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753期。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打出了著名的萊蕪戰役,殲敵五萬三千餘人的同時,還俘獲了國軍中將李先洲,取得了空前大捷。但是為了打贏萊蕪戰役,華野多少也付出了一點代價:為聲東擊西避開敵人的主力,華東野戰軍主動放棄了首府臨沂,快速北上進攻萊蕪,在成功殲滅敵人大量有生力量的同時,也使得國民黨軍佔領了空城臨沂。
明面上佔領臨沂,實則吃了大虧的國民黨反動派惱羞成怒,挖出了埋葬在臨沂的我軍名將羅炳輝的屍體,大肆進行羞辱,並向遺體射擊,最後拋棄於野外。這件事情引得華野陳老總震怒不已,不光不惜代價搶回了將軍的遺體重新安葬,並且在全軍的幹部會上憤怒指出:老蔣是魔鬼,我們要送這個道貌岸然的人下地獄,不然我們沒有安身之地!
可以說在我軍高階指揮員中,陳老總對蔣某人的仇恨是非常深的。而在這句話說出不到兩年之後,華東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就盡數被華野和中野部隊殲滅,老蔣在大陸敗局已定。陳老總不光功績過人,也為羅炳輝將軍報了大仇。為何羅炳輝的遺體被侮辱,陳老總會如此憤怒呢?
華東我軍素來有“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說法,但其實陳老總跟羅炳輝的友情,要比跟粟司令更深一些。羅炳輝和陳老總都是中央紅軍的將領,紅軍時期羅炳輝已經出任紅九軍團的軍團長,也是我軍的戰神級人物,比粟司令紅軍時的職務和軍功都要高得多。土地革命戰爭中粟司令的最高職務就是軍團參謀長,恰恰是羅炳輝在紅九軍團的直接下屬。就當時的能力和貢獻而言,粟司令暫時還不能和羅炳輝相比。而粟司令在1955年被評為開國大將第一位,由此可見,羅炳輝將軍如果沒有過早去世,建國後會是什麼樣的地位。
在抗戰時期,羅炳輝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當時的搭檔和上司就是陳老總。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他們倆的友情發展得極為深厚,到了抗戰後期,羅炳輝更是擔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直接輔佐陳老總,是老總最仰仗的軍中骨幹,同時也是多年好友。1946年6月,長期征戰的羅炳輝將軍病重,不幸去世。陳老總悲痛不已,將他厚葬在山東臨沂。
這樣一位資歷堪比開國大將的人物,又和陳老總有這麼深的革命友誼,在他死後半年多竟然遭到了國民黨軍如此野蠻的侮辱。這也是有歷史記錄的我軍高階將領中,唯一遭此劫難的人物。陳老總是性情中人,他隨即發出與老蔣勢不兩立的宣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陳老總言出必行,第三野戰軍(華野)在他和粟司令的領導之下,成為了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要的戰略方面軍之一,可以說是親手埋葬了蔣家王朝。
解放戰爭中被三野消滅掉的蔣軍王牌主力,包括了整編74師、第5軍等部隊,都是老蔣的心頭肉。而陳粟大軍也成為了老蔣揮之不去的夢魘,即便退居臺灣之後,也曾在1955年我軍授銜結果公佈後,指著陳老總的照片對隨從說:這個人,實在太厲害。可見他對陳帥的忌憚,並沒有隨著逃往海島而消散。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