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可以說是決定天下局勢的重要戰場,三大戰役也是率先從東北打開了局面,從而有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到了其他解放區。
如此重要的區域,必須要有一個很重要的人來領導,大部分人一想起東北的解放歷程,最先想到的就是林元帥,但其實在解放戰爭初期,林元帥並非我黨在東北的一把手,他之上還有一個時任東北局書記的彭真。
只是後來局勢變化,林元帥比彭真更熟悉軍旅,這才改組了東北局。
那麼彭真有何功績,為什麼一開始能在東北如此重要的地區,位列於林元帥之上呢?
彭真原名傅懋恭,1902年出生于山西曲沃侯馬鎮,在1923年就已經入黨,這個時間非常早,也是從此刻開始,他就將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
之後他就一直在北方搞地下工作,在太原,天津等地領導過工人、學生運動,最高做到了順直省委組織部長、代理書記。當時順直省委管轄北方各省,相當於後來的北方局,所以這時彭真的職務就已經很高了,是我黨北方地區領導人之一。
不過在1929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彭真被捕入獄,一直到1935年才恢復自由。雖然出獄後他的革命熱情不減,但畢竟有6年的時間缺席,這就讓他在北方局天津工作組工作時地位並不高了。
直到1936年春,彭真等到了改變他命運的人——新任北方局書記少奇同志。
由於之前的北方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少奇同志決定進行重建,他提拔了一批新銳幹部,使白區形勢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恢復,其中彭真格外受少奇同志重視。因為彭真有過領導經歷,能力也比較出眾,所以很快就被提拔為了北方局組織部長。
1937年,中央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彭真率白區代表團參加會議併成為了大會主席團成員,此舉基本就奠定了彭真白區第二號人物的地位。
到達延安的第二天,少奇同志專門帶著彭真去見了毛主席,提攜可謂不留餘力。這是彭真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最開始還有點緊張。
不過毛主席聽說他是山西侯馬人後立馬說道:侯馬那是個好地方 ,春秋晉國在那裡建都,漢朝周勃封絳侯於此。有山有水,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是由晉入陝的孔道,也是入豫的要衝。
見主席如此瞭解自己的家鄉,彭真非常激動,那種緊張之情瞬間化解,隨即與毛主席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
七七事變爆發後,華北成了抗日鬥爭的前線,彭真這個白區二號人物,很快就被北方局派遣到了華北最大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他的職務還相當之高,是北方局晉察冀分局書記。意思就是連晉察冀根據地開創者聶榮臻都在他之下。
當然,這也只是名義上的,晉察冀邊區實際還是以聶榮臻為主,彭真基本上就負責黨的建設以及統戰等方面的工作。
他常年在大城市中,熟悉工人、學生運動,但對軍事、根據地建設接觸得不多,所以這一次在晉察冀更像是歷練。
1941年,彭真受命回到延安參加七大以及彙報晉察冀邊區的工作,後來七大延期,他就一直留在了延安。這年年底,毛主席將他任命為中央黨校教育長,這絕對是一個重託。
抗戰時期延安有很多學校,像抗大、陝北公學、魯迅藝術文學院等等,中央黨校最初名氣和地位都不算最突出的,但在彭真進入中央黨校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此前,毛主席與彭真有過一次對話,毛主席說:訓練幹部是當下的大事,現在有些幹部“習非勝事”,將不正確的東西也習以為是。所以要從華中及山東軍隊和地方上抽調一批高階幹部來延安進中央黨校與抗大總校學習,把不正確的東西都改一改。
彭真點頭回應:這個毛病不糾正,嚴重影響革命事業。
從這時起,中央黨校改組,改成了只培訓高階幹部的學校。不久後,黨校還直歸了中央書記處領導,毛主席負責政治方面,任弼時負責組織方面。而黨校的日常工作基本就是由教育長彭真來負責。(校長鄧發以及副校長林元帥長期不在校內)
後來毛主席兼任了黨校校長,彭真為副校長,還是彭真來主導校內日常工作。這樣一來,大部分幹部都成了彭真的“學生”,他的地位自然就高了。
在中央黨校時期,彭真協助毛主席狠抓幹部的作風以及思想,為組織培養了很多領導骨幹,貢獻是巨大的。他出色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
1945年8月,毛主席與周總理前往重慶談判,為避免出現了極端情況中央還能運轉,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彭真和陳雲增補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當時毛、劉、周、朱、任五大書記是最高領導層,彭真作為候補書記,地位也是在第六或者第七了。所以他才能最開始職務在林元帥之上。
彭真擔任候補書記就受到了第二次重託——去領導東北的革命事業。
抗戰勝利之際,東北的地位至關重要,這裡經濟發達、工業規模居亞洲第一、工業生產總值佔全國的80%、背靠蘇聯、蒙古及朝鮮,有大後方,地理位置優越。
毛主席當時對能否打敗國民黨其實心裡也是沒底的,不過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即使我們所有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有東北,中國革命就有鞏固的基礎。可見當時中央對東北的重視,能將這個重任交給彭真,實在是夠信任與欣賞了。
彭真在搶佔東北一事完成得也不錯,1945年11月底我黨在東北大部分地區都建立了領導機關,但是東北的情況遠比我黨想象得複雜。最初中央以為日本人一走,東北就成了權力真空,只要我們率先進入,加上蘇聯人的支援,就能控制東北。
然而蘇聯與我們料想的不同,我們並沒辦法順利接收主要的大城市,加上東北被日寇佔領多年,老百姓最初只認定國民政府,再加上出關部隊互相不熟悉、東北寒冷我軍服裝武器簡陋等等眾多因素,情況開展得不算順利。
這個時候,彭真與林元帥等人就出現了分歧,彭真一直在大城市裡工作,所以主張包圍大城市、去佔領交通要道。
但林元帥看出了我黨在東北群眾基礎不夠這一缺陷,因此更應該將部隊撤到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全力發動群眾,建立牢固的農村根據地。包括陳雲、羅榮桓、黃克誠等人在內的高階幹部都支援林的看法。
最終雙方的爭論上報到了中央,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改組東北局,由林元帥來擔任書記。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彭真就此被下放了,毛主席也說過“這不是路線之爭,只是工作意見分歧,而且對東北局面沒有造成致命後果”。
所以中央進駐西柏坡沒多久,彭真就調了回去,先後在工委、組織部工作。三大戰役之後,彭真又被任命為北京首任市委書記,在這個職務上他工作了17年,為北京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殊年代,彭真也遇到了一些波折,直到1976年才復出,此後他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代秘書長等職。1983年,已經81歲高齡的彭真當選為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成為正國級領導人。
值得一提的是,彭真對毛主席始終保持著崇高的敬意,晚年他反駁了一些顛倒黑白的言論:如果沒有毛主席,我們不可能在1949年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同志是我們的領袖,對毛澤東同志必須全面看,在我心目中毛澤東同志永遠是我們的主席。
1997年,彭真病逝於北京,享年95歲。
偉大的人,永遠都會被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