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9日,美國4架F-4B鬼怪式戰鬥機從海軍第七艦隊航母上起飛,直撲中國南海而來。美軍飛機的動向被位於中越邊境的雷達站發現,解放軍隨即派遣4架殲-5緊急升空攔截美軍F-4B編隊。
不久,雙方在海南島陵水上空相遇。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國空軍二話不說,開始了一對一的對攻模式。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在二戰後將自家飛機開進中國的南海門戶。從1964年下半葉起,美軍頻頻進入南海海域進行挑釁,他們誤將中國維持和平大局的忍耐當成了軟弱可欺。
在美國逼近中國安全紅線時,毛主席霸氣地回應了七個字:他們來搗亂,就打!,不僅亮明瞭中國的態度,更給衛國守土的解放軍將士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因此,便有了1965年的中美陵水空戰。
那麼,美國為何在60年代頻頻襲擾中國呢?陵水空戰又有著怎樣的結果呢?想要探清問題的真相,還要從二戰後美國的反共政策開始。
扶蔣反共,不遺餘力
1945年,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將意識形態的對抗發展成了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美國參議員麥肯錫在國會上講話稱:“這個世界,海洋只有一種顏色,天空也和海洋擁有相同的顏色,那就是美利堅合眾國......所以自由世界無法容忍在東方那片充滿著恐怖,瘋狂的國家存在,更不允許這片土地充斥著鐵幕般的紅色......我們不會讓紅色政權有任何活著的生物......消滅北韓,佔領朝鮮,下一個就是蘇聯......”
麥卡錫主義在美國國內波及到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響至今可見;對外則表現為美國瘋狂地斥諸武力,絞殺社會主義政權。
早在抗戰勝利前夕,美國看到“中國共產黨已經變成中國最有動力的生力軍,而國民政府日趨崩潰。如果不採取措施,共產黨將必定勝利。”為了保住國民黨,羅斯福派出赫爾利作為私人代表及國共兩黨的調解人到延安,與毛主席進行談判。他表示贊同中國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但是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先交出軍隊,才能獲得“合法地位”。
這樣的強盜要求,毛主席當然不會答應。1944年11月30日,赫爾利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他的主要使命就是“防止國民政府的崩潰”,幫助蔣介石“統一中國境內一切軍事力量”。赫爾利出任駐華大使,也成為了美國公開扶蔣反共的重要標誌。
1945年9月3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先在塘沽,隨後又在秦皇島,青島海面登陸。10月4日,大批美國艦隊入侵解放區的煙臺港。10日,美海軍航空隊三個大隊進駐青島和北平。到11月底,美國在華的駐軍達11萬人。美國還給蔣介石大批軍用物資,到年底,蔣介石已經從美國收穫足以裝備39個師的裝備。
為了遏制共產黨政權,美國可謂是不惜下血本。同樣為了絞殺共產黨,蔣介石竟能同意別國的飛機大炮開進自己的家裡。可即便美蔣不遺餘力,歷史終是選擇了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中國。
扶韓抗朝,意在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美帝國主義依然亡我之心不死,亡社會主義之心不死。1950年,美國一邊扶持南韓李承晚集團對抗北朝鮮政權,一邊以朝鮮為踏板,轟炸鴨綠江中國一側的丹東市,造成3人死亡,十餘人受傷。麥克阿瑟甚至揚言,“如果志願軍膽敢參戰,就把社會主義中國打回石器時代。”
現實給了麥克阿瑟一記響亮的耳光。雖然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爛攤子,毛主席依然以其精準的戰略眼光,力排眾議,打響了抗美援朝這一立國之戰。
要知道,美國可以在全世界橫著走,正是因為他有著無可匹敵的重工業力量和軍事裝備。而中國陸軍配備的依然是小米加步槍,和二戰中繳獲來的武器。制空權更是微乎其微。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之時,僅擁有46架戰鬥機,10架轟炸機,12架運輸機,共68名飛行員。
他們從未經歷過實戰,訓練時間也極短。可戰事吃緊,容不得一切準備萬全再投入戰場。就這樣,志願軍戰士邊打邊練,在戰鬥中學習。與此同時,國內各行各業,為了支援前線將士們,紛紛用自己的方式集資,捐獻戰鬥機,如“兒童號”,“常香玉號”“昌平號”等。
在社會各界的支援下,我軍在戰爭中發展到了23個航空兵師,近3000架飛機的規模。共有784名空軍飛行員在戰鬥中經受了鍛鍊,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
不服氣的美國人在戰後總愛炒作,說中國是用了人海戰術才能在朝鮮戰爭中痛打美軍。事實上,如果僅把戰爭的勝負歸咎於武器裝備的先進與否,人員是多是少,那無疑是把戰爭這個最考驗智慧和凝聚力的複雜工程給簡單化了。
在朝鮮戰場上的正面交手,讓中國陸軍成了美國的噩夢。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員沃克曾高呼:“想要打敗中國,除非上帝戴著鋼盔親自來參戰。”
依仗海空,頻頻襲擾
在陸地上不敢再與中國交戰的美國,將目標放在了入侵中國的領海和領空上。
1958年9月7日下午14時至19時,美軍四艘軍艦侵入福建省金門,廈門地區領海12海里以內,由此拉開了此後數十年美國頻頻襲擾我國領海,領空的序幕。
軍中有言“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彼時,中國空軍力量和美國相比差了一大截兒,制海權更是無從談起。
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剛剛起步,哪一項建設不是需要真金白銀?既要抓民生,又要抓國防,黨中央和全體國民都頂著巨大的壓力。就是在如此極端艱苦的情況下,毛主席帶領全黨全人民,經過三十多年的勵精圖治,全國一心共克時艱,把一個從清末以來歷經戰亂和屈辱,貧窮落後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工業完備的國家,一個讓帝國主義不敢來犯發的國家,一個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的國家。
然而,沉痾要用猛藥,中國底子太薄,想要追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哪能是一朝一夕?讓美帝國主義真正忌憚中國,又豈是三年五載就能成?
毛主席說過:“我們曾是被欺侮的,知道受欺侮的滋味不好受。”
為了有朝一日高昂地抬起頭,中國不得不保持超強的戰略定力,對軍事鬥爭採取十分謹慎的態度。
1954年6月1日,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向中央軍委報告稱:舟山群島南部海面發現美軍巡洋艦及驅逐艦共8艘,伴有飛機相隨,系美軍向我軍進行挑釁。我軍部隊嚴密監視美艦情況並隨時報告,如美艦不向我開火,我軍不得向其射擊,以免引起衝突。
毛主席在粟裕的報告上批示:“處理正確,不要先向美軍開炮,只取守勢,儘量避免衝突。
1958年炮擊金門,毛主席明確指示“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只要不踩到中國的安全紅線,中國對美國保持最大的剋制。我們愛好和平,但是絕不是無原則的忍讓。那是妥協,是投降!
如果“美國人做的事太不像樣子”,毛主席堅決主張反擊,該打的時候,一定要打。
1959年,美國著名記者安娜來華期間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毛主席對安娜說道:“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侵略戰爭,你害怕也沒有用。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戰爭反正要到來。你越是害怕,戰爭也許還會來得早一些。”
毛主席向來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抗美援朝就是他絕不向帝國主義低頭的力證。
1964年8月,美國藉口遭到越南魚雷艇的襲擊,悍然出動飛機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轟炸。和介入朝鮮戰爭相同,美國意圖在越南南部扶植傀儡政權,對抗北越,而後將越南變成遏制社會主義中國的橋頭堡。
為了試探中國是否會像援朝一樣,支援北越,美國將航母開進了我國海南鶯歌海附近海域。僅1964年8月29日至9月29日這一個月間,美軍出動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先後6次侵犯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上空,美軍艦艇也在我國海南島附近海域活動。
之後,美軍艦艇和飛機多次對我國飛機、漁船、商船和邊境居民進行炮擊、掃射和轟炸,炸燬民房、打死打傷我國漁民,使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遭受嚴重威脅和損失。
恣意妄為,付出代價
美國無底線的恣意妄為踩了毛主席的雷區。主席收到報告後,回應了七個字:“他們來搗亂,就打!”。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陵水空戰共持續了17分鐘,美國F-4B先後對殲-5發射了7枚麻雀空空導彈,但都被輕巧靈活的殲-5避開了。其中頗具戲劇性的一幕是,殲-5飛行員李大雲機警地躲過了美軍發射的“麻雀”空對空導彈後,這枚失去目標的導彈,恰巧迎頭撞上了另一架躲避我軍殲-5戰機攻擊的美機。轟的一聲巨響,被擊中的美軍機在空中炸成了一個火球,飛行員來不及跳傘,當場身亡。
見自己擺了個大烏龍,其餘三架F-4B無心戀戰,急忙返航。我軍四架殲-5安然無恙返回基地。
從1964年6月至1970年6月,我國空軍共擊落美國軍用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20架,擊落美國各型號飛機11架,擊傷1架。
毛主席明確表示:如果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中國將會向出兵朝鮮一樣,直接參戰。中國數次不懼強敵,不惜一戰的強硬作風,讓美國在越南作妖時,不得不時時想著中國的反應。自始至終,美軍地面部隊未敢深入北越一步。
2016年7月12日,美國為了就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向中國施壓,派出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附近海域集結,為了確保南海萬無一失,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精銳盡處,四名海軍上將齊齊坐鎮,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引弓待發,出征的戰士們已經寫好遺書。
雙方你進一步,我進兩步,紛紛試探著對方的心理極限。這是二戰後,中美雙方最接近戰爭臨界點的一次對峙。
這場劍拔弩張的對壘,以中國公佈一張轟六K在黃巖島上空巡航的照片,暗示美國航母座標已暴露,美艦隊不得不灰溜溜撤退告終。
如毛主席在革命時期所言,“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無論是敵人比我們強百倍,還是實力差大大縮小,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社會主義中國,從來不畏戰。她明白,尊嚴只在劍鋒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