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媒體披露,防務部門新購的66架F-16V戰機未來將進駐臺東,而且待各式自造的導彈、美製魚叉導彈陸續到位之後,也將妥善調配部署,前駐花蓮,以“因應”所謂的我方“威脅”。
該媒體表示,我方自2016年起,就開始展開“遠海長航”,軍機常態化繞海峽島嶼巡航,並且我方的軍機活動範圍逐漸以轉移到海峽西南空域巡航為主,與之同時軍艦在島嶼東部外海的活動頻率亦開始增加,而且我航母亦數度在島嶼東部外海活動;而根據其防務部門出具的相關防務報告書,研判我方軍機密集性、頻繁性、常態化的所謂“侵繞”島嶼空域,目的是對東南島嶼形成戰略包圍態勢,及掌握第一島鏈內“區域拒止”、第二島鏈外“戰略威懾”的軍事優勢;其報告書還研判,我方海上防務力量的“遠海長航”範圍,已常態化突破第一島鏈、第二島鏈。
也是基於此,其加強在島嶼東部——花蓮、島嶼東部方向的防務部署就迫在眉睫;其計劃是依靠自產的防空導彈、以及採購的美式魚叉反艦導彈,來加強對島嶼東部方向的防禦,以此來針對性的應對我方在該方向的空中、海上防務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在島嶼東部、花蓮方向入駐反艦導彈、防空導彈部隊,的確將對我方在東海南部方向至巴士海峽一線巡航的戰機、軍艦構成一定的威脅,不過其目前對島嶼東部方向展開重點的軍事部署,實則更重要的意圖則是配合美日雙方的謀劃,推動三家聯手固防的舉措。
目前美日雙方欲聯合介入我海峽的念頭和動作已非常濃烈,雙方已開始了一系列針對性的防務佈局,而且美日意圖馳援對岸的防務性佈局,主要就是圍繞著琉球群島展開;早在上月下旬時,日媒就披露稱美日已制定了相關的聯合作戰(介入)計劃草案,內容就是在琉球群島的200多個島嶼中選中40個據點,由美陸戰隊入駐,隨後在關鍵節點展開第一階段的攻擊;實則美日在琉球群島的防務經營(包括導彈部隊入駐宮古島、石垣島),與上文提及的對岸在海峽東部方向的防禦舉措是一個整體性的防禦舉措,三家的目的就是保障琉球南部海域這一通道的暢通,為美日海上馳援部隊所保障這一馳援通道的安全,避免被我方所切斷。
顯然,對美日同盟來說,其介入作戰的唯一通道,就是琉球群島南部海域;因為美日馳援力量從東海方面挺進,則將面臨橫跨東海的我海岸及腹地的“航母殺手”的洗禮,而從南海北上馳援,則一路要經過我南海海域的基地群的阻撓、以及我潛艇力量的“圍獵”;而琉球南部海域則北接我東南海峽島嶼的東南海岸,南部方向則經巴士海峽抵呂宋島海岸,東部方向則是浩瀚無垠的西太,故而琉球南部海域是美國海上防務力量集結、挺進、機動,以及躲、閃、騰、挪的最佳場所;三家的構想固然很美好,然而實則其意圖早已被我方所看穿——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稱,我方軍艦自去年6月份起就開始常態化在琉球群島東部海域、以及琉球群島南部海域常態化部署了軍艦,展開輪駐警戒,而且軍艦“每日都有巡航”。
我方前出琉球群島,在第一島鏈外展開的這種特定海域的全天候、流動性、軍艦輪駐式的巡航舉措,實則就是一支偵察、預警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而且更關鍵的是,這種輪駐式戍邊的地點,恰好卡在了美日馳援的琉球南部海域通道上,就像憑空在第一島鏈外、琉球南部海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據點,恰好卡死了美日援臺的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