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月秋風
臘月,雪後,晴天的一日下午,結伴前往近在眼前聞名遐邇卻不曾去過的著名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天子峪。
早就聽說過天子峪,傳說中的唐王李世民的出生地。山頂有李世民的避暑行宮唐王寨。也聽說過峪口有中國第一樹的千年銀杏樹,(樹齡1700年)生長在三階教祖庭無一塔而名為百塔寺的院落內。半山腰有華嚴宗祖庭至相寺。與灤鎮緊鄰的子午鎮就有兩座祖庭級的寺院而且在同一個峪口內,子午古道就夠有名的,(楊貴妃吃的荔枝就是從這條古道上送往長安城的,也叫荔枝道。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古道旁的天子峪,祖庭集聚地,地理,風水,景觀就更不必說了。難怪至相寺的碑文刻有“天下龍脈,結與其中”。
或許是我很少進山,或許是許久以前進山,對山裡的環境以及山民的性格瞭解甚少,總感覺山裡的民風,村貌落後,尤其冬日人煙稀少,荒涼寂寥。使人不由得拘謹,甚至有些恐懼,動輒能看見口眼歪斜,弓腰塌背,面目猙獰的山民,嚇得人遠遠的躲開。而這次遊蕩在天子峪我的心情是高漲的,渾身是愉悅的。因了去拜訪朋友的朋友,也因了不惑的年紀,所以也就沒了生疏感,相見甚歡,一下子如見了多年不見的老相識,滿院子的山民頃刻間可愛了很多。雖是第一次光臨天子峪,感覺裡像是到了自己親戚家裡,覺得自己倒像是半個村裡人,隨即招呼幾個相好順著水泥山路漫無目的的逛蕩了起來。
天子峪溝深路陡。峪口有人,半山腰一下沒人家。至相寺在半山腰,至此起視野開闊,光照充足,人煙遍佈滿視野。時至冬日的午後,西照下至相寺對面的山坡阡陌交通,黃土溼潤,三十多戶人家星星點點分佈於半坡以及山頂上,羊腸小道Z字型穿繞其間,使人不由得產生幻覺,似乎到了陝北黃土高原,“對面面的圪梁樑上那是一個誰?那就是哪個要命的二妹妹”陝北民歌隨即就唱出來了。可以想象,待到明年山花爛漫時,夕陽下,對面的山樑粱紅似火,白似雪,黃似金的畫面裡,若隱若現的房屋,嫋嫋的炊煙,將是怎樣一幅山野春宮圖?
順著至相寺門前的路隨彎就彎溜達著,時至年關,臘月根,進出山的人魚貫而入,或摩托,或三摩,或小轎車,無不是滿載而歸的,精神是煥發的。我親眼看見一個父親開著三摩,年貨置滿車廂,車從我眼前呼嘯而過,車廂前面有一張餐桌傾斜著,三角縫隙裡一對姐弟蜷縮著,逼著風,一任車的顛簸前行,這種畫面是溫馨的,我是理解的,感動的,山外求學,年關將至,父親辦完年貨,車載姐弟倆回家過年,再冷也值得!家,再遠,再窮,年關,也得回家,鄉音不改,鄉情不變,對於遊子回家就是歸宿!家是靈魂棲息的地方。
順著山路繼續溜達,山樑下背陰處,雪景當是濃淡相宜,層次分明,任何一個角度拍攝都是一副絕佳的潑墨畫,再靈動的語言也顯得蒼白。驚奇於這大山深處,高山之巔,目之所及都有零星的人家,打破了以往溝深人稀的印象,且大多打了農家樂的招牌,紅牆碧瓦,複式洋樓,山鄉鉅變可見一斑!
酒席間,感嘆於天子峪的風光,也大讚朋友妻子的廚藝,鹹淡適中,色香味俱佳,天然的黑豬肉,野山羊肉,配以時令鮮蔬,山菌野菜,那是任何高檔餐廳也吃不到的美味!朋友說天子峪四個生產隊,總人口一千多,分佈於半山腰以上的峁峁梁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交通便利,交易方便,景色宜人,呼吸也順暢,待久了都不想下山,山外的汙濁氣太重,沒山裡來得自然,我是徹底的折服了。
難怪我走在高高的山路上,眼望山外的高樓大廈,依然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城市就在眼前,我就在城市邊緣,而不苟同於城市生活,真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懷!想必這裡生活的人都活得明白透徹吧?站在這裡看長安,像極了老師在講臺上看學生,一舉一動皆瞭然於胸;想起朋友發來的照片,長安城的上空霧霾似鍋蓋,模糊一片,使人窒息,而高山之上天藍雲淡,通透無比,恍若隔世,倘若能自足,跑山外幹啥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就是說的這個地方嗎?感嘆這一去處,感嘆這一處龍脈,感謝這一方聖景,感謝這一處世外桃源!假若來年春日,別說這兒有朋友,有美酒,單就賞景,觀龍脈,遠翹關中大地,是不是也能超脫呢?
此次溜達,沒有登頂,我知道唐王的行宮就在眼前,我還會來的。單就這地方的人,家,以及高高在上感覺,心氣,我也會來的,因為我已被世俗裹挾得沒了自我,沒有了方向。在這裡我一目瞭然,神清氣暢!
人進了山中方能成仙,想要成仙,就來天子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