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叱吒天際80餘年
曾是蘇聯戰鬥機的代名詞
一度是美軍飛行員的噩夢
……
它就是米格戰鬥機
然而就在2021年年末
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正式批准了
米格併入蘇霍伊的有關事宜
這意味著
從此“江湖”再無米格
今天一起來回顧
米格設計局的
輝煌過往和衰落歷程
↓↓↓
“米格”這個名字
從友情和熱血開始
1938年,一位才華橫溢的蘇聯飛機設計師米哈伊爾·格列維奇進入了波利卡爾波夫設計局工作,在那裡,他與另一位飛機設計師阿爾喬姆·米高揚一見如故。
格列維奇(左)米高揚(右)
1939年,斯大林任命米高揚來領導一家新的試驗性飛機設計局,米高揚同意了,但要求調格列維奇來做他的助手。在米高揚的堅持下,新的飛機設計局以兩人的名字,命名為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這就是米格設計局的由來。
崛起!一戰成名!
米格-15超越美國戰機
1939年,米格設計局拿出了他們的第一件設計作品米格-1戰鬥機。
然而,米格-1和它的改進型米格-3雖然有著優秀的高空高速效能,但飛行穩定性不佳,低空效能非常糟糕,還存在諸多設計缺陷。這使得二戰期間,米格設計局的名氣遠不如蘇聯的拉沃契金設計局和雅克夫列夫設計局。 真正讓米格設計局從一眾蘇聯飛機設計局中脫穎而出的是米格-15戰鬥機,於1949年投入服役。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採用後掠翼設計的米格-15對美國仍採用平直翼的F-80、F-84等戰鬥機發起致命打擊,對戰F-86也是毫不遜色。
蘇聯飛行員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利用米格-15垂直機動性好、火力猛烈的特點,常在高空設伏,發現美機編隊後便俯衝而下,發起攻擊,給不可一世的美國空軍以沉重打擊。以至於美國飛行員恐懼地將米格-15經常出沒的清川江至鴨綠江一帶,稱為“米格走廊”。
米格戰機的巔峰時刻
衝擊超音速、突破熱障
在米格-15和米格-17的基礎上,米格設計局開始向超音速發起衝擊。
1953年,世界上第一款量產型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首飛成功。但是米格設計局對此並不滿足,很快推出了能飛到2倍音速、升限超過2萬米的米格-21。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米格-21誕生出難以計數的衍生型號,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噴氣式戰鬥機,直到今天仍在許多國家服役。
隨後,米格設計局又向熱障發起衝擊。1964年首飛的米格-25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能飛到3馬赫、3萬米高空的量產型飛機。採用不鏽鋼材料製造機體是米格-25克服熱障的原因之一,但當時西方國家對此並不知曉,以為蘇聯已經掌握了高超的鈦合金加工技術而大為震驚。
米格-23是米高揚主持設計的最後一架戰鬥機。它的可變後掠翼設計使得戰機在獲得強大的高空高速效能的同時,又有效兼顧了低空和起降效能。它還配備了功率更強大的雷達和R-23中距空空導彈,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高山流水覓知音
米格之名永不變
1964年,格列維奇退休,按照蘇聯慣例,米格設計局應改名為米高揚設計局,新研發的戰機也將改名為米高揚戰鬥機。但是米高揚卻說:“米哈伊爾儘管離開了這裡,但我們的飛機現在叫米格,將來也永遠叫米格”。於是,米格戰機的字首從未有過改變。
1970年,米高揚逝世,享年65歲;而他的摯友格列維奇則在1976年與世長辭。
從繁榮走向沒落
不受待見的米格-29
上世紀70年代,米格-23逐漸成為蘇聯的主力戰鬥機。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航空技術出現了一些突破性發展,以F-14、F-15、F-16等為代表的西方戰鬥機陸續服役,使原本以F-4“鬼怪”等第二代戰鬥機為假想敵的米格-23戰鬥機陷入“一出生就落後”的尷尬局面。 在壓力之下,蘇聯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拿出了翼身融合的升力體佈局方案。蘇-27戰鬥機和米格-29戰鬥機都採用了這種氣動佈局,但是由於定位不同,這兩種外形相似的戰鬥機迎來了迥異的命運。
米格-29作為前線戰鬥機,要求能在野戰機場起降、能夠快速出動奪取前線制空權、便於大規模生產。因此米格-29沒有采用先進的電傳飛控技術和靜不穩定設計,發動機推力大但油耗高,機載電子裝置也較為簡單。
在當時的蘇聯作戰體系下,這些並不是問題。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米格-29較小的航程、載彈量和落後的航電裝置使其在軍售市場上難以和蘇-27系列競爭。再加上幾次區域性戰爭中的糟糕表現,米格-29的銷量遠遠不如蘇-27系列。
同樣隨著蘇聯解體而夭折的,還有米格-1.44戰鬥機。這款曾被米格設計局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戰機,僅製造了一架驗證機,便銷聲匿跡了。
2021年12月,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宣佈啟動米格和蘇霍伊的合併事宜,為米格設計局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從建立到崛起
從巔峰到沒落 歷史改寫 輝煌不再 對此,我們只能說一句 再見,米格!
來源: 央視軍事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