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網易總編輯姚老師採訪了著名財稅專家賈康,重點談房地產稅的問題。
賈康老師是業內的老行家,影片的內容非常到位,建議大家還是要抓緊找影片來看(別等看不到再找),虎踞房產深感榮幸的是,賈康老師的觀點,和虎踞之前多篇相關文章觀點大體是一致的。
當然,作為業內的權威專家,賈康老師能說我們不敢說的話,比如社會對房地產稅的厭惡性心理,就是我們想說而沒說破的。與此同時,賈康老師重點談到了房地產稅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尤其以居民納稅後將增加對於自己繳納稅款去向的追問,從而增進社會結構的最佳化和公民意識的培養,這是非常具有穿透力和價值感的判斷。
在對話之中,尤其令人關注的一個點是【今年房地產稅會不會有大動作】。賈康老師提及了一個詞,可以說,切中肯綮,一擊即中,那就是【避免收縮性政策】。
No.1 房地產稅的收縮性何在?
虎踞房產
的確,無論房地產稅的免徵面積或套數如何,畢竟是一項增加住房持有者成本的稅負。因此,房地產稅具有的收縮性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2021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定調,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同時提出,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
此時徵收房地產稅,首先不利於穩字當頭政策主線。即便從房地產市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言,著急出臺房地產稅,也不利於房地產去庫存以及社會總體槓桿率降低。
我們在上一期文章裡已經分析過,當前真正動搖居民購房意願的,已經不再是申請貸款的資格,以及信貸利率,而是房價的不確定性預期(點選回顧)。道理很簡單,追漲殺跌是人性,一旦人們對於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這一基本信仰不再相信,他們就會持幣待購,購房成本下降不會促使他們入市。
No.2 收縮性政策和跨週期調控是什麼關係?
虎踞房產
2022年的經濟局勢可謂非常嚴峻。如果簡單歸因的話,可以說是因為在2021年持續進行了多項跨週期調控的政策。
2021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視窗期” 推動經濟穩中向好,這是“跨週期調控”的邏輯起點。也就是在經濟走勢持續向上的情況下,解決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實現“高質量增長”的目標。“穩”中不僅要求“進”,而且還是要向“好”。
從目標來看,跨週期調控本身存在合理性。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早已存在各種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持續積累之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非調整不可的地步。
簡言之,當房地產開發企業大舉借債,透過加槓桿實現對土地的擴張,並捂地囤房,坐等地價提升,而少數炒房者透過大舉借債,以加槓桿方式快進快出,並不斷哄抬房價上漲,就會導致經濟體出現少數人持續進行信貸擴張和槓桿的擴張,令社會財富分配加劇分化。
少數擁有資產和信貸資源的人,透過大規模舉債和加槓桿的方式,將實現財富的倍增。與此同時,不斷被捲進來的普通市民,也必須高額舉債,投入到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上來。而這些社會資源的聚集,就會變成“資源的無效堆砌”。
根據統計,當前87%的地方債是由商業銀行所持有;在居民信貸中,房地產信貸佔70%以上;而2021年一季度,實體經濟宏觀槓桿率為267.8%。
這個過程的必然結果是,將房價不斷推高的擊鼓傳花遊戲玩不下去,導致社會財富的大規模滅失。
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社會財富分配失靈的過程。
因此,在2021年管理層決策,利用有利的時間視窗進行跨週期調控,其實是為了要加速解決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
但令人沒有料到的是,儘管中國的疫情控制雖然較好,帶來了大量的出口訂單增長,根據商務部最新的統計,去年我國的出口增長達到了30%。
但是由於疫情的持續發作,以及全球產業鏈重構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大量關鍵零部件由於產業鏈斷裂而導致無法生產,大幅推高了製造業上游的成本,並且擠壓了整體的利潤。
這一過程導致出口總額雖然獲得增長,但出口的利潤卻大幅減少。
由於國內的跨週期調控加快進行,在2021年一年之中,教培行業、平臺經濟、信貸政策以及雙碳政策被各地方政府層層加碼,這些因素都帶來了疊加的“收縮性”效應和大量的不確定性。
其結果是,限制了貨幣流通的次數,推高了上游資源的成本,減少人們的收入預期,抑制了人們的消費需求。迴圈往復,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猛然發現,宏觀經濟存在較為嚴重的經濟下行壓力。
因此,一個簡單粗暴的判斷就是:跨週期調控的確存在必要性,但國內外不利因素的疊加,導致了一些長期政策帶來的“收縮性”。
No.3 2022年,帶來“收縮性”的因素還有啥?
虎踞房產
更為令人憂慮的是,2022年我國面臨一個重大的外部環境變化,那就是國際的需求增速有可能會急劇下降。
簡單說,美國在2021年對中國的需求極其龐大,最大的原因是美國的“脫鉤”政策導致了全世界範圍內供應鏈的斷裂,從而導致產品供應急劇收縮。
生產收縮必然導致貨品總量的減少,而美國國內採取高額的疫情補貼政策,形成了超出美國社會真實支付能力的超額需求訂單,而且不用工作也能領到補貼,降低了流通環節碼頭工人和貨車司機的就業意願,推高了物流領域的成本。這些都成了美國這一次遭遇前所未有通貨膨脹的因素。
這令美國政府即將在今年進行減債加息,疫情補貼也有可能退出。這就意味著,過去量化寬鬆政策進入到180°轉彎的局面。
上述幾個過程疊加起來,將導致2021年唯一有利於中國的外部需求將在2022年面臨急劇減退的處境。
如此一來,如果外部需求這個引擎熄火的話,只剩下2個引擎,一個是基建,還有一個是房地產。綜合起來看,就不難得出結論:房地產這輛馬車一定會盡快驅動。
這就意味著,房地產稅的推出一定要讓位於穩增長的大局。
友情提示一下,即便房地產稅在未來一年之內,不會有什麼大動靜,但是房地產稅作為中國稅基結構轉換的一個重大的戰略,其推出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因此不要因為2022年的“穩”字當頭,抑制收縮性政策,就產生迷惑,覺得房地產稅今年不會推出,就有可能在接下來逐步消失。
與此同時,房地產這架馬車即便要重新啟動,也不會有透過加槓桿和短期炒作的方式,重新過熱的可能。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城市化從增量擴張轉入存量最佳化……這些我們就不再重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