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無魚不成宴”。魚肉味道鮮美,還能為人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特別是逢年過節,人們都喜歡用精心烹製的魚來討個年年有餘的好意頭。市場上的魚種類繁多,過年吃魚,人們應該留意些什麼?不妨聽聽食品科學專家們怎麼說。
科普一 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魚
吃魚的好處不少,但吃法上要保證健康。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劉少偉教授提出以下建議:
吃魚種類儘量多些。鰻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適合烤著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鯉魚、白鰱、花鰱、草魚、帶魚紅燒後風味更好;黃鱔魚、黑魚、鯽魚、鱈魚等本身味道就鮮美,適合燉著吃;鱖魚、鰣魚、鱸魚等肉質細嫩,適合清蒸,以保持原汁原味。
魚肉雖然美味與營養兼備,但對於痛風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和肝腎功能損傷者來說,應儘量少吃或不吃魚。醫生建議痛風患者減少或避免攝入高嘌呤食物,而魚類含有嘌呤,特別是海水魚,嘌呤含量比較高,如帶魚、鯧魚、鯊魚、鳳尾魚等,因此建議痛風患者少吃。又因為魚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癥狀,所以,血小板減少、血友病、鉀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儘量少吃或不吃魚。
科普二 海水魚比淡水魚更勝一籌
劉少偉教授認為,首先從營養上講,海水魚富含維生素、磷、鈣、鐵、鎂、碘等及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同時,海水魚中的Ω-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魚高,可以保護心臟和大腦。其次從口味上講,海水魚沒有淡水魚的土腥味,而且海水魚的遊動範圍和力度更大,所以肌肉彈性更好,味道更鮮美。
因此,整體來看,海水魚更好一些。但海水魚雖營養豐富,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特別是鯖魚、金槍魚、鮐魚、馬鮫魚等海水魚,當貯存溫度偏高且時間過長時,組氨酸脫胺基形成組胺,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據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