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房子對於國人來說,向來都是每個人追逐的資產。房價的變動,帶動的是背後無數個家庭的置業夢想。因此,在很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當中,房子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著一席之地。
對於國人來說,買房子是一件大事。它不僅僅是家的縮影,更關鍵還是財富、地位、身份等象徵。過去這二十年,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像房地產這樣帶動全民造富。因此中國人喜歡買房。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房地產總市值已經達到65萬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大約是450萬億,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總和。
但在經歷了近五年的調控後,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尤其是過去的這一年,房地產市場大環境風雲突變,很多大開發商陸續暴雷,很多人看不清目前的形式。那麼,2022年,是“趁早”買房還是“咬牙買房”呢?聽聽大佬們都是怎麼說的!
經濟學家馬光遠:
明年會比今年好,但回不到過去了!
馬光遠曾對樓市做過預測:“未來的樓市只會有三個20%,即20%的城市、20%的房企、20%的樓盤。”在馬光遠看來,未來房地產行業還是可以投資的,只不過只有少部分城市的優質住宅,才具有投資的價值。
而關於對2022年房地產市場看法,馬光遠表示明年的房地產市場肯定比今年要好。政策的訊號非常明確,那就是房地產不能出問題,支援合理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良性迴圈。但是,不會出現像過去那樣的報復性反彈,甚至暴漲。房地產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房地產行業需要尋找新的模式,房地產行業的裂變其實才剛剛開始。
經濟學家劉金山:
政策方面不希望房地產硬著陸!
著名經濟學家劉金山,近期在某電視節目中表示:“房地產業一旦出現問題,上下游相關的實體經濟出現問題。而且房地產業一出現問題,首先這個銀行就出現問題,房地產的風險就能轉化為金融風險;上下游的這種產業鏈出問題,房地產的問題又轉化為企業風險;企業風險一出現,相應的一些職工收入下降,又轉化化為消費風險。所以說這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什麼說要防範重大風險,核心就是在這個地方。而對於房地產業,我們是要做長期,不能說是短期內直接給你宰掉就宰掉了,這一宰掉,可能很容易形成一種叫做硬著陸。這種硬著陸應該說風險極大。從2021年這一年的房地產政策在戰術層面的變遷反映出來我們不希望硬著陸。”
經濟學家郎鹹平:
支援商品房,搞好保障房!
郎鹹平面對當下房地產市場環境表示;“蓋房子的目的是讓老百姓有房住,你千萬不要說是打擊商品房市場,讓它價格下降、讓所有人買得起房,這是不對的。因為它是不同市場,你不能夠一刀切。要保證良性迴圈什麼意思?你既要支援商品房,買不起房的人怎麼辦呢?你也要搞好保障房。”
三農專家溫鐵軍:
誰再投入房地產,誰就是韭菜!
溫鐵軍教授近期在媒體上稱:“從2018年開始房價增速就開始明顯下降,這個時候誰再去投誰就是那個韭菜,誰就是接盤的。很多人不相信怎麼可能呢,中國這麼多人,幾億人要進城。你已經蓋了8億人的房子,其實房地產確實是相對過剩了,更為嚴重的是四線以下城市。”
房地產專家任澤平:
面臨20年來最蕭條的寒冬
2021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房企債務違約,甚至房企資金鍊緊張程度堪比2008年,市場擔心中國版“雷曼時刻”爆發。他指出,當前整個行業風雨飄搖,面臨20年來最蕭條的寒冬,如果政策和市場不改善,相當一部分民營房企現金流可能挺不過3到6個月。展望2022年,任澤平認為最大的風險之一來自房地產會否硬著陸,“要軟著陸,避免硬著陸,硬著陸根本受不了。”
易居CEO丁祖昱:
房地產過度的金融化,導致今天的危機
房企面臨巨大危機和風險,對於原因,他總結為一句話:“房地產過度的金融化,導致今天的危機”。展望未來,丁祖昱認為,房地產仍將是壓艙石和支柱產業,而未來則要更關注和細分領域,重點關注25個城市。但未來5年的商業壓力會進一步顯現。
融創創始人孫宏斌:
中高階改善住房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我們要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有信心,雖然現在樓市已經開始表現住房過剩,但是過剩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品質比較差的住房,真正的品質住房依然是稀缺的資源。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住房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未來中高階改善性住房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
三四線小城市,房價已經沒有上漲的空間。
王健林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兩個觀點:1、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地產行業能夠持續繁榮50年。2、未來10年,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呈現“緩慢上漲”的態勢,但一些三、四線小城市,特別是縣城的房價,已經沒有多少上漲空間了。
整體上來說,2022年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過剩時代。
調控在2022年仍將是一大重頭戲,要讓房價降下來不容易,要穩房價同樣不容易。樓市進入“剩者為王”階段後,活下來了,總能等到春天。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