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至今的這段時間,聽到老師們反饋的不同聲音。如何提升教師的從教動力?我在和年輕老師們交流時,告訴他們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不論教育改革如何進行,好教師就應保持教育人應有的“範兒”。
“範兒”是什麼?範兒,高於外表裝扮,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不經意流露,是風格,是氣質,是情調,是品位。好教師的“範兒”,不一而足。當一個教師的專業品質和精神境界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自己的“範兒”。
好教師的“範兒”裡,總會有一些共性的氣質——
第一,有愛。教師,做的是耕耘“心靈”的工作。打通心與心間的壁壘,實現無障礙交流,教育才會有效果,才能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所以,這工作應該是溫潤的、融洽的、自然的,就像教育家說的,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再怎麼幼稚的孩子,都能迅速捕捉到老師對自己“愛”還是“不愛”。優雅的充滿愛心的“範兒”,流露在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之間。偽裝不出,粉飾不得。當年,徐特立任長沙第一師範校長時,愛生如子,是出了名的。他常用自己的薪金,接濟窮學生。我國國歌作詞者田漢剛入學時買不起蚊帳,徐特立便買了一頂送給他;而為了節省開支,他只能把自己家小安排在鄉下。逢假日回家,需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時,他發現有新生因爛腳呻吟,便親自打水給他洗腳上藥。此事傳出後,一些教師認為太失校長“身份”,學生卻對他更為敬仰;他也成為教育史上的美談。
第二,匠心。作為教育人,我們常常鄙棄“匠”的說法;然而,匠心修煉,談何容易?匠,須建於熟練技能之上。它也靈動、也巧妙,是通往“藝”的必由之路。為師者的“匠心”,是教育教學藝術“範兒”的生髮點。
《莊子·達生》中有“梓慶為鐻”的故事:梓慶能雕刻木頭做鐻,可謂鬼斧神工。魯侯問他如何做成,梓慶回答,靠齋戒來靜養心思:齋戒三天,不考慮賞賜、俸祿;齋戒五天,清除雜念;齋戒七天,進入忘我的境界。之後進山林觀察木料的質地,選擇好材料,然後動手加工製作。用木工的純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製作出的鐻就非常精美了。這個故事,其實蘊含了“匠人精神”。
教師也須以“梓慶”為範,心懷一份虔誠,修煉一顆匠心。走進教室,胸有成竹;面對學生,身心歸一;流露真情、表達真愛。當你將教育做成一種不留痕跡的“繞指柔”、無聲無息的“潤禾雨”時,定能收穫教育回饋你的驚喜。
第三,能容。容,即寬容,這是一種優雅的心理品質,一種教育情懷。學生正當成長之中,有著這樣那樣的缺欠與不足。教師須容得下“小”,容得下“錯”,容得下“狹窄”與“偏頗”;唯如此,才能發現“淺”處的真,“狹”處的“慧”,“小”處的美,也才有理解、欣賞和善待,才有基於情感基礎上溫暖、平和的教育。
“容”,也成就了教師的“大”“寬”“博”,使教師享受到教育的歡愉。近代教育史上最成功的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被人讚歎的風範之一便是“寬容”。他的寬容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因此,為北大聚集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輝煌的名師陣容:既有主張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陳獨秀、魯迅,也有主張恢復帝制的辜鴻銘、劉師培;連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士”張競生,也在其內。正因寬宏博大,北大集中了全國的學術權威,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有蔡先生而後,北大始成其所以為大”。
第四,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堅固,如靜水無波,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被假象所迷惑,不為名利而動心。教師的定力,是對教育事業的生命持守。
好教師的定力首先體現於課堂上,課堂上的教師,應該是沉穩的、樸素的,而不是招搖的、華麗的。安詳、淡然、從容;不催促,不喧鬧,不搶鏡,不刻意調笑,不取悅聽眾。當學生坐姿歪斜時,扶一把;學生學習困難時,幫一把;學生有精彩發現時,贊一個;學生遭遇挫折時,鼓鼓勁兒。把舞臺交給學生,自己退到一角,點頭,微笑,引導成長。定力,還在於在面多紛繁的誘惑時,能夠理性地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
馬上迎來第37個教師節。我希望奮戰在育人一線的老師們,心懷師者的大愛,修煉一顆匠心;胸有溫暖的寬容,夢有理想的堅持。不論身處何方,不為外界所動,不為名利所趨,不斷修持,持之以恆,練就屬於自己的“範兒”,切實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
(作者系河北省臨城縣政協委員,臨城縣第三中學副校長)
作者:米麗宏
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