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也就是從2017年到2021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裡,全國土地市場分化嚴重,其中最多賣地城市是杭州,單個城市賣地高達1.3萬億,另外還有上海和北京也紛紛破了萬億。
2021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5.62萬億元,同比下滑9%,為近年來少見的負增長情形。
這背後,與過去一年樓市逆轉、市場轉向、集中供地制度的推出不無關係。
然而,環球並非同此涼熱。資料顯示,全國超過百城賣地收入下滑,絕大多數都是三四線城市,而部分一二線城市仍舊創下歷史新高。
這12個城市,包括4大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蘇州、重慶等主要強二線城市。
這些城市,基本都是GDP位居全國前列、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且房價基本都處於全國前列。
上海、杭州雙雙突破3000億元,刷新歷史記錄。其中,杭州賣地收入已經連續5年超過2000億元,在全國獨一無二。
廣州、北京、南京賣地收入突破了2000億元,武漢、成都超過1500億元,蘇州、重慶、天津、深圳、西安超過1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房價最高的深圳,賣地收入僅位居全國第11位,這與其城市體量不大、供地面積較少不無關係。
預測2022年中國住房市場總體表現將變中趨穩,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樓市將從整體降溫轉向分化回暖。預計全年全國商品住房平均價格增長率將在-3%至3%,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增長將在-1%至-5%,住房開發投資增速預計將在2%至5%。預計第四季度主要指標轉正。2022年住房市場的整體風險將延續下降趨勢,區域性地區、個別主體的風險將有所釋放,風險外溢將被有效控制。
城市分化繼續明顯,華東華南市場率先企穩
2021 年前全國新房成交總量穩定,但上下半年表現分化。下半年市場急劇轉冷,7 月起新房成交量同比由正轉負,且跌幅逐月擴大,10 月跌幅達 24%。與此同時,中原監測的各市場先行指標(新開盤認購率,中原新房來訪指數,中原經理指數(新房))均跌至 2016 年以來歷史低位,市場信心顯著回落。
基本面決定城市分化,一線及二線熱點城市表現較好,而基本面較弱的三四線城市成交量普遍下降。成交價格則普遍上升。2021 年前全國新房庫存上升,庫存消化週期亦延長,40 個重點城市庫存消化週期增幅高於三四線城市,但部分熱點城市庫存消化週期進一步縮短,如杭州、合肥、西安、上海。
官方資料,2021年1—11月份,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650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8%;銷售額92313億元,增長11.8%。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4727萬平方米,增長9.0%;銷售額33218億元,增長11.1%。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2515萬平方米,增長1.2%;銷售額31475億元,增長0.7%。東北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844萬平方米,下降7.5%;銷售額4660億元,下降11.0%。
一個字漲或者跌,不代表全國。既無法確定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這是政府的事),也無法控制市場的資產價格趨勢(這是市場本身的規律),2022年很可能是未來10年的佈局之年。
從未來房地產熱點城市看,老生常談,當然還是長三角、珠三角熱得發燙,那些城市會是2022年的熱點?很簡單,看政策,看土地,政策就是人才政策,只要鬆綁了人才政策的城市,房地產市場肯定會熱,比如蘇州、杭州、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如果出現人才落戶政策放開,疊加房地產市場的相對寬鬆,肯定會是2022年的熱點城市。
從城市分析看,2022年中國經濟依然穩定為主,而萬億以上的gdp城市不論從就業還是置業看,都是首選!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