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2022中國經濟趨勢報告——穩中求進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我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甦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目前疫情形勢和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應將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全域性性任務。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態勢,確保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兼顧長遠,為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打基礎、聚動能。

主要經濟指標走勢

2021年,我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甦態勢。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外貿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比重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有所增強,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有效推進,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進一步凝聚。

展望2022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疫情失控和供應鏈危機可能繼續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阻礙,而通貨膨脹、金融市場風險、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各國政策權衡與協調困境等因素更增加了世界經濟復甦前景的不確定性。

我國經濟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共同作用,2022年增長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具體經濟執行態勢總體判斷如下:

一是上半年穩增長任務較為突出。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表明經濟繼續處於恢復態勢,但受疫情影響仍將低於潛在增長率,宏觀經濟執行仍處於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產出缺口為負的狀態。分產業來看,疫情以來工業增速快於GDP增速、服務業增速慢於GDP增速的格局會延續,但邊際上將有所緩和。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過去兩年平均增速大體持平,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略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

二是CPI溫和走闊,PPI逐季回落,剪刀差收窄。綜合考慮大宗商品價格傳導、部分領域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豬肉價格可能觸底回暖等因素,預計今年CPI漲幅呈現逐步走闊態勢,全年平均上漲2.4%,仍處於溫和區間,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在部分門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趨緩,以及我國多項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預計我國PPI漲幅將呈現較為明顯的逐步回落態勢,全年平均上漲5.7%。在CPI漲幅溫和走闊、PPI漲幅回落的作用下,剪刀差將明顯收窄。這一方面意味著2021年我國經濟面臨的成本推升型結構性通脹格局將有所緩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上游價格傳導轉嫁的過程中,中下游行業尤其是小微民營企業以及終端消費者仍將承受更高的通脹成本,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家裝、五金等領域價格上漲壓力較大。

三是就業總量壓力小於2021年。據測算,今年將新增勞動力1531萬人進入就業市場,比2021年多88萬人。但考慮到今年是退休大年,退休人數大幅增加,可釋放出的就業崗位比2021年多436萬個,加之疫情後經濟恢復勢頭延續等宏觀環境因素,今年總量層面的就業壓力將小於2021年。同時,勞動力技能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匹配、部分製造業企業招工難與部分青年群體就業難矛盾並存、青年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和隱性失業等結構性問題仍須引起重視。未來幾年,預計勞動力市場“大進大出”的格局仍將延續,這也為漸進式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創造了空間。

隨著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逐漸恢復,以及疫情基數效應的不斷減弱,我國經濟增速總體平穩執行。從季度上看,GDP增速將呈現小波震盪走勢。從結構來看,由於疫情對三產負面影響大於二產,在負面影響完全消除之前,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經濟整體增速這一趨勢仍將繼續。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溫和託底作用;消費有望進一步恢復;出口繼續保持一定韌性,但增速將比去年顯著回落。

重點關注企穩保供防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今年需關注的風險點,應繼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具體到經濟領域,在全球疫情陰霾未散、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需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避免經濟增速過度放緩。經濟增長是一個全域性性問題。基準情形下,今年實際GDP增速低於潛在增長率水平,只要加強政策支撐力度,經濟增速不會跌破5%。高頻資料顯示,經濟增長動能自2021年7月份以來持續處於偏弱狀態,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企穩跡象,也進一步印證了穩增長的必要性。經濟增速過度放緩的風險需引起高度重視,短期可能使得原本某些潛在的風險加速暴露,結構性矛盾也將表現得更為突出,增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難度。

防止初級產品供給短缺。初級產品的供給保障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和人民利益。當前,我國初級產品供給短缺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業初級產品供給能力亟待增強。鐵礦石、煤炭等部分工業初級產品出現階段性供給短缺,價格上漲,導致大量中下游小微企業承壓明顯。二是農業初級產品供給能力仍需強化。得益於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面對全球性糧食危機,仍需強化糧食等農業初級產品的供應保障能力。三是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初級產品進口依存度超過70%,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關鍵核心元器件進口依賴度較高,技術創新亟待突破。

客觀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精準有效落實可能面臨的挑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堅持通盤謀劃、久久為功。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一些地區和部門出現了不利於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精準有效落實的現象。如將長期目標短期化,對高耗能專案“一刀切”關停,煤電專案抽貸斷貸等,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地方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高碳、減碳動力不足,仍存在以擴大內需和穩增長之名上馬高耗能專案的衝動。由於缺乏全國統一且具有權威性的碳排放核算監測體系和綠色低碳評價標準體系,實現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的考核制度轉變還有大量基礎性工作要做。

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引發的外溢效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美歐等發達國家實施了歷史性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股價、加密貨幣、房價等金融市場資產價格創下新高,全球債務也再度創出歷史新高,國際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明顯增強。當前,美聯儲正在啟動縮減購債計劃,議息會議公告顯示今年還可能實施多次加息。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引發美元迴流,抬高美元幣值和美國國債利率,從而改變大類資產定價基準,屆時一方面可能觸發國際金融市場上前期積累的風險,另一方面可能引發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風險。

加強逆週期調節和協調聯動

在對經濟形勢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綜合短期宏觀調控和中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考慮,為促進我國經濟恢復更加穩固和平衡,要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作為全域性性任務。適度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同時做好跨週期調節,注重加強各項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一是繼續保持適當的赤字規模,支出節奏適當前移,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二是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援力度,透過財政支出助力供給側固本培元。三是最佳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與“十四五”重大投資專案匹配度,提高地方債發行和使用效率,提高社會資本參與專項債專案的積極性。四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改革戶籍制度,降低人戶分離人口比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緩解人口流入地與流出地之間的收支矛盾。五是針對疫情區域性散發的局面,研究設立補償救助措施,穩定市場主體尤其是服務業中小微主體的預期和信心。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上半年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基調的基礎上,邊際上可適度寬鬆,保持實體經濟流動性合理充裕。一是統籌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直達工具等結構性工具和貨幣政策總量工具,保持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有力有效的作用。二是供需兩側雙管齊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緩解信貸需求端的不合理約束,適度提高市場化高效能主體的信貸意願;增強對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的支援力度,提高銀行體系信貸投放能力。三是有效降低實體經濟存量債務利息負擔,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勞動力市場結構性錯配等因素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造成的成本上升壓力。

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加快破除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一是擴大市場的就業容納能力,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減負力度,最佳化保市場主體援企穩崗的方式。二是促進製造業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互動融合,增強制造業就業機會對青年勞動者的吸引力,緩解制造業招工難問題。三是持續擴大服務業就業的吸納能力,科學統籌促進生活服務等密接服務業加快修復,吸納更多農村適齡勞動力到城市務工,提高農村勞動力工資性收入。四是增強公共就業服務的普惠性和政策精準性,將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轉軍人、失業群體、就業困難人群等作為就業政策關照重點,把吸納已育婦女就業情況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考察。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在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推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快最佳化基礎研究和基礎應用研究支援體系,著力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二是強化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加快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有效發揮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的託底作用,持續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推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形成保障合力,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最佳化。三是強化糧食現代供應鏈建設。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數字農業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推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紮實提升糧食保供穩價能力。四是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圍繞提升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去隱患,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應用,加快推動關鍵初級產品產業全鏈條數字化改造與資料化管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抗風險性。五是強化初級產品自主供給能力。堅持頂層設計、科學精準謀劃,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分類分批有序降低不同初級產品進口依存度,保持關鍵初級產品對外依存度控制在合理區間。

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堅持全國一盤棋,通盤考慮碳達峰碳中和有關能源和經濟政策落實。健全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碳排放核算與監測體系,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出臺分行業、分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各項保障方案。深化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和安全。大力推進燃煤發電智慧化發展,逐步推動煤化工產品高階化,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電、水電、光伏發電,安全發展核電專案,穩步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力度,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最佳化新能源開發佈局,在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規劃建設一批以新能源為主的電源基地,加快構建新型智慧電力系統,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能力。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化改造,不斷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積極總結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經驗,擴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範圍。完善生態文明財稅支援政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統籌發展與安全,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工作。要審慎做好房地產市場穩房價、穩預期、穩投資工作,保持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一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個別頭部房地產專案逾期交付風險。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社會穩定、國家和群眾利益不受損失。二是審慎管理四五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做好穩房價、穩預期工作。避免房地產企業在“三道紅線”壓力下為補充流動性出現過度降價促銷,引發部分四五線城市房價下跌壓力,加劇房地產行業債務風險。三是穩定房地產市場投資和消費。疏堵結合,合理增加人口淨流入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以及相關土地指標和信貸供給。合理保障資質良好的剛需群體的住房抵押貸款需求。加強住房開發貸款集中度管理,防止中小商業銀行貸款過度集中於個別房企。

堅持以我為主實施國內宏觀政策,防範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引發的外溢風險。一是密切跟蹤研判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宏觀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變化,針對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對我國可能產生的外溢效應進行沙盤推演,提前準備政策預案。二是在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的視窗期,要審慎做好資本專案管理,防止熱錢大規模流入流出。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三是堅持以我為主實施國內貨幣政策。面對中美經濟週期錯位、增速差收窄的格局,適度調高穩增長在宏觀政策制定中的權重,避免貨幣政策跟隨美聯儲被動收緊,避免人民幣“一攬子”匯率跟隨美元指數被動升值。四是密切跟蹤分析外需外貿形勢以及外貿企業經營情況,及時動態調整應對措施,鞏固疫情期間新增的海外市場。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來源:作者:經濟日報

分類: 健身
時間: 2022-01-30

相關文章

我國超半數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近日,廣東科研團隊在減重研究中獲重要成果

我國超半數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近日,廣東科研團隊在減重研究中獲重要成果
肥胖及其併發症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ow carbohydrate diets,LCD)是減重 ...

超全的減重指南!——從飲食到運動方法一網打盡(下)

超全的減重指南!——從飲食到運動方法一網打盡(下)
管住嘴,邁開腿!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如何"吃",今天我們來講講什麼叫運動.很多朋友常說:我的工作總是站著的,一直在走動,但這並不能達到有效減脂的要求.一般來說最大心率60%-70% ...

減肥到底有多難?新研究找到了「越運動越胖」的真相

減肥到底有多難?新研究找到了「越運動越胖」的真相
控制體重到底有多「難」?精準計算每一頓的熱量攝入,抓住一切機會健身運動--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卻發現,運動不僅沒減肥,體重反而上升了. 發表在美國<Current Biology>(當代生物 ...

“血管老化”的五大常見徵象,您有嗎?及時干預,哪些藥物可選?

“血管老化”的五大常見徵象,您有嗎?及時干預,哪些藥物可選?
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年齡似乎是衡量衰老的唯一尺度.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認,經常可以遇到身體狀況與年齡並不相符的人. 事實上,在人體內,不同組織器官之間的老化程度也可以存在明顯的差異.血管尤其是動脈血管的老 ...

對青少年肥胖問題必須及早介入

對青少年肥胖問題必須及早介入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24日),有媒體報道稱,最新研究提示中國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為8.8%,超過了18-34歲的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在常人認知中,高血壓以成年人高血壓為主,但鮮少被提及的青少年高血壓 ...

越胖,運動減肥越難

越胖,運動減肥越難
論文截圖 不同BMI群體的補償效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供圖 想要減肥,似乎就難以繞開"管住嘴,邁開腿"這條經典道路.然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減肥族們常常是邁開了腿,卻管不住 ...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腦智(Brain&Mind)是腦與智(心智)的簡稱.腦智提升主要涉及腦與智兩方面的改變.其中,腦的改變涉及腦內在物質.生理活動變化,包括結構(如神經新生.血管新生.灰質體積.白質完整性等)和功 ...

想運動瘦身 傍晚最有效
來源:中國婦女報 挪威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期發表在<糖尿病>雜誌網路版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重男性實施運動療法,與早晨相比,在傍晚進行恢復代謝功能的效果更好. 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

晚間悅讀 | 給久坐族的10分鐘運動指南

晚間悅讀 | 給久坐族的10分鐘運動指南
細想一下,我們一天有多少時間是在坐著? 日積月累中,久坐的我們,身體也在悄悄發生變化.久坐的損傷有哪些?有什麼簡單的小運動,適合久坐一族?一起來看! 以下幾個身體感受,熟不熟悉?測一測,看看自己中了幾 ...

為什麼減肥超級難?馬思純的逆肥告訴我們原來肥胖的原因並不簡單

為什麼減肥超級難?馬思純的逆肥告訴我們原來肥胖的原因並不簡單
哈嘍大家好,我是福兮(*^ω^*)~ 相信好多人都很熟悉馬思純這個大美妞了[馬思純的微笑],從剛出道,大家印象中的那個小清新.沉寂一段時間後,當再次出現在公眾眼前時,竟然變成了一枚"哈哈姐& ...

研究顯示近6億人血糖不正常 專家:肥胖與糖尿病是“難兄難弟”

研究顯示近6億人血糖不正常 專家:肥胖與糖尿病是“難兄難弟”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邵萌 "肥胖與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代謝減重中心主任孟化透露,"2020年釋出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資料顯示 ...

想要長壽?運動比瘦身更重要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9日發表格蕾琴·雷諾茲的一篇文章,題為<對於長壽而言,為什麼運動比瘦身更重要>,全文摘編如下: 根據一項關於健身.體重.心臟健康和長壽之間關係的饒有趣 ...

兒童肥胖危害大,家有小胖子的爸媽看過來
門診查體時經常碰到小胖子,相比於小瘦子,家長對孩子的胖確是不以為然:孩子還小,胖點沒事兒,你看胖乎乎的多可愛:我們胖,說明我們營養好,營養好了大腦才聰明啊:胖點咋了,能吃能喝還成病了? 其實不然,肥胖 ...

孕期這樣吃,可以預防產後肥胖

孕期這樣吃,可以預防產後肥胖
"產後肥胖很煩惱,還能瘦下來嗎?" 肥胖.大肚腩是各位新生媽媽最大的產後困擾之一.一部分媽媽生完孩子之後身材再也難以恢復到孕前的狀態,以前的漂亮裙子穿不下了,獨自出門還會有被讓座的 ...

悲催了,胖子很難靠運動減重

悲催了,胖子很難靠運動減重
編者按:運動減重的效果因人而異,有人運動減重,有人運動體重巋然不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差異?最近,發表在Current Biology雜誌的一篇研究發現代謝補償機制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肥胖人群運動 ...

運動,重要的“控糖馬車”
開欄的話:大量研究證實,科學運動可增強體質,防治身心疾病,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但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很多人喜歡運動卻不得章法,甚至導致運動損傷.從本期起,我們特邀美國運動科學院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 ...

​Science子刊:運動可改善腫瘤相關性貧血症

​Science子刊:運動可改善腫瘤相關性貧血症
來源:生物探索 貧血是腫瘤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可引起組織缺氧,是影響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來說,促紅細胞生成素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症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促 ...

運動減肥,並非對誰都有效,越胖效果就越差

運動減肥,並非對誰都有效,越胖效果就越差
胖,是每個人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千萬不要拿"胖"不當回事,我們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煙早已被世衛組織列為了一級致癌物,而全世界每年因吸菸死亡的人數約為250萬人,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另 ...

吃堅果,不會胖!57萬餘人研究發現,每天吃18g以上的堅果與超重/肥胖率較低有關,吃堅果並不容易發胖丨臨床大發現

吃堅果,不會胖!57萬餘人研究發現,每天吃18g以上的堅果與超重/肥胖率較低有關,吃堅果並不容易發胖丨臨床大發現
"好吃,但怕胖",這是許多人的擔心,即使是一些健康食物也無法避免,比如堅果.許多飲食指南(如地中海飲食模式.DASH飲食模式等),以及糖尿病和心臟病相關臨床實踐指南都建議單獨補充食 ...

“雙減”之後,孩子科學運動有講究 專家:切勿從“基本不動”變“高強度運動”

“雙減”之後,孩子科學運動有講究 專家:切勿從“基本不動”變“高強度運動”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道:"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孩子們戶外活動.體育鍛煉時間多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孩子科學運動就很重要.最近,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