab 系統的賽義德2防空導彈,估計是為了提高穩性,畢竟對於一個排水量過小的護衛艦,面對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風浪也實在是巨大的考驗。有趣的是其攜帶的導彈型號還不同,既包括1發120公里射程(一說170公里)的Noor反艦導彈,也有三發是300公里的增程型Ghadir反艦導彈,Noor反艦導彈就是仿製C-802,Ghadir則可能加長彈體。
本次航行中,F74薩漢德號護衛艦的補給完全依靠馬克蘭號前沿基地艦。畢竟這貨就是油船改裝,因此有充裕的空間去安排大量的給養和油料,而且該艦中部也安裝有吊車,雖然不能夠像補給艦一樣進行橫向補給,但縱向補給油料淡水等還是比較容易的,馬克蘭艦上也有直升機快艇進行貨物補給。但總的來說薩漢德號護衛艦在航行過程中鏽蝕掉漆也是比較嚴重的,為此伊朗人不得不用帆布罩把反艦導彈和一些儀器罩住。在抵達俄羅斯後顯然該艦進行過重新的油漆,看起來還比較上鏡。
對於伊朗海軍來說,由於其極度缺乏遠洋艦艇和綜合補給艦,因此每次遠航機會都彌足珍貴,本次超越記錄的遠洋航行對於F74薩漢德號護衛艦來說簡直就是困難重重,也顯示了伊朗海軍官兵的頑強精神。本次遠航之後,伊朗方面將會總結這次遠航的經驗從而改進艦船設計,可能新一代6000噸級的艦艇已經在設計中了。且不論其裝備是否落後,光是這種遠航的勇氣,就已經值得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