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葉樹
1945年日軍節節敗退,此時中國軍民已經看到了抗戰勝利的曙光,但是蔣氏卻又開始盤算日軍投降後怎樣對付我軍,因此在一些戰略要地上有所部署,而天目山就是蔣氏“重點關照”的地區之一。
在這裡,我軍才剛剛調防三個月,一開始面對美械裝備的蔣軍著實感受到了壓力,而粟裕卻頭腦清醒、眼光獨到。他根據戰場變化,果斷調整我軍作戰策略,從對日作戰的游擊戰轉化為運動戰,天目山戰役成為我軍運動殲敵的典型戰例,一方面以少勝多粉碎了蔣軍的陰謀,更重要的是為後續的大規模兵團作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天目山山脈,是北方進入江南的必經之路,在抗戰時期是我軍和日軍交戰的緩衝地帶,軍事地位不言而喻。1944年11月,根據總部的部署,新四軍進入蘇南地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接到任務的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於12月27日渡江後與王必成率領的16旅會師,同時聯絡各地武裝力量,將其統一編入我軍序列。
經過調整後,蘇浙軍區成立,粟裕擔任司令員,葉飛擔任副司令員,劉先勝為參謀長,所屬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在作戰會議上粟裕要求各部發動群眾力量,務必在蘇南,浙東、西地區開展對日作戰。同時他還囑咐各部隊,隨時做好向天目山進軍的準備,以免蔣軍出爾反爾,在我軍後花園放火。
此時的總部也意識到了天目山的重要性,1945年2月10日,粟裕接到命令向天目山進軍,此時粟裕並沒有把部隊都壓到天目山,僅帶領第一、第三縱隊向浙西出發,繞路進入天目山。怎料蔣軍三戰區的顧祝同在得知我軍的行蹤後,立刻撲了上來,隨即調集五個團的兵力阻擊我軍,在孝豐地區和我軍三縱7支隊短兵相接。蔣軍的五個團有三個團是正規軍,來自62師,還有一個保安團和一個忠義救國軍。粟裕本著“擒賊先擒王”的原則,下令留守的二縱配合三縱隊吃掉63師的三個團,一縱繼續前進。
果然,我軍的戰略部署非常正確,在前後夾擊下,62師被我軍包了餃子,其餘的雜牌軍見狀掉頭就跑。就這樣,三個團被我軍消滅1700多人,俘虜1300人,順帶繳獲不少物資,而大部隊則繼續向天目山前進。
得知62師潰敗的訊息,顧祝同火冒三丈,下令28軍軍長陶柳率重兵繼續對我軍進行阻擊。1945年3月3日,陶柳帶領12個團,三萬兩千人兵分四路對我軍駐紮的曉鋒進攻,這波人馬可謂來者不善,其中的52師和192師的兩個團是蔣軍的精銳。
在之前的對日作戰中,我軍一般避其鋒芒,柿子挑軟的捏,考慮到以後面對的大多數部隊是裝備美械的蔣軍,粟裕決定調整作戰思路,越是硬核桃越是要砸開,而且“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我軍的作戰思路開始轉變,集中第一、三縱隊的兵力全力進攻美械裝備的156團,經過一番交戰後,我軍殲滅其大部,繳獲不少物資,圍攻我軍的三路大軍見狀紛紛後撤,我軍順利進入天目山。
取得前兩階段的勝利後,粟裕並沒有放鬆警惕,他看到了我軍的一個弱點:兵力太少。此前兩次戰鬥,幾乎暴露了我軍的兵力底數,僅僅是三戰區的顧祝同,就能集中十幾個團的兵力,經歷過兩連敗的蔣軍肯定會繼續報復我軍。為避免被重兵圍困在天目山,粟裕決定向總部求援。總部認為粟裕的分析很有道理,故派葉飛秘密渡江和粟裕匯合,鞏固天目山根據地。4月下旬,兩軍共計2萬人會師,為下一步的戰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果然,前兩次的失敗讓蔣氏大為惱火,1945年,時任第三戰區副司令的上官雲相集結15個師,共計45個團,7.5萬人馬對我軍發動進攻。此時的粟裕經歷過之前的戰鬥後開始逐步轉變作戰思路,他決定不再避其鋒芒,反而主動出擊,將蔣軍引進來再關門打狗。
5月20日,粟裕下令葉飛奪回被蔣軍拿下的新登,葉飛各部一方面全力攻城一方面阻擊從浙東、浙西的增援部隊,6月2日擊潰了駐守此地的79師,佔領新登,切斷了蔣軍浙東、西部的聯絡。
上官雲相得知我軍佔領新登後開始心慌了,隨即派出兩個美械師配合之前潰敗的79師奪回新登,此時的粟裕知道蔣軍已經上鉤了,所以下令守城部隊做一定抵抗後隨即棄城,而且強調各部撤退的時候一定要裝作潰不成軍,軍心渙散的樣子。
6月4日,我軍“潰敗”的守城部隊撤到了登城,待蔣軍追擊到此後,繼續稍作抵抗再次棄城。
6月8日,我軍撤出臨安,接連撤退讓上官雲相有點懷疑我軍在誘敵深入,因此他下令停止追擊。粟裕見狀決定再扔一塊肥肉引誘其上鉤,6月15日東、西天目山的守軍全部撤離,一邊撤離一邊演戲:戰士們一路上不停地吵嘴,互相譏諷對方不戰而退,還故意放鬆警惕讓俘虜逃跑,種種跡象表明我軍軍心渙散,讓上官雲相繼續追擊。
果然,蔣軍上鉤了,三路大軍追著我軍打,粟裕見時機成熟一個回馬槍殺了回來,第一槍就紮在了中路軍的28軍,被我軍當頭一棒給打怕了,不敢輕舉妄動。52軍以為我軍和28軍作戰損失不少,隨即孤軍深入在我軍後背開刀,怎料粟裕來了個反包圍,6月20日晚,正在宿營的52軍被我軍的6個團給包圍,一晝夜的激戰過後基本本我軍全殲。部隊還沒來得及休整,粟裕又把部隊一分為二,一部分阻擊蔣軍西路人馬,重點進攻東側的蔣軍,被分割成兩部分的上官雲相一時間亂了陣腳,眼睜睜看著我軍把東路軍一點點吃掉。
經過一番交戰,東路軍6800人被我軍殲滅,至此蔣軍徹底失去了對天目山地區的控制權,我軍牢牢守住了這塊根據地。三次戰役我軍共殲敵一萬兩千多人,戰略上來看守住了我軍南下的最關鍵的根據地,更大的意義在於戰術上我軍完成了從游擊戰到運動戰的地向轉變,總部首長用一句話評價: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果然沒多久,粟裕就在淮海戰役中帶領幾十萬大軍痛擊蔣軍,為解放全中國贏得了至關重要的一戰。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