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黨此前和國民政府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直接推動我國革命的新程序。但是這樣的統一戰線形勢,僅僅維持了三年之久,本來革命成就越來越大的時候,即將獲得勝利,沒想到老蔣卻突然背叛革命,大肆虐殺我黨人員。我軍為了儲存有生力量,決定轉移到陝甘蘇區。我黨紅軍為了擺脫敵軍的瘋狂圍捕,不得不進行戰略性戰役,由此進入偉大的長征。相信大家小學都學過,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中,關於二十二名紅軍勇士飛奪瀘定橋的英勇畫面。他們每個人都展現出不畏犧牲、英勇善戰的精神,朝著瀘定橋對岸的敵軍發起猛烈進攻。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二十二名戰士不惜一切為紅軍部隊開路,那時候的後果不敢想象。他們的精神和英勇,無疑已經刻在了每個國人的心中。長征路上本來就極度艱難,更別說是在敵人密集火力網下勇奪瀘定橋,這毫無疑問是中國軍史,甚至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那麼這二十二位英雄是如何勇奪瀘定橋的?按理說他們的英雄壯舉應該全部記下來,但是為何會突然銷聲匿跡?他們最後有被找到嗎?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神秘消失”?
在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能動動您的手指頭,點贊加關注給我一個支援,也方便您接收到最新的內容。
紅軍為何飛奪瀘定橋
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紅軍不畏生死的瀘定橋是為了強行渡過大渡河,那麼大家就會有疑問,他們為什麼非要強渡呢?
在國民政府背叛革命後,相繼對我黨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行動,一瞬間我黨損失慘重。在我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之後,我黨軍隊就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此時的長江蘇地區已經被敵軍重重包圍,紅軍只能轉移到國民政府部署相對薄弱的陝北一帶。
毫無疑問,我黨軍隊從南到北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可想而知是有多艱難。
我黨軍隊既然選擇戰略轉移,那肯定就要對轉移路線進行一個完美的制定。我黨軍隊要時刻應對敵軍的追殺攔截,還要將軍隊的傷亡情況降到最低,並且必須順利抵達陝北一帶。
我們也都知道紅軍長征路上遇到過多少艱難,什麼沼澤、飢餓、敵人追殺、懸崖峭壁和河流等,大渡河就是我黨軍隊必須要經歷的一道天險。
我黨軍隊只要渡過這條河,就可以進入大山中,到時候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休整,也可以躲避國民政府軍隊的追殺。
關於這一點,國民政府自然也明白,所以我黨軍隊在渡河的時候才會遭受如此攻勢,其目的就是為了將我黨軍隊變成第二個石達開。
說實話,渡河的情況確實非常不樂觀,河面寬度雖然只有兩百米,但是河流兩面都是山,水流更是兇猛,就算是乘坐船都有衝下去的可能。
當時我黨軍隊也就只有三條船,每次渡河就得重新將船拖到渡口才能繼續運送戰士,去往一趟就得花費一小時。這三條船還都是漁夫使用的小船,每個來回最多也就只能坐一個排,即便不停歇的渡河,一個晝夜最多也就只能運送三百人。
我黨軍隊中也有工兵部隊,也多次試著在大渡河上建設浮橋,但是奈何水流湍急,剛固定好的浮板就立馬被沖塌,甚至還將一條船給掀翻,本來我黨軍隊就急缺渡船,此時更是雪上加霜。
不過這兩條船也沒有什麼決定性作用,畢竟如果要用這兩小船渡河的話,那我黨數萬紅軍要到對岸,至少就得花費一個月的時間。
一個月的時間大家可以明白到時候會有怎樣的局勢,所謂“兵貴在神速”,我黨軍隊身後還有一直追殺的薛嶽兵團數十萬精銳,而且最多三天就會抵達此地。最難得是,數十萬川軍在朝著安順場集合,勢必要攔截我黨軍隊最後的後撤路線。
此時已經是關於我黨生死存亡的時候,如果三天時間裡紅軍不能全部抵達對岸,那麼就會被國民政府軍隊兩面夾擊在河兩岸。
到了這個時候,紅軍就只有兩個選擇:
- 紅軍朝著更深處的富林渡口推進,雖然那裡水流沒有這裡急湍,河面寬度也廣,的確適合渡河,但是那裡同時有國民政府軍隊重兵把守,軍閥楊森勢力也集結了六個旅的兵力,只等我軍跳入包圍圈。
- 紅軍沿著渡河岸邊向上遊推進,雖然渡河西邊是雪山、東邊是懸崖峭壁,這兩者之間無任何渡口相連。不過在三百多公里之外有一座瀘定橋,這就是連線著千里大渡河唯一的橋樑
瀘定橋一帶的防禦部署較為薄弱,僅僅有兩個營的規模,只要我軍神速,一定能在追兵趕來的時候將瀘定橋佔為己用。
只要攻下了瀘定橋,我軍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渡河,身後的追軍也會被我軍擺脫。
瀘定橋是清朝康熙時期建造的,它本來的主要目的就是連線川康地區。紅軍佔據此地,到時候紅軍就可以南進雅安、北進川西,和紅軍第四方方面軍會合,以此接二連三地擺脫敵人的追擊。
敵軍為何不炸燬瀘定橋
如果說瀘定橋中的鎖鏈全部被拆毀,我們也都不知道歷史到底會怎樣。
我我黨軍隊攻佔安順場之後,得知情況的老蔣其實已經知道紅軍的意圖。其實他也曾下達命令,將瀘定橋全部炸燬以此來堵截我軍的退路。
但是敵軍卻並沒有遵守老蔣下達的命令,僅僅只是拆了木板,沒有炸燬鐵鏈。
其實仔細一想也是,國民政府軍隊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確定紅軍能不能過橋,而且瀘定橋還是當時唯一一個連線川康地區的橋樑,必定不能將其摧毀,畢竟他們自己也要有後路。
況且我黨軍隊繼續行軍直奔瀘定橋,日夜不停地趕路,抵達時間也超出敵軍的想象。就算敵軍想要炸燬橋樑,那也沒有時間,敵軍可以說是在毫無防備的狀態下參與戰鬥。
那麼就算時間充足,敵軍還是可能會選擇炸斷橋樑。不管怎樣,這座瀘定橋確實是我黨的退路,如果被炸燬的話給我黨帶來的麻煩也是巨大的,當然事實是沒有炸燬,我們也不能隨意判定歷史的走向。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如果敵人炸燬瀘定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說到底敵軍長期駐守川康一帶,他們也要給自己留個後路。不止後路沒有,屆時物資補給都沒有辦法運輸,無奈之下只能取下木板,希望可以用這樣的辦法來拖延我軍的程序。
當然百姓也是極為重要的,畢竟這是連線兩地的唯一交通要道,對兩岸的貿易也極為重要。如果直接炸燬,那麼百姓就會抵抗,甚至於加入我黨,這是國民政府不想看到的局面。
不過讓人憤恨的是,敵軍雖然沒有炸燬,但是卻想到了更狠毒的辦法。敵軍提前準備了煤油,然後抹在了鎖鏈上,當戰鬥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敵軍就放火燒鎖鏈,此舉的確也給我黨軍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勇奪瀘定橋
之前瀘定橋鐵索上是有木板的,平常人走的時候就已經搖搖晃晃了,更別說現在國民政府軍隊為了阻止我軍轉移,早就將木板全都拆掉了,就留下了十三根鎖鏈在那裡搖晃。
紅軍想要轉移就只有這一條路,渡河對岸早就有敵軍部署好重機槍,形成密集火力網,就算木板沒有卸下來,紅軍渡河也是極為困難,更別說此時只剩下十三條鐵鎖鏈,想要渡河可謂是難於登天。
當我黨軍隊抵達瀘定橋後,並沒有立馬就發動衝鋒,而是就這次爭奪瀘定橋一事進行了商討。各個骨幹商議決定,紅軍將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進行爭奪瀘定橋;一部分負責火力壓制;一部分從下游偷偷渡河抵達對岸,然後和爭奪瀘定橋的部隊互相配合。
然而負責瀘定橋爭奪一戰中,紅軍第四團三營二連任命為爭奪瀘定橋突擊隊。
紅軍第四團三營二連於是立馬召開戰前動員,上級將這次爭奪瀘定橋的重要性和危險性都告訴戰士,並告訴大家部隊要挑選二十二位勇士爭奪瀘定橋。紅軍戰士也知道這代表著什麼,此次任務絕對是九死一生,不過他們並沒有在意有何危險,反而都主動積極報名,想要拯救於紅軍部隊脫離水深火熱的情況。
當然這二十二位勇士並不是誰都能做,絕對會選擇之前戰鬥具有傑出表現計程車兵,而且從高到低都一視同仁,最重要的就是忠誠於黨、不畏生死的戰士。
戰局稍瞬即逝,身後追兵還在窮追不捨,隨著紅軍第四團首長下令,二十二名手拿衝鋒槍,背上挎著馬刀,將數顆手榴彈放在腰間的紅軍戰士,踏上了爭奪瀘定橋的道路上。
國民政府軍隊其實也沒有反應過來,敵人覺得他們看到沒有木板的鐵索橋,就算沒有退縮也得想辦法如何渡河。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紅軍竟然真的敢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爭奪瀘定橋。雖然國民政府處於壞的一方,但好歹都是同胞,只不過身為士兵必須服從上級指揮,就算再怎麼敬佩,也要對其阻擊。一瞬間各種輕重機槍對著戰士發起反擊,意圖將我黨紅軍的攻勢阻擋下來。
我黨紅軍也知道此次戰鬥是生死存亡的時刻,所以戰鬥也是更加的勇猛,負責火力壓制對面的掩護部隊,瘋狂地用子彈和炮彈將河對岸的敵軍火力穩穩壓住。
雖然前面是“吃人的老虎”,下面是急湍的河流,但是紅軍戰士們並沒有因此退縮,為了我黨的命運毫不畏懼地在鎖鏈上前行。
然而跟在二十二位勇士的後面,是後方部隊進行鋪搭木板的突擊隊。在這裡不得不說,我黨軍隊使用的木板全是百姓自發捐助的門板,然而我黨如此受百姓愛戴,毫無疑問是我黨深入農村幫百姓打地主、分土地,大家都知道我黨是為國為民的仁義之師,百姓都不想我黨軍隊就此消失,畢竟百姓的希望全都在我黨身上。
我們上文也說道,敵軍雖然沒有炸燬橋,但是卻將鎖鏈上抹上了煤油。當二十二名勇士爭奪瀘定橋的時候,對方就已經將鎖鏈點燃,而且將瀘定橋另一頭出口處放置一堆木板點燃,我黨軍隊瞬間就被火海所淹沒。
眼看國民政府軍隊為了達到目的出此卑鄙手段,我軍戰士都為之大怒,頂著敵人的密集火力網衝上木板,奪橋突擊隊和後面鋪木橋部隊都大聲嘶吼衝鋒的口號。
二十二位戰士越戰越勇,鬥志也更加旺盛,一邊對著對岸的敵軍射擊一邊緊緊拽著鎖鏈向前衝鋒。當奪橋突擊隊抵達橋頭時,戰士們瞬間衝過火海對著敵人撲了過去。
然而二十二名奪橋突擊隊的戰士,已經犧牲了四名,他們在攀爬鎖鏈的時候被敵軍火力網所覆蓋,掉入了急湍的河流中,屍首都找不到了。倖存下來的十八名勇士順利地衝出火海,繼續對敵人發起猛攻。
二十二名勇士勇奪百米鎖鏈大橋,放在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都是絕無僅有的,我軍戰士的信念和勇猛是世界上頂尖的存在。
紅軍戰士殊死一搏成功殲滅了所有阻擊我軍的敵軍,將我黨軍旗插在了瀘定橋上。紅軍第四團部隊跨過瀘定橋後,立馬就和兄弟部隊一起將瀘定城圍的水洩不通,經過一番激戰後,我黨軍隊順利將所有駐守敵軍消滅,將瀘定城打了下來。
隨後劉聶大軍相繼抵達瀘定,隨後我黨紅軍全部都成功渡河。當我黨各級領導抵達瀘定橋的時候,看到下面急湍的河流,他們都知道此次的奪橋有多艱難,我黨的命運也就此開始發生改變。
誠如偉人所說,決定戰爭的走向根本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人。如果自己出師無名,不是為了國家和人民,那就沒有人來投奔我黨,然而戰士們沒有信念和一往無前的精神,那無論如何都不會獲勝。
當我黨各級骨幹聽到有四位奪橋戰士掉入渡河的時候,無一不為之流淚,像他們如此的戰士有很多,他們都為了黨的命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值得我們尊敬。
雖然勇奪瀘定橋戰鬥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也不長,但是對於我黨的意義確實非凡。如果戰士們沒有在敵軍追上來之前奪下瀘定橋,如果奪橋突擊隊在火海中畏懼,如果敵軍將鎖鏈也拆掉,那此時的結局我們不敢想象,所以說奪橋突擊隊二十二名勇士挽救了黨的命運也不為過。
剩下的勇士去了哪裡
一九三六年,有人得知二十二名勇士勇奪瀘定橋後,決心要將此戰寫出來,來警惕後人。但是當了解具體情況的時候,紅軍第四團的戰士們對於當時奪取瀘定橋的勇士名字卻不太清楚了。
後來,我黨軍隊在陝西一帶鞏固完成之後,決定讓宣傳部尋找當年瀘定橋一戰剩下的十八名戰士,將他們的名字和功績記錄下來進行宣傳,但是還沒有開始著手調查,我軍就開始抵抗日本侵略,宣傳的事情也就逐漸被遺忘了。
自從建立新中國後,二十二位勇士在瀘定橋一戰的事蹟就家喻戶曉。但是遺憾的是,但是遺憾的是,並沒有任何一則報道或者記錄記載著這件事情的主要內容,二十二位勇士的名字知道的更是寥寥無幾。
最多也就是知道奪橋突擊隊兩名指揮員的名字,其餘的勇士到底叫什麼?後續如何?根本一點訊息都沒有,就好像憑空“消失”一樣。
我黨又怎會讓大功臣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有一個叫王永模的人,下定決心就算跑遍全國,也要徹底調查出這二十二位勇士的身份,要將決定我黨命運的瀘定橋事件詳細的記載出來。
王永模這個想法得到我黨的大力支援,為了找出當年的功臣,特意組建了調查團。但是畢竟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之久,而且參與過轉移的紅四團都已經對當時的情況不太清楚,現在調查一定會異常的艱難。
王永模意識到此事並不簡單,於是思前想後,決定可以先從全國各地烈士紀念館開始著手調查。“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九七五年的時候,王永模調查得知劉梓華革命烈士參與過瀘定橋爭奪戰。
隨後又得知此訊息是河北軍區提供的材料,王永模當即就奔赴此地進行證實,不出所料劉梓華確實是參與過瀘定橋一戰的英雄。在我黨生死存亡時刻,他曾經擔任過副班長,遇到難事第一個往前衝,五次獲得嘉獎,九次都差點被敵軍打死,後來病逝在北京。
勇奪瀘定橋的二十二名勇士已經得知一人的身份,原本以為可以就此延伸下去,但是之後的調查工作卻是更為複雜。儘管如此,為了讓世人更早的知道這些勇士,王永模還在不停地尋找。
羅華生將軍——曾經指揮過勇奪瀘定橋的指揮官,當知道王永模來找自己的目的後,也表示非常支援,他回憶到自己挑選突擊隊人員的時候是先從幹部選。羅華生將軍記得當時挑選出來的人是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和劉金山。由於當時情況比較緊張嚴峻,剩下來的十八名勇士在戰鬥結束後機就回到自己的部隊,根本也沒有去了解他們到底叫什麼名字。
隨後調查得知有一名苗族戰士,叫做雲貴川,剛進入紅軍部隊的時候沒有名字,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個雲貴川的外號。
雲貴川參加瀘定橋一戰的時候才十五歲,別看他小,但是打仗卻和其他戰士一樣勇猛。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有著革命戰士獨特的勇猛。更何況雲貴川年幼的時候,經常和自己父親登山採藥,所以攀爬技術了得,經常去執行非常困難的任務。然而在勇奪瀘定橋中,雲貴川就參與其中,在奪橋一戰中異常勇猛,戰士們都看到其英勇的姿態。只不過不幸的是,他在之後的一次戰役中壯烈犧牲了。
由於調查時間越來越久,外界關注也也來越多,全國人民也對當時勇奪瀘定橋的勇士敬佩,都想知道這些英雄到底是誰。王永模和各個地方的幫助下,接連找到並證實在瀘定橋爭奪一戰中的勇士。
但是勇奪瀘定橋的二十二名勇士,只找到了十二名,剩下的十名勇士的身份,仍然還在繼續尋找,我們也會堅信,英雄的名字一定會貫徹到大江南北。
其中魏小三、劉大貴、王洪山和李富仁,這些人在瀘定橋一戰中壯烈犧牲;剩下的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劉梓華、趙長髮、揚天銘和雲貴川,有的在之後戰鬥中壯烈犧牲,也有的經歷了我國成立後的發展史。
寫到此處,小編不禁潸然淚下,他們都是我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為了黨的命運他們不畏生死。這些革命戰士不追求名利,在獲得勝利之後就迅速歸隊,這無疑讓我們肅然起敬。
雖然還有十名勇士至今世人還未得知身份,但是他們在我們的心中卻是沉甸甸的,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英雄事蹟會讓後代牢牢記住。
黨和國家也正是因為你們,才會如此生機勃勃,革命先輩們放心,後代一定會珍惜現在的和平,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祖國一定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