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當今安徽巢縣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座灰磚牆,青瓦房,大青石地基的房屋,旁邊屹立著一個三米高的人物雕像,雕像之人身著戎裝,目視前方,眼神堅定,像是在視察戰場敵情的大將軍,這位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將軍就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將領、民主鬥士馮玉祥。馮玉祥戎馬一生,征戰四方,建立卓越功績,除了自己個人能力超群,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個優秀的“賢內助”,名叫李德全,而這個女人也並不一般……
初露鋒芒
1896年,李德全在北京通州誕生,出生時家境十分貧寒,李家祖上曾經務農,到了父親這一輩,來到了北京,在運河碼頭當苦力賺取錢財維持生計,這也僅僅只夠一家人填飽肚子而已,對於孩子們的教育資金,父母再無力承擔。幸好當地教會一直為兄弟幾人提供幫助,李德全才能夠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才有了未來的璀璨人生。感受到社會的幫助,李德全從小心懷感恩,一直想著回報社會。
中學時期,李德全就一直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是學生組織的領袖,畢業後,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協和女子大學就讀。大學期間,李德全展現出卓越的演講才能,她活潑開朗、樂於助人的性格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同學們都十分認可她,紛紛推舉她為學生會會長。大學畢業後,李德全選擇回饋社會,回到母校貝滿女中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用自己所學教書育人。
千里姻緣一線牽
說起李德全和馮玉祥兩人相識、相愛的故事,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1923年12月,馮玉祥的夫人因病離開人世,這時的馮玉祥已經是陸軍檢閱使,被授予陸軍上將的軍銜,前程一片光明,與其結為夫妻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時間,軍政各界重要人士紛紛要為他說親。而此時,已經年滿27歲的李德全還遲遲未成家,家裡人對她的婚姻大事感到十分著急。
1924年,李德全偶然在親友的引薦下,認識了炙手可熱的馮玉祥,李德全自然也是對這個有勇有謀的大英雄一見傾心。但此時,馮玉祥的周圍還環繞著許多年輕女子,其中就有大總統曹錕的女兒。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馮玉祥最終選擇了李德全。
兩人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從此夫婦一體,互為連理,相知相伴,終老一生。李德全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照顧丈夫和子女起居,指導孩子們的學習和思想教育。有妻子安頓好家庭,馮玉祥感到十分安寧,戰場上也沒有了後顧之憂,指揮起來遊刃有餘,連連取勝。
卓越的功績
1926年,李德全跟隨馮玉祥前往蘇聯進行訪問,期間,他們與列寧家屬進行了深刻的交流,談話間,列寧的妻子向他們解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神內涵和深刻意義,深深的震撼了馮玉祥夫婦,他們的靈魂似乎第一次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產生了碰撞。
1929年,國內局勢動盪,閻錫山將夫婦二人變相囚禁在五臺縣,李德全積極支援丈夫的事業,提出將自己留為人質,放丈夫離開。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兵敗,選擇遠離俗世,靜心閱讀,李德全一直陪伴左右,將自己的嫁妝全部變賣,用所賣錢財開辦了十餘所學校,為附近農民的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
1936年,馮雲祥受邀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會副委員長,李德全一如既往站在丈夫身後支援他,在照顧家人之餘,她也積極投入婦女運動,為廣大中國婦女提供幫助,保護婦女的權益,在戰爭期間,多次組織對婦女和兒童的救助工作。抗戰勝利後,李德全在全國已是威望甚高的女權領導人,在她的推動下,中國婦女聯誼會成立,而李德全也成為了該組織的第一任主席。
李德全和丈夫在戰亂中走來,都有過失去親人和朋友的過往,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因此,她極力反對國共內戰,推動和平事業的發展。蔣介石對李德全的做法十分惱火,他派特務對馮玉祥夫婦進行嚴密監視。1948年,馮玉祥奉命從美國返回中國,途中,船隻發生火災,馮玉祥和年僅十九歲的女兒不幸遇難,李德全九死一生逃回中國。
回到國內,李德全義憤填膺地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起,反抗蔣介石政府。在她的號召下,更多軍隊領導人幡然醒悟,揭竿而起,反對蔣介石的暴行。新中國成立後,李德全被任命為衛生部部長,在職15年,她始終不改初心,兢兢業業,為中國婦女兒童援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她和馮玉祥育有一子三女,在她的細心教導下,兒女均事業有成,尤其兒子馮洪達在中國軍事領域有著突出成就,被授予少將軍銜。
結語
李德全一生光明磊落,活得清清白白,她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作為妻子,她給予丈夫堅定的支援,鼓舞丈夫在事業挫敗時重拾信心,勇往向前。作為父母,她做到了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在國家需要之時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作為中華兒女,她以自己的綿薄之力支撐起中國公益救助事業,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